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2022年已是应届毕业生人数超千万的第二年,在当前疫情持续发生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大学毕业生中有个特殊的群体,其成员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及其他在就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在大学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能否就业及就业质量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稳定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对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有效的就业帮扶是高校就业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一、特殊群体的确定
班级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对自己管理的学生开展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确定特殊关爱群体底数并建立规范台账。
首先,确定特殊关爱基础数据库。从大一学生入学开始,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查阅全部学生档案,了解全班学生家庭背景及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及特点,筛选出家庭背景较复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习偏科、年龄较其他同学偏大、家庭成员较多且有疾病、建档立卡、自身残疾或有疾病、少数民族或有其他可影响其在校学习及正常生活特征的学生,作为特殊关爱的基础数据库。
其次,确定特殊关爱对象具体名单。基础数据库确定以后需要更细致耐心的筛选工作,如,通过“一对一”与学生针对性谈话、了解同宿舍同学对学生的评价、了解班委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日常花销情况、摸清学生学习及生活轨迹等,了解其日常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其家庭表现。以上多种方法要结合进行,进而最终确定需特殊关爱学生的具体名单。
第三,建立特殊关爱群体规范台账。特殊关爱群体台账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及短板、各科学习特点、专业发展目标、升学及就业意愿等。台账中的基本数据是今后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因此班级管理者在进行摸底及确认工作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殊关爱群体里的成员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及个人状况都会改变,因而要定期对特殊关爱群体名单进行复核,将不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拉出名单,将新的特殊关爱对象列入名单。
二、帮扶过程及内容
帮扶的整个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全程指导的原则。帮助特殊群体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能力提升方面:随着学生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的不断深入,组织并指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及专业实习活动,参与就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不断增长对专业的认知及提升职业技能,积极主动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岗位胜任力间的差距,进而在之后的学习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升专业实力。
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关综合素质提升的各项赛事活动,如: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设计大赛、辩论赛、模拟招聘及与专业相结合或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或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提供创业培训、指导、项目推介、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其探索和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就业能力提升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专家或企业精英等的讲座或指导,了解企业家就业创业经历,深入了解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相关岗位就业能力要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企业面试需注意的问题及技巧等,使其将专业与就业结合考虑,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路径。这个阶段,需要班级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引导,根据当前国内就业创业形势,结合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讲清疫情影响下我国就业的整体形势,鼓励和引导特殊关爱学生关注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岗位、关注“三支一扶”及西部计划等工作,引导学生理性确定就业目标,调整就业预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力争帮扶对象能够充分、高质量就业。
心理素质提升方面:对特殊关爱群体学生心理方面的帮扶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对特殊关爱群体的划分可以看出,特殊关爱学生因自身原因与其他同学差异显著,若关注及帮扶不及时或力度不够都将导致其成为就业困难户。对其心理素质方面的提升可通过一对一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团建、职业形象树立、职场礼仪培训、自信心树立等活动开展,消除其就业恐惧、树立自信心、走出心理困境,使其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活动。
帮扶的整个过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耐心、主动地参与。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自身需要具备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学、法律与法规等宽口径知识,在帮扶特殊关爱学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关爱对象的人格、尊重关爱对象间的差异性,调动关爱对象学习、生活及就业的积极性,以指导和帮扶为主要方式,拒绝说教式交流,避免帮扶对象逆反心理产生。
三、结语
特殊群体为大学生群体中需特别关注的人群,他们的就业与其他学生相比更易受社会关注,群体中的每个个人背后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殷切期盼,高校一定要重视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怀、教育及引导,对其开展有效的就业帮扶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