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大学可以这样过——写给大一新生

作者:范宏民 江苏大学

几年来,我也不断面临着回答“如何适应和安排大学生活”的窘境。其实说穿了,兼容并蓄的大学环境在高中生与社会人的转换之间搭起桥梁,并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夸张,路是越走越宽的。同时,我切实体会到了部分同学的迷茫情绪——如何适应大学的节奏?这个问题更多的还是需要大家自主摸索。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碰到什么样的际遇,这都是你的人生剧本。

拥抱大学吧,用无悔去书写青春四年,请打开你的世界。

一是打开学习的世界。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方式,固定晨读、上课、考试、自习……课程表上永不变动的时间安排和那个“我们班的教室”已经远去了。大学赋予我们更多的是自主性,凭借独立的判断力与执行力,规划而不是填充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这时自主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发现网上学习已经贯穿了某些课程,小组讨论和PPT汇报已变得随处可见,图书馆的通宵达旦和早晚自习的亘古不变,体育测试是那么得惊喜意外,大学学习方式原来是那么得丰富多彩……

二是打开生活的世界。适应大学生活是一个过程,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适应。大家也许会想念回家,担心成绩没以前好,人际交往是否和谐等等。大学里我们看上去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其实我们的时间被课程、学生会、社团、讲座和其他各类活动填充的是那么得丰满。激情军训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增进了对彼此的接触了解,足球赛、篮球赛、辩论赛、狂人季、公管杯等活动让我们大放异彩。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活,也许我们有时并不一定能够明白其中的意义。此时我只想说,大学只有爱过才会懂,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只有付出过才会收获,大学还是要多听、多看、多学、多练。

三是打开情怀的世界。狭窄的眼界严重限制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多少人在四年里仅有两个目标,其一是交友,其二是功课。对社会问题充耳不闻,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没有关心就没有思索,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真能读好书了?公共精神是公民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建立起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所具备的。

同学们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精神与公共精神两者指向一致,它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一种奉献精神。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共精神,而且可以传播着公共精神。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作为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同学们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走出“小我”,成就“大我”的重要过程。我们需要关注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关心关爱和我们一起奋斗的师生战友,我们需要热情、理性与革新的加成。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请打开你的世界,大学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在繁华中寻找平静,在繁忙中锤炼自我,在繁星中闪烁夺目!


收藏 投诉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碰到什么样的际遇?这都是你的人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