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工作案例 | “善作善成”的青春答卷:班团建设与校训传承的双向赋能实践
作者:李继强 孙霏霏
河北工业大学
字号:
T
T
针对新时代工科学生价值引领难题,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某团支部(以下简称团支部)立足“工学并举”百年校训,创新构建“思想铸魂—专业筑基—实践反哺”三维驱动体系,探索校训精神与班团建设双向赋能路径。团支部以“校训基因解码工程”为抓手,将“工”之匠心与“学”之创新融入组织生活全链条,以沉浸式教育强化使命担当,使校训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青春实践,真正将校训传承转化为“善作善成”的青春动能,为工科专业班团建设提供了“精神涵养—专业成长—社会贡献”三维贯通的实践范式。
“立校与报国”作为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办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团支部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一个责任”,建强“一支队伍”,建好“一个机制”,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团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组织优化+制度创新”为抓手,优化支委会职能结构,按兴趣特长组建“理论学习”“实践服务”等特色团小组,建立“团员成长动态档案”。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优化团员发展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团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焕发新活力。
以提升队伍能力为导向,构建“思想引领+能力锻造”培养体系,团支部从理想信念、学术科技、社会工作、实践服务、文化艺术、身体素质六维度量化评价,推动组织活力与团员成长、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团务知识培训夯实业务基础,依托校史讲解、活动策划等实战任务强化组织协调能力。
素质拓展层面,设计团干部轮值制,项目竞标制,让普通团员牵头组织主题团日、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提升领导力,与推优入党、骨干选拔直接挂钩,形成“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开展“老带新”结对培养,实现经验传承与能力迭代。实施一年来,团支部成员培训覆盖率100%,自主策划活动占比提升至75%。定期开展集中性专题学习,团支部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如繁星点点汇聚成璀璨银河,以青春热忱与活力,镌刻下支部建设的崭新华章,为团支部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希望。
贯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以“全员成长,不抛弃、不放弃”为原则,团支部整合资源、明确分工、优化流程,打造多元协同工作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推动工作务实开展。定期征集青年成长需求,整合导师团队等资源库,针对性开展考研自习、勤学善思等实事项目。建立“支委牵头+小组落实+全员参与”三级联动机制,支委按职责认领重点工作,团员依兴趣组建活动策划、志愿服务等专项小组,通过任务认领、积分公示激发主动性。推行“主题团日轮值承办制”,线上利用共享文档简化报名签到流程,活动后通过图文展示、投票评优形成闭环,打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支部工作环境。
团支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加强思想引导,强化专业特色,坚持五育并举,立足“学”、扎根“工”,践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班团建设中取得实质效果和突破。
以思想引领与情感培育为主线,形成多层次教育网络。理论学习方面,团支部建立“基础必修+特色选修”双轨机制,依托主题团日活动强化政治教育,通过校史讲座、榜样访谈等拓展学习维度。创新活动形式,设计校史情景重现、时代议题讨论等互动载体,用青年话语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该支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固本强基为抓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且富有深度的主题团日活动,引导支部成员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立足学科优势,构建“专业引领+实践育人”特色培养体系。通过“实验室练兵—项目实战—社会服务”三级进阶,实现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塑造“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的新时代智能制造青年先锋队。强化班导师责任,开展专业导师制,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大三开展项目研究和生产实习,大四实行真题真做——校企联合毕设,形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团支部汇“树德、增智、强体、塑美、创劳”一体,促学生全面发展。支部思政类课程平均分90+,积极参与院校两级文体活动,在文艺舞台展风姿,在体育赛场竞风流,展青春蓬勃之姿,铸强国稳固基石。积极投身学院劳动田园建设,种植瓜果蔬菜收获颇丰。
2024年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团支部作为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专班,协助学院团委策划知识竞答活动,累计4900人次参与;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为背景策划“盛世华诞印记”闯关打卡活动,将个人专业、家乡、发展目标与国家安全连绕在一起,直观感受国家安全与个人发展的紧密联系,全校1754名学生参与活动。
“时代赋责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智造221团支部志愿总时长超1700小时,人均志愿时长达50小时;二课分数超380分,人均二课达11.1分。社会实践活动中,支部成员踊跃报名,参与率达100%。支部成员抓住每一次实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才干、长本领,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强化个人本领。
作为新工科专业学生,团支部成员紧跟时代步伐,脚踏实地,以“学”促“质”,不断更新和强化知识储备,永葆求知求学心态。在专业学习中,学生认真务实,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提高专业课学习水平,告别本领恐慌,努力钻研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
创新思维在团支部“生根发芽”。团支部参与创客训练班3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个,斩获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2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著各1项。团支部成员作为兴冀车队技术与创意骨干,分别担任电控组与悬架组组长,全力投入车辆设计研发与改装调试,助力学校荣获202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油、电车双国一的优异成绩。
回首过去,团支部不惧艰难,奋勇争先。放眼未来,支部将继续携手并进,构建支部和谐小家,树立智造兴工之志,弘扬智造报国精神,为实现智造强国的梦想汇聚力量!
校史校训与班团建设的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精神引领行动,行动反哺精神”的育人逻辑。校史校训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扎根实践的育人密码。辅导员需以“技术思维”解构精神内涵,以“工程思维”设计行动链路,让班团建设成为传承精神基因、激活专业自信的“青春反应堆”。
{data.addUser}
{data.content}
团支部立足“工学并举”百年校训,创新构建“思想铸魂—专业筑基—实践反哺”三维驱动体系,探索校训精神与班团建设双向赋能路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