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形势,展开闭环管理、全员核酸、网络教学,分散就餐,尽可能的实现“零接触”的生活学习服务,在坚守疫情防线保证学生安全的特殊时期,学生思想行为也呈现出新变化,学生“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网络阵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显得愈发突出,而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也需要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求新、求变、求远。精心培育大学生骨干团队,充实网络思政新生力量,用新模式、新方法浸润、影响大学生群体,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是疫情时代下我们要主动应对的新挑战。
一、创新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模式---师生共研共建,解决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问题。
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过程中接纳学生建议、接纳学生状态、接纳学生需求,通过师生的共同策划与不断研讨,将平台应用与学生诉求相结合,将主题建设与功能使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关注度。
二、创新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方式---多接口搭建、双平台共享,解决工作室运行的功能与资源问题。
辅导员工作室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将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视频号、企业微信等多接口相连,实现网络媒介的功能互补。通过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形成共享交融的教育工作机制,设立对口部门,如网通部,专门对接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活动参与、宣传与发布工作,搭建起学院对外畅通的宣传渠道和工作路径,也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窗口,拓宽高校学生工作视野,双平台资源共通,形成良好的网络思政生态。
三、创新辅导员工作室的人事机制---成员归属“双主体 ”,解决成员间的沟通协调与责任认领问题。
将辅导员工作室编设编辑部、运营部、视频部、设计部、网通部和综合部六个部门;内设多个主题栏目和功能栏目,在人事运行上,每名成员既从属于一个部门,也从属于不同主题栏目和功能栏目,既突出成员的归属性,也突出栏目建设的主体完整性和全面性。
四、创新辅导员工作室的内容模式---“三维三化五贴近”,解决理论与受众、传播与需求的隔阂问题。
将学生培养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主题性兼顾功能性,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室网络思政系列平台的使用粘性,以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三个维度为主,做栏目化、生活化、便捷化的主题内容;内容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经验、贴近学生利益、贴近学生兴趣,达到内容与形式交融、主题性与功能性交融的局面,以形成合力的”大思政“、贴近学生的”小视角“构建全校学生的浸润式培养路径。
学生思想行为引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工作室的建立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过对学生能力把握不清、急于求成以及各学院学生时间难以协调、指导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需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痛点与突破点,师生共建、共研、共同成长,以高校精神,高校温度塑造具有中国灵魂和生活情怀的大学生新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