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创纪录的909万人,较2020年增加了35万,同比增加4.00%。2022年,预计毕业人数超过千万,创历史新高。本文结合自己单位2021年就业工作相关做法,就大学生中存在的就业不积极等现象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做好2022届就业工作抛砖引玉。
一、 基本情况
邯郸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太极拳圣地、成语典故之都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现有五个本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我院专业多为应用型工科专业,前来招聘的化工类、制药类企业以及教育机构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独角兽公司等单位。结合疫情变化,邯郸学院校院两级举办了多场线下、线上招聘会。
二、 存在问题
1. 考研人数高
当前在大学生当中,考研似乎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很多学生在大一甚至刚入学之后都会考虑是否要考研。因为读研能够提升学历,同时也能够给学生2-3年的缓冲期,让学生再在学校里学习两至三年。据统计,2020年我院2021届学生近60%考研。通过辅导员深入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跟风。别人要考研,我也考研。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工作。有部分学生也具有逃避就业的想法,感觉研究生好就业,待遇好。实际上,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比本科毕业生一点不低。有部分学生考研不理想之后,不积极就业,还想着明年再战。
2. 期待值过高
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期待定位不准,对就业要求较高,不但对企业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要求高,还对职业发展前景、公司规模也有要求,但是自身实力又与就业期望不匹配,于是屡次求职碰壁,最终错过就业“黄金期”。公务员、事业单位、上市公司等毕竟招人数量有限,并且难度很高。一般的小公司很多同学就不考虑了,或者态度消极,抱着等等看的想法。
3. 依赖性强
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对于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己思考来决断,而是靠父母、老师为自己出主意,拿决定。还有一些学生习惯性依靠关系就业,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自己没有主见,完全等着父母安排工作。
4 逃避型
还有一些学生,平时耽于打游戏、谈恋爱等,不论学生活动,还是功课均表现一般。在校期间本着及格万岁的信条,甚而学业堪忧;到了就业的时候仍然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三、应对措施
1. 健全就业工作体系
健全学院就业工作体系,书记、院长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学工办协调各辅导员、学生干部落实就业工作。我院积极发动全院教职工,各自推荐提供相关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充分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动员发动学生积极就业。学工办负责对接招聘企业;学生会负责招聘会的具体会场布置等;辅导员以及各班干部负责通知、发动学生到场、考勤等工作。上下联动,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我校大一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本人2020年担任了2020级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讲授。在授课中,同学们发言积极,气氛良好。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专业、个性、兴趣等因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学业与职业的衔接。其次,各系主任针对本专业均对学生讲授专业导航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渊源,发展前景以及培养方案。高中毕业报考志愿,很多学生对专业并不了解。再次通过各专业的见习、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与企业直接面对面,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内容。这样,学生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设计。
3. 树立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积极通过辅导员召开专题班会、学院领导开就业大会等各个时机,向学生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当前社会,发展节奏极快,各个毕业生不进则退。当企业来学校招聘的时候不就业,后边企业招满了则失去了良好的机会。时间是宝贵的,一晃半年就过去,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再就业则增加了难度。
我本人不鼓励学生直接创业。创业是一个高风险、对各项能力要求高的过程。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大都失败了,所以不鼓励大学生直接创业。当然确实有想法、有一定经验、能力以及家庭条件允许则另当别论。
4. 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 1000 余名本科生中,通过本科生双导师制、“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体化等培养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机制体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多次获得国家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和河北省一等奖等奖励;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多次获得华北赛区二等奖;参加全国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活动,取得 6 个奖项;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多个奖项。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在考研、就业等方面得以良好体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5. 用好各类平台,拓展求职渠道
积极发挥好政府、媒体、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平台作用,让大学生了解政府相关就业政策,引入优秀的企业来校招聘。让大学生接收到相关的就业信息,与企业对接、应聘,最终达到就业的目的。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一员,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就业工作战略,做好本单位大学生就业工作。以上是工作中一些做法,希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