辅导员头部

院系工作案例丨双引擎驱动:OAO模式下“四大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作者:刘爽 陈超祎 河北金融学院

一、案例背景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思政工作意义重大。然而,在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认知模糊、情感淡漠,传统教育模式侧重理论灌输,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河北金融学院积极投身于探索爱国主义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其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思路 

面对上述挑战,结合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情况,OAO(Online And Offline)模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本项目以 “理论学习 + 情感激发”作为双引擎驱动,致力于构建 “沉浸式”“行进式”“走心式”“标杆式”四大课堂,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伟大爱国精神两大核心使命,全方位、多层次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全面成长,让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三、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沉浸式” 思想引领课堂,以感悟学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数字资源。依托我校易班工作站,精心打造了“易心向党”栏目,该栏目下设多个特色专题。截至目前,已累计推送理论学习推文、微视频等400余篇,内容涵盖党史解读、英雄事迹剖析、爱国精神深度阐释等。开设了“党史风云”“国防与爱国主义”等多门爱国主义教育在线课程,累计吸引超过 90% 的在校学生参与学习。在诸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线上热议专题,引导学生党员从自身所学出发,体悟国家发展、思考时代使命,累计参与讨论人数达5000余人次。

在线下,定期组织学习座谈会,邀请党史专家、思政教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利用假期开展“红心铸金魂三个一”计划,发起打卡红色地标活动,参与学生累计超过 4000 人次,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同时,积极开展红色艺术创作活动,我校原创红色话剧《生死约定》成功首演。通过表演,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悟历史,沉浸式体验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理解。

(二)“行进式” 户外实践课堂,以行践学

我校以“国防后备连”建设为核心,营造爱党爱国、忠诚献身国防的浓厚氛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选拔学生军训助教协助高强度训练,开启“入学”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后备连”骨干积极参与军事理论课程,协助兵棋推演、防爆应急训练、消防演练等实践教学,发挥“在学”先锋引领作用;他们还协助征兵宣传,分享军旅经历,激发学生参军热情,深化“毕业”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我校参军人数逐年递增。

金融博物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展示金融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认识国家经济建设的艰辛,领悟爱国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学校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传统节日知识竞赛及民俗活动(如制作青团、包粽子、做月饼等),每年参与学生超1500人次。此外,定期举办爱国主义主题观影活动,如《长津湖》《红海行动》等,让学生在光影中感受爱国情怀。

(三)“走心式” 情感讲述课堂,以讲带学

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情感认同是关键。我校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特色的宣讲人员,以真实故事和深刻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退役复学大学生宣讲团分享军旅生涯中的挑战与成长,展现坚韧意志和重返校园后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冬奥会志愿者宣讲团通过国际赛事服务经历,展示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深化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个人成长。金融博物馆宣讲团通过历史金融故事,让学生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感受国家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体育冠军进校园活动分享奋斗历程和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坚韧精神。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代表宣讲团讲述投身西部计划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展示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次宣讲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和反思,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思政教育案例鲜活起来,促进理论学习和情感激发。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宣传,相关公众号推文的阅读量累计达到 1万+ ,学生们积极留言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标杆式” 榜样示范课堂,以示促学

我校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典型榜样选树工程,挖掘、宣传各类榜样,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易周人物”品牌活动为载体,挖掘军训标兵、最燃教官、冬奥志愿者、退役大学生士兵、优秀毕业生、抗疫志愿者等事迹,通过专题视频、榜样展示墙等形式,生动展示青春榜样的爱国故事,打造“亮我身份 亮我担当”宣传模式。通过事迹展播、颁奖表彰、节目展演,让榜样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榜样事迹。军训期间推出“最燃教官”评比,点燃爱国热情;推出“河金学子西部风采”和“基层就业毕业生风采展”,展现学子在西部和基层的奉献精神;推出“青春榜样 一战成‘硕’”等系列宣传,用身边榜样引领学生。河金学子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蔚然成风,通过“标杆式”示范课堂,引导学生以榜样为镜,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实现融合性发展,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创新运用OA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线上便捷性与线下体验性结合,推动教育现代化、多元化转型。“四大课堂”协同配合,涵盖知识学习、情感培养、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覆盖面和参与度。调查显示,参与过四大课堂活动的学生中,超过 95%以上参与者对爱国主义有更深理解,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显著增强,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引领性示范,提升育人影响力

国防后备连和宣讲团的学生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既是爱国主义的积极学习者,也是传播者和实践者。学校通过培训和实践助力他们提升能力。他们又通过宣讲会等方式,以同龄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爱国主义理念,有效影响其他学生。例如,国防后备连学生以亲身经历吸引不少学生参军;宣讲团通过精彩宣讲,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全新认识。他们的努力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

五、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构建标准化育人路径,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搭建“专业培训—集体备课—小组分享—搭台赛讲—引领思想”的标准化育人路径。邀请思政教师、党史专家对国防后备连和宣讲团成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理论、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集体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准确性和吸引力。开展小组分享,促进经验交流。举办搭台赛讲,通过实战演练提升讲解水平,打造“青春时尚风”的爱国主义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培养意见领袖,强化社会参与

以国防后备连和宣讲团为基础,实施意见领袖培养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和交流研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指导其成长,及时解决问题。举办“校园爱国之星评选”等品牌活动,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参与度,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广泛传播。


收藏 投诉
本文探讨OAO模式下“四大课堂”实践,通过双引擎驱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度,助力培养新时代爱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