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高校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途径研究——以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为例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石宸嘉 2023-07-07

摘要:美育与劳动教育都是我国提倡的“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功能及教学实践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二育融合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从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在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二育”融合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第二课堂;美育;劳动教育;融合途径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劳动素养是人们安身立命、追求幸福的重要条件,审美素养则是人们幸福指数的加持因素[1]。美育与劳动教育都是我国提倡的“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自古以来,美育与劳动教育就是共融共生的,二者融合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在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有关“二育”融合研究刚刚起步。

一、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关系

我国劳动教育与美育在—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共性,这一点从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可以窥见。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内隐的劳动意识和外显的劳动技能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劳动教育若与美育相融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外显的劳动技能进行创造美的劳动,形成内隐的劳动意识。美育活动要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提高审美水平,让学生以劳动对象为载体进行美术创作,增强程序性突出、体现劳动思维的劳动技能。将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可以实现两者的教育目标,同时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形成,并使两种素养相得益彰。美育与劳动教育还都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育人活动。劳动教育是—种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植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育人活动。劳动教育的功能在于通过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

由此可知,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教育功能具有突出的一致性,以美化人和以劳育人可融于美术品制作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将劳育融入美育以劳动实践揭示美的本质规律。同时,在美育实践中彰显劳动内蕴的和谐与自由之美。

二、劳美融合——以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为例

美育实践要借助美育载体,可以是艺术、文学、音乐、自然,而劳动本身创造美,亦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美术品创造过程中,美术品创作劳动是美育实践的载体,人们在美术实践中不仅能增强审美能力,而且能提高劳动技能。因此,劳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审美活动,为美育提供了实践场域;劳动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实现了对劳动对象美的塑造,也塑造了美的人。可见,美育与劳动教育在实践上是二位一体的,是水乳交融的孪生体,在教育目标、教学实践、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密切相关性,使它们可以成为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同—活动的不同方面

我们以二者的融合为视角,可以使用“粮食画”“树叶画”等综合材料为载体开展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美术创作活动例如:2022年5月,河北工程大学举办“百人百日百幅作品庆祝建团百年”大学生第二课堂劳动教育和美育实践匠心创意艺术展献礼五四青年节活动。该活动被“长城网-冀云”报道,新闻阅读量达到近百万次,在学校和社会上都产生深远影响。参加活动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2021级机械类专业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新工科学生在指导教师石宸嘉的指导下,运用粮食、废弃物等材料创作百幅美术作品,进行了第二课堂劳动教育与美育实践活动。“粮食画”“树叶画”等使用的综合材料均可就地取材方便易得它们可以表达大学生创作者以劳动技能为支撑进行创作时的劳动思维和劳动情感,可以使他们在创作劳动中融入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其作品兼具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开阔美术视野、加强美术认知提升审美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强化学生美术品创作的劳动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乡土情怀,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新工科”第二课堂,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二育”融合:

一是赏析艺术品以识劳动。优秀作品的审美特色和传情达意得益于创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充分体现了其对劳动美的精准表达,是创作者审美认知和劳动思维的综合体现,也证实了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这种创新创造能力既体现在作品的视觉形象中,又显现于创作者的构思、创作、制作等全过程。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赏析优秀经典的“粮食画”“树叶画”作品,从技法中体验“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二是制作艺术品以悟劳动。手制作“粮食画”“树叶画”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展现出劳动能力,感知美术品创作中的劳动技能,感悟其中蕴含的劳动情怀。学生学习制作“粮食画”“树叶画”,可体悟其题材和表现技法的特殊美感,感受创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劳动智慧。因此,以“粮食画”“树叶画”为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的伟大、体验劳动的愉悦,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促成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补齐和延展新工科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短板”。

三是展示艺术品以爱劳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其关乎劳动教育的效果,是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的关键。学生在“粮食画”“树叶画”创作中饱含深情,以—定的劳动意志力克服创作困难,借此获得创作的成就感,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学校为学生设立创作基地适时为学生举办“粮食画”“树叶画”等形式的画展等艺术实践活动并进行宣传,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场视觉盛宴,而且能表达出民间美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怀,从而使学生热爱劳动之情油然而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美术创作活动,可以使美育与劳动教育成为第二课堂的“孪生兄弟”,使二者相融共生,达到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涛,徐红梅.以綦江农民版画为载体的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途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5):138-139.

收藏 投诉
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从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在新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二育”融合教育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