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其中学风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深刻决定了教与学两方面作用的发挥,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每个学期的结束,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验,也是对管理成效的考验。从过往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判断趋势,用好学情分析这项手段,显得十分必要。
学情分析,广义上讲是通过对学生一个时间段内学习成绩、学习表现情况进行总体呈现、对变化趋势做出判断,从而分析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学校教学、学生心理、家庭影响等方面,从而督促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化、家校合作更加高效化,治学理校更加法治化。狭义上就是针对学生学业变化情况做出分析,重点在于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中“最亲近”的人,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应仅仅局限在常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事务管理和处突上面,更要有计划地利用所有资源做好日常积累和铺垫,从托底向引领转向,承担起弥合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差的职责,将教育管理工作嵌入到课堂中去,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大格局。因此辅导员要将学情分析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用学情分析工作实现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双促进。
学情分析,广义上讲是通过对学生一个时间段内学习成绩、学习表现情况进行总体呈现、对变化趋势做出判断,从而分析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教学方面、学生心理方面、家庭影响等等,从而督促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科学化、家校合作高效化,治学理校更加法治化。狭义上就是针对学生学业变化情况做出分析,重点在于对发现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中“最亲近”的人,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应仅仅局限在单纯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事务管理和处突上面,更要有计划的利用所有资源做好日常积累和铺垫,从托底向引领转向,承担起弥合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差的职责,将教育管理工作嵌入到课堂中去,助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大格局。因此辅导员要将学情分析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用学情分析工作实现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双促进。
分析中要树立整体观
学情分析一般是从学习成绩作为分析起点和主要依据,这容易让辅导员陷入唯成绩论的误区当中,单纯地以降低挂科率为主要目的规划工作。这样短期内可能会有明显效果,但是必然存在着后劲不足的情况。因此,我们倡导辅导员做学情分析首先要树立整体观,要从成绩分析出发,重点应是通过对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后发现背后的问题,要从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涯规划等高度去分析学情变化的情况,尽可能找到问题根源。
分析中要注重多维度
成绩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基础,要从外显性现象深入探寻隐藏的周边及自身的原因,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分析时候要注重从多个维度着手,例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情况、家庭教育,再到班级氛围、宿舍环境等。
以化学类专业为例,我们在分析中发现大二年级专业课挂科率陡然上升。针对此情况展开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科目并未选择化学,加之大一通识教育的安排,大二专业课学习强度和难度骤然提升,出现了专业课挂科率较高的现象。在横向同专业班级分析中发现,当挂科率出现明显差异时,追溯其原因,存在着同一门课程不同班级由不同任课教师授课的情况。大学的教学方法并不像中小学般程式化,也是造成挂科率差异的原因之一。因此,多维度去调研现象的成因,有助于分析的科学性,也为下一步应对策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
分析中要聚焦应对策略
所有的分析均应导向至策略层面,即针对问题成因如何对症下药。良好的应对策略是妥善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而精准的问题分析起到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对于学情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常规的应对策略不外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加大谈心谈话力度、增加查课频次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从教学与学工联动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重新梳理大一通识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对专业课和通识课进行更理性、深入的分析。例如对于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学基础类课程就可以看做是这个专业的“通识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的确定不能简单地以课程本身性质为标准,也应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逻辑上去定义,要从有利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规划。对于同专业不同班级由不同教师任课造成的学业水平差异问题,也要从教学角度去调整,在有限的条件下,弥合人为造成的差异。
做好分析的后半篇文章
通过学情分析看到的问题和找到的应对策略,要有节奏和规划地组织思想教育、学业帮扶、生涯规划等工作的实施,坚持用一以贯之的分析方法追踪整改的成效。同时,学情分析既是辅导员工作的有力武器,也要成为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差的趁手工具,例如对不同类别人员和单位,如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务部门、班级,以不同的角度呈现学情分析的情况,做好有指向性的引导工作,从学情分析的一个点引出教与学的两条线,从而影响人才培养一个面的工作,切实运用好学情分析这一工作方法,下好人才培养工作“一盘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