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青马工程”在推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李倩 撰写

摘要:为进一步拓宽高校育人途径,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积极主动作用,“青马工程”已成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新时代高校推进“青马工程”培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培训有效途径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统筹时代发展要求与学生实际需求,推动“青马工程”在高校走深走实,切实破解瓶颈问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质量。

关键词:青马工程、高校、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的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如今,高校学生干部是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纽带,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服务于同学,“青马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高校推进“青马工程”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化体制、文化的多元性等都呈现出一些新时代特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的相互融合、碰撞下,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差异化。“青马工程”培训班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升青年的综合素质,通过关注了解时政,传承学习经典,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紧跟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校作为“青马工程”实施的主要阵地,面向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信息化快速发展,“青马工程”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和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青年学生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新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以高校为基地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从思政教育、专业培训、实践活动等多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提升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好的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得广大青年大学生真正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二、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过去十年,高校“青马工程”经过不懈探索、深入实践,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培养机制固化。随着“青马工程”在全国高校不断深入推进,一些高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经验的问题,对“青马工程”的实施没有制定长远目标,程序化、重复化现象明显,有的采用“一揽子”式的培养方案,缺少系统化管理、考核和跟踪发展培养机制等。

(二)培养定位模糊。高校“青马工程”作为一项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但有的高校缺乏对“青马工程”培养定位的长远规划,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养体系,具体实施策略不够清晰;有的追求短期速成,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延续性。

(三)培养对象单一。国家实施“青马工程”,目的在于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提升青年素质、扩大执政基础、巩固党的队伍。但一些高校仅吸纳“职务”较高的学生干部参与,对其他学生关注较少,学员相对固定化,没有引导广大学生加入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中来。

(四)培养方式落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往往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大多停留于表面,有的高校“青马工程”的理论学习活动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过于“高端”,难“接地气”,实践课程应付式、形式化等现象严重,学生参与实践性不强。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班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制度更“活”。设置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研读、党史国史教育等专题模块化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每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指定各组通读一本专著,利用读书沙龙的模式,分享读书心得,进一步提升“青马”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对每期“青马”学员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培养结果、推荐使用和考核结果等多方面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并搭建人才信息库。定期做好与往届“青马”学员的联系反馈,做好成长跟踪工作并进行整理存档,不断扩充“青马工程”人才信息库。

(二)注重全面系统,培养手段更“新”。科学规划课程体系。高校“青马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立足理论前沿问题、时政热点问题、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内容结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优化实践教育方式。高校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锻炼学生感知社会和实操能力。一方面,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衔接,组织“青马”学员集体或者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开展不少于7天的实践锻炼活动,完成更多社会平台的搭建。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到井冈山、西柏坡、抗战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以适当方式开展“大学生公益活动”、“大学生交流演讲”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转化到深刻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历史使命感。

(三)强化链条打通,培养效果更“实”。高校“青马工程”的本质是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发挥思想教育涵濡浸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青马工程”与学生成长环境无缝对接,开展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育培养。融入校园文化。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一直是大学生磨砺精神、塑造品格、培育灵魂的重要阵地。要将“青马工程”全面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歌曲、舞蹈、美术、诗歌、体育……只要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就要有效结合起来,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融入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文化的积极“拥泵”,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高校“青马工程”要主动出击,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通过院校官网、学生论坛、微信平台等载体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新媒体工作矩阵,用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年级阶段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有侧重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觉悟与辨析能力教育、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的教育,确保“青马工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力量更“稳”。“青马工程”在培养实施过程中,教师团队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影响着“青马工程”培训的开展效果。高校在开展“青马工程”过程中,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习培训,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真正组建一支能力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为“青马工程”的长久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高校还应扩大教师的选拔范围,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不断提高“青马工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马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高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实施好“青马工程”,高度重视存在问题,加快完善培养机制体系,使“青马工程”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助力培养新时代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辉.新时代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思想前沿.2021(02);

[2]赵树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青马工程”的创新策略研究[J].文化理论.2020(05);

[3]张晶,竺秋明,张曦.“1+n+n”模式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实践项目联动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7);

[4]谭军.高校“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高等教育.2021(01).


收藏 投诉
为进一步拓宽高校育人途径,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积极主动作用,“青马工程”已成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