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赞!在这件事上,中航大充满干劲!
中国民航大学 李利滨2024-02-23
字号:AAA
勇立潮头扬风帆,再踏层峰辟新天。以协同育人为时代新人铸魂,方向在于立德树人,力量源于初心使命,梦想蕴于实干担当、阔步前行

《形势与政策》与《大学语文》,风格迥异的两门课程,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协同育人呢?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乘务学院的师生团队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回答。

在2023年年末刚结束的第十届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本科院校)决赛现场,乘务学院2022级学生戴安琪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依托,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特色,通过深入系统的内容、创意新颖的形式、娓娓道来的授课,一举摘得天津市三等奖、最具理论深度公开课奖,中国民航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不久后,该团队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依托,以弘扬孝悌精神为宗旨,并且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课堂,展现民航学子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决心,获得中国民航大学第二届“明德杯”大学生课程思政竞赛二等奖。

两门课程、一个团队、两次竞赛获奖的背后,不仅是中国民航大学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协同、提升育人实效的一个教学缩影,更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民航大学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快速提升,在“一引领、两驱动、三支撑、两保障”大思政体系构建中,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书写新征程中铸魂育人的奋进篇章。

“1+N+X”成体系 建强课程群

拓展协同育人深度

如何拓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深度?关键在于成体系有章法,形成系统合力;每门课程、每名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建制度、搭平台,以“大党建”促进“大思政”,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印发《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把课程思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完善协同育人架构,形成工作共同体。学校申报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民航行业核心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获批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构建了“四位一体”民航安全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校培育建设名单。

1.jpg

学校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集体学习会 

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体系,学校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研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模块发力。“课程”作为关键育人载体,串联五个模块形成稳定结构。思政的味道沁润在每一堂通识课、专业课、人生课,课堂上奏响和谐美妙的育人“交响乐”。

2.jpg

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站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方面,中国民航大学科学设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建设方面,中国民航大学按照文学类专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理学类专业课程、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深挖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群建设方面,中国民航大学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

学校建设“1+N+X”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中,“1”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共课,“N”代表多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必修课,“X”代表多门思政类选修课。

2022年5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1+1+2+N”课程思政体系,即以“1+N+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为牵引铸魂育人,1个平台资源(课程思政中心网站)助推课程建设上水平,2类竞赛联动(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明德杯”大学生课程思政微课大赛)教学相长协同育人,N个单位(各职能部门和各专业学院)为组织保障课程质量,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三、四课堂的一体化建设,与党课学习、课程思政、各部门思政工作及“三全育人”等工作相结合,构建和完善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三协同”重融合 强民航特色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如盐在水、如春在华、如雨润物、如石击水。”在《飞机机体与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探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枝教授以“四如”标准提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深化了专业课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帮助大家明确了努力的具体方向。”《飞机机体与系统》课程负责人王艳红副教授认为,双方协同共建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3.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飞行分校举办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研讨会


协同互补,整体优化。中国民航大学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互构,推动“三个协同”深度融合。即“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学院”双向融合,实现主体协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促进,完成人员协同;思政课程与通识课、专业课交融,助推内容协同。逐步探索形成“结对子、送上门、共实践”模式。

“以目标导向,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研讨思政融入方法,组织编写课程教案,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多重举措加强协同育人双向互动。”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庆西介绍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20名思政课教师与飞行分校10门专业课课程组,通过每2名思政课教师与1门专业课课程组“结对子”方式,按照共建一流课程的目标,经常举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相互打磨示范课,共写教改论文、共同申报教改课题、共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4.jpg

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思政案例库


探一隅而知大局、谋全局、开新局。在加强教学交流研讨方面,推进校内“马院+各专业学院”课程思政系列集体备课会、相互听课观摩等活动,30余名教师深入各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专题培训。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络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和思政案例库,与超星、智慧树等服务平台合作,加强网络平台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建设,搜集民航特色案例资源,研发凝练形成40余个线上精品课程模块。

“各位‘签派员’上午好,今日航线为成都-拉萨,航线特点为高原机场,工作内容为风险分析,请大家运用课程知识,承担起签派员的责任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飞机性能工程》课堂上,授课教师模拟民航运行场景,让学生们感受使命担当。

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中国民航大学在民航言民航、在民航为民航,秉承“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之初心”,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民航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语言,彰显民航院校课程育人特色。包括《飞机性能工程》课程在内的11门专业课程,入选2023年度民航行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大思政+大课堂”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在实践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8秒钟迅速反应,挽救机上263人!这位‘中国最美’机长,名叫贺中平。”在学工部教师陶雨婧的情景还原讲述中,学生们听得入了神,仿佛穿越到航班上,感受那次惊心动魄的备降。“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陶雨婧的一番话,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该作品《刻意练习:平凡铸就伟大的奥秘》获2023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大赛课程思政赛道二等奖。

5.jpg

教师在2023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大赛获得佳绩

中国民航大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生活第一线,讲在民航运行第一线,跟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代入情境思考,投入身心感悟,融入人生实践。

建基地、搭平台,共实践、展成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校依托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特色公司,挂牌建成5个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

“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深”进去。校内学习平台建设方面,将“移动的思政课”引入“第一课堂”,让思政课程真正“活”起来。同时打造特色竞赛品牌,“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和学校2类竞赛协同发力,学生从“我来学”转为“我来讲”,让学生“动”起来、专业课程“活”起来、思政教育“实”起来。

6.jpg

学生在中国民航大学廉洁与法治教育教学基地上思政课

“随着场景的变换,大家边走边学,随时有感而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升级版’的课堂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印象深刻。”航空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王峥阳走在中国民航大学廉洁与法治教育教学基地,他在这里完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部分课时的学习。

“大先生”育大学生

破痛点解难点疏堵点 提升育人实效

中国民航大学直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痛点难点堵点,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有的放矢提出对策,不断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育情怀、攒素材,树信心、促协同。“要高度重视协同育人的实践性”“课程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国民航大学教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探寻协同育人的答案。

7.jpg

在策勒县第三中学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室,送教团队与负责教师交流

走出去帮扶、学习,去祖国西部“找灵感”。学校选派思政课教师赴新疆策勒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线下送教”活动。“这次去新疆,我想了解上课用到的案例,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在新疆学校课堂中推行的情况,以便今后在课堂上更好教育引导学生。”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尹航计划将新疆学习到的思路运用到课程讲解过程中。

8.jpg

思政课教师参加实践研学活动

沉下心研修、探讨,向实践“要效果”。学校建立寒暑假研修工作机制,通过实践研修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协同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30余名思政课教师,分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广西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及辽宁朝阳,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扎根实践沃土,栽培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中国民航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思政教育中成长。

9.jpg

师生代表参加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市校两级青马工程学员参加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百万学子回延安·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现场聆听“大思政课”,汲取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飞行分校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师生2500余人次赴天津博物馆、觉悟社、杨连弟纪念馆、中航大科技园等地,观历史、学榜样、看成就、悟原理、树信心。学校2023级博士研究生前往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观天津机床展览会,聆听思政课教师讲授一堂移动思政课,在实践中悟真谛。

10.jpg

博士研究生在天津机床展览会上聆听移动的思政课

一个又一个协同育人的故事,彰显着中国民航大学育人质量的高度,承载着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本硕博均毕业于中航大的卢飞,曾在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飞行签派员,在工作岗位上,他深刻体会到签派员的每一个决策、指令都关系到航空安全和运行效益,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求学时期种下的一颗种子经受实践的洗礼后开始发芽并茁壮成长,思政教育在此刻完成了它的闭环。博士毕业后,他带着在中国民航大学培养的严谨执着的科研精神,成为一名中航大教师,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对其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此刻进入下一个循环,生生不息。

打通一段协同渠,织就一张育人网。疏渠导流,育人活水润物无声地在中航大这片热土流淌;共耕责任田,向上向前的力量喷薄于学校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浇灌着绚丽的青春之花……

勇立潮头扬风帆,再踏层峰辟新天。以协同育人为时代新人铸魂,方向在于立德树人,力量源于初心使命,梦想蕴于实干担当、阔步前行。下一步中国民航大学将持续深化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构建具有中国民航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矩阵,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究中心。

(摄影:中国民航大学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申佳]
[指导教师:栗鸿琨 王庆西 吴延松]
[责任编辑:石悦]
勇立潮头扬风帆,再踏层峰辟新天。以协同育人为时代新人铸魂,方向在于立德树人,力量源于初心使命,梦想蕴于实干担当、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