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电子科技大学“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工作室

2022-04-20

一、工作室定位

工作室负责人于2013年先后开通“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博客及公众号,累计完成30余万字网文,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升级发展为“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工作室。2020年7月,工作室入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

工作室秉承“爱国奉献”为政治底色、“科技报国”为使命担当的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文化精神,从国家需要、学校特色、个人发展三大维度层次出发,彰显学科特色、突出专业优势、丰富辐射载体,打造具有“成电红 科技蓝”标签的新时代学科文化精神浸润的辅导员特色工作室。


二、工作室成员及运行机制

工作室现有成员13人,由一线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学校宣传部、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构成,一线辅导员占比70%。工作室负责人江倩自2013年以来一直担任辅导员,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能力。

工作室下设四个小组,包括指导策划、品牌培育、成果凝练、宣传推广,协同推进工作室的发展和建设。指导策划组负责工作室的顶层设计及远景规划,品牌培育组负责“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立爱国志 行长征路”实践队、“星光”大学生红色文化原创剧社三大实体学生组织的培育及建设,成果凝练组负责对工作室的开展和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以课题申报、论文发表、工作案例、参编书籍等形式进行成果凝练,宣传推广组负责利用校内外宣传资源和平台,积极发声,持续扩大工作室校内外影响力和辐射面。


三、工作室建设特色与创新点

工作室现已形成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发展模式,逐渐探索出“一个依托、一个打造、一个落脚”的“三个一”建设体系。

一个依托指依托“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立爱国志 行长征路”实践队、“星光”大学生红色文化原创剧社三大实体学生组织,以传播“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的学科文化精神为内核,进学校、进政府、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以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线,形成有影响力的长征路教育实践链;将党史与校史院史、学科发展史、专业发展史相结合,打造一批突出信通特点、成电特色的红色文化原创作品。

一个打造指开辟“5月的向日葵”网络专栏,打造“微拍、微课、微记、微剧、微享”五微系列,充分发挥线上阵地的引领示范和宣传推广作用。一个落脚指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开展品牌的培育及推广研究,实现理论反哺实践。


四、工作室已开展工作及成效

工作室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发展中的红色元素,将深耕理论宣讲、建长征实践链、培育文化剧社、开辟网络专栏作为建设重点,实现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浸润,形成具有“成电红 科技蓝”标签的新时代学科特色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实践的具体路径。  

深耕理论宣讲,讲好成电故事

理论宣讲团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模式,深度挖掘成电建校办学中的红色故事,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宣讲团现有25名成员,从校内年级、班级、党支部、团支部、思政课堂走向校外军、地、校、政、企党组织,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受众达万人次,实现了校内校外广泛讲,线上线上同步讲,共建支部联合讲。

2018年至今,宣讲团成员连续四年为学院分党校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学生党员开展专题理论宣讲,覆盖4000余名学员。与共建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微太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线上线下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团成员以长征精神、抗美援朝、浦东开放30周年等为主题,带来生动精彩的微党课展示。宣讲团成员围绕科技报国、中国外交、成电建校史、红船精神等主题,面向四川省图书馆、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地铁运营一分公司等10余党组织的党员,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讲述党史故事、成电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百年伟大成就以及一代代成电人的科技报国长征路。     

建长征实践链,彰显成电特色

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各类学生群体组成“立爱国志 行长征路”实践队,目前已赴20余个省份开展实践,逐渐形成“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线的教育链。学生党员骨干先后前往江西于都、瑞金,福建龙岩、古田,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开展主题教育,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环节,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深刻领悟长征精神。

“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组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专项调研实践队,大一170余学生组成“逐梦长征”实践队,两支队伍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线,前往川渝、皖苏、闽粤等19个省(市、自治区),赴红色教育基地、学校、社区单位,以“传承红色基因,礼赞百年华诞”为主题进行“我的长征vlog”拍摄、微党课宣讲、红色经典作品演绎、正能量艺术作品创作和实地访谈调研。

实践队入选“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实践队、成都市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获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10余家社会媒体报道。

培育文化剧社,弘扬成电精神

剧社构建“红色诗歌创作、红色影片赏析、红色剧目配音、红色话剧演出”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将党史与校史院史、学科发展史、专业发展史相结合,打造一批突出成电特色、学科特点的红色文化原创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成电故事。

剧社成员走进学院分党校,面向160余名培训班学员,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并逐句教唱。由剧社创作的原创情景剧《爱国情 奋斗者》及诗歌朗诵《走好新时代科技报国长征路》在电子科技大学“新时代·正青春”首届校园艺术节中均斩获一等奖。情景剧《爱国情 奋斗者》以电子科技大学李乐民院士人生作为线索,选取学院李乐民院士人生中三个关键事件,再现成电先辈的青春奋斗岁月,带领观众重温难忘记忆。朗诵《走好新时代科技报国长征路》以建国之初、改革开放、千禧之年、新时代四个阶段为主线,深情讲述了建国72年来一代代成电人“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的使命和担当。

截至目前,两个原创作品已面向全校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进行演出,覆盖2000余人,受到热烈好评。

开辟网络专栏,传播成电声音

 “5月的向日葵”网络专栏现有长征微拍、党员微课、云端微记、舞台微剧、日志微享五个系列,共计推送100余期。2020年,启动“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推出“我的长征vlog”优秀作品线上展播,记录学生在重走长征路及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践链上的见闻感受。党员微课推出“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成员微党课线上展播及微视频录制,打造“党员说党史”品牌,围绕优秀共产党人事迹、党史事件等方面进行讲述,以青春之声传播信仰力量。

云端微记展示学生党员以“读、写、拍、画、创”等方式进行网络创作,创新推出党日活动线上接力。舞台微剧对“星光”大学生红色文化原创剧社创作及展演的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并同步推出表演预约。日志微享收录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江倩关于“专业与职业、情怀与信仰、棱角与碰撞、格局与视野、梦想与远方”五个版块的工作随笔,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学长成长及工作所思所感,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3篇文章在高校辅导员在线、CETV我是辅导员公众号发布,浏览量破万。


五、工作室未来工作规划及预期效果

未来,工作室将围绕体系构建、队伍培育、成果凝练等方面,依托网络育人优势,力争打造一个学科特色明显、品牌聚焦、影响力大的高校辅导员特色工作室。  

一是建构一套系统培育体系。从认知、表达、行为等层次出发,通过理论灌输、实践教育等环节,形成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闭环,建构一套有思想、有深度的辅导员工作室培育体系。

二是培养一批标杆思政骨干。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思政工作标杆骨干,负责人做表率,带领和指导团队成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升理论基础和实践素养。

三是推出一个标签网络平台。积极创作具有情怀、有深度的网络文章及微作品,挖掘优势,呈现特色,力争在全国平台发声,展示成电风采,形成网络品牌。

四是产出一批引领示范成果。完成工作案例、调研报告、课题论文或专著,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支持。孵化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基地,打造具有成电标签的有影响力的实践品牌,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导向和实证支撑。

五是形成一个特色工作团队。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特色辅导员团队,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辅导员工作室模式。




收藏 投诉
工作室定位工作室负责人于2013年先后开通“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博客及公众号,累计完成30余万字网文,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升级发展为“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工作室。2020年7月,工作室入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