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防”诈骗,安全“0”距离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杨思宇)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业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远程电信诈骗案件也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近两年来,以虚假信息进行的诈骗犯罪在我国迅速蔓延,犯罪分子借用手机等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损害群众的利益。尤其近期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他们大部分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涉世未深,防诈骗意识较为薄弱,会面临着诸多诈骗问题,然而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往往大学生成为其中的受骗人。因此,大学生的防电信诈骗教育成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对学生进行防电信诈骗意识提高工作可以让学生防患于未然。
一、案例概述
本案例以所带班级的赵某同学为例。赵某前几天收到快递“工作人员”虚拟电话,称其包裹被运错,到达了外地,对赵某同学进行赔偿,但是需要走流程,随后工作人员对赵某提出加微信的要求,加为好友后,工作人员给赵某转了金钱,但是是花呗备用金,其实是赵某自己的钱,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工作人员说金额转多了,需要退还,赵某盲目相信了对方的话,根据对方的操作,把钱全部放入银行卡中,最后通过验证操作,最终赵某银行卡内六千左右元钱全部被转走,意识到了被诈骗。
二、案例分析
由于网购人群日益增多,该类案件受害群体逐步增多,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网购信息,冒充卖家给当事人打电话,以重新付款或退款的方式诱骗当事人进行操作添加好友,填写银行卡信息或直接获取银行卡验证码,导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被盗刷。
在得知赵某遭遇电信诈骗情况的一段时间里,我分别与其同宿舍的同学进行谈话,我了解到赵某有防诈骗意识,但是防诈骗意识并不是很强,在这场骗局里面,不法分子以货物丢失为由,扰乱受害人的心绪,随后顺势提出理赔,这时受害人为了减少损失就会主动提供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的信息,并轻易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等,最终落入了不法分子的骗局之中。在赵某操作期间,她的舍友也对其进行了阻止,并让其联系店铺客服,咨询物流状态是否正常,所以遇事不慌乱至关重要,否则就很容易被扰乱,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通过赵某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联系店铺客服询问有关消息。其次,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个人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密码的,密码泄露的话,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是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当有人询问验证码时,一定要加强警戒心,验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根据这个电信诈骗的事件对赵某的情况做出了了解,并引导她要保持高度的防电信诈骗意识。经过事后与赵某多次单独谈话之后,我决定在其所在班级以及我所带班级组织进行了一次“增强防电信诈骗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指出了同学们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增强防电信诈骗意识等内容,在班会中,我适当增加了学生讲话、自主讨论等环节,根据我对每位同学的了解,尽可能使他们在全班面前相互熟悉,遇事相互帮助,讲出自己看到的新型电信诈骗案例,彼此增加防电信诈骗意识。对赵晓宇同学而言,我对其多次谈话,让她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这件事情吃一堑长一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一直被其影响。希望每个同学都要增强防电信诈骗意识,谨防被骗。
三、解决方案
第一,辅导员应深入调查了解学生防诈骗意识。根据同学的叙述和对学生的谈心谈话中,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意识是否薄弱,并增强防电信诈骗的意识。
第二,防止身份信息泄露。在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是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上,不要轻易将填写有个人资料的凭证、单据等随手丢弃,像快递包裹等,上面留有手机号,这样会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另外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网银等,切莫将信息透露给他人。银行发送的验证码更是一定要保管妥当,不要轻易外泄,且验证码的使用途径在短信中一般都会注明,仔细阅读短信内容,非内容中所提及的用途肯定不能相信。同时,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时刻保持警惕。
第三,如果你在接到了短信或者是电话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仔细核对真实的信息。收到短信时,可以打电话给当事人,问一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只要仔细核实,就能将大部分的诈骗手段识破。如果还是不能确定真伪的话,就找家人或者朋友商量一下。如果是银行发来的,你可以拨打银行的服务热线咨询一下,比如是农行的信息,可以拨打95599核实。
第四,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不要相信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许多人喜欢贪小便宜,会在接中奖电话或者是短信的时候,就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从而上当受骗。
第五,平时的时候,跟身边人多分享一下这些诈骗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大家共享,你也能了解到更多诈骗的信息类型,这样,当你遇到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而不是忙乱中上当受骗了。
四、经验与启示
第一,发生诈骗不慌忙,要下功夫在日常。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然而,诈骗事件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留给辅导员的判断、处理时间都很有限,因而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针对电信诈骗,事前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召开反诈骗主题班会,事后不懈怠,总结分享经验,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降低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升自身对于危机事情的应对能力。
第二,辅导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方能被学生信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电信诈骗事件发生的时候,学生会不会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会不会信任辅导员,是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关键。辅导员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信任辅导员。
第三,积极沟通,善于引导,为学生加强防电信诈骗意识提供帮助。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为学生传递正确的防患意识。
第四,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人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你来不及分辨真假,并催促你办理。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十个“凡是”:凡是网上兼职刷单的,都是诈骗;凡是网上投资理财高回报高收益的,都是诈骗;凡是网上办信用卡、贷款、需填写验证码、缴纳保证金的,都是诈骗;凡是上网交友诱导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冒充淘宝客服退款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冒充公检法机关办理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冒充好友老师,网络上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凡是电话冒充熟人不见面就借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链接没说明要点入的,都是诈骗;凡是买游戏装备要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牢记六个“一律”: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或银行卡逾期,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除;所有以交友为由推荐投资理财的,一律删除;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小心“防”诈骗,安全“0”距离,只要我们谨慎行事,捂紧口袋,正确判断,就能远离诈骗,远离骗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