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协同育人,破解话语壁垒困境 ——记一则信任关系重塑案例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丁心媛 2022-04-05

协同育人,破解话语壁垒困境

——记一则信任关系重塑案例

一、案例简介

小宋为我院18级研究生,性格自我,存在心理问题,研一、研二期间由于腰椎疾病治疗,耽误了实验进程,导致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加重。在近三年的培养过程中,与导师存在着多次冲突,认为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对自己不负责任,安排的实验课题没有可行性,耽误了自己的科研发展与进度,多次发长文指责导师。毕业前,学生又一次爆发激烈情绪,导师心力交瘁,双方争执不下,如何重塑学生与导师的信任关系成为了急需破解的难题。

二、案例定性分析

该案例是典型的导师与学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案例。

三、问题关键点

师生间存在沟通不畅、话语壁垒、信任关系薄弱的问题,本案例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该生性格自我存在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和分析问题;

二是导师在多次无端指责下对学生产生了不满,何如化解导师该情绪,帮助师生间互相了解、重塑信任关系;

三是师生之间存在多次冲突,近期争执不下,可见,该问题单纯依靠导师的力量已经难以解决,为了打破话语壁垒、建立起信任关系,如何联动多方育人力量,协同育人共同破解困境。

四、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1.全面了解,凝聚协同育人共识。深入调查,了解情况,首先,与课题组成员、学生舍友等同学深入了解,掌握师生冲突的情绪状态、问题根源、性格特征等。在初步了解情况后,与学生本人、学生导师、学生家长进行点对点的谈心谈话,在交流中加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缺点、行为错误以及对导师的偏见,安抚导师情绪并委婉指出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方式方法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认知上凝结协同共识。

2.入情入理,整合协同育人资源。要形成协同运作效应,需要强有力的协同、整合和保障,辅导员在其中就要发挥粘合剂的作用,通过沟通协调、架构搭建,将导师、家长、朋辈力量整合起来。引导师生之间进行入情入理的深入谈心,在互相审视自身的基础上,引导彼此剖露温情,化解师生之间由于误会存在的隔阂,逐步重塑信任关系;召开一场线上会议,打破家长仅从学生口中了解问题的壁垒,入情入理使得家长主动参与协同育人;此外,发挥导师与辅导员的粘合作用,将课题组成员凝聚到协同育人机制中,朋辈带领指导该生待人接物、调节情绪、看待问题。

3.精准施策,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整合了相关资源后,以辅导员为中心搭建起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点带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相互配合对该生进行思想引领,使得问题有出口,解决能落实,从而对于每个隔阂都能够精准击破,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所存在的认知和处事问题,切实打破话语壁垒的困境。多元主体发力,通过课题组团建、导师和你谈人生、师生趣味运动会、云端家访等多样活动,深入双方沟通交流,共同助力信任关系的重塑。

四、实施成效

1.调和了师生矛盾,埋下了信任的种子。师生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对于自身行为和心理进行了深刻审视,就错误行为和认知真诚道歉,导师方面则不断完善育人的方式方法,平衡严管厚爱的比重,积极主动的重塑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2.大力助推了沟通协调效度,形成了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协同育人资源的整合,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育人的效度和深度明显提高,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协同育人制度正在以点带面,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有待形成长效机制。

五、案例反思与启示

1.育人需要协同。辅导员单打独斗效用有限,育人过程中,只有通过构建多主体、全方位、多维度、常态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使看似孤岛的家庭、学生、专业教师等群体,形成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岛链,打破责任边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培养人”的功能,形成教育引导的合力。

2.协同需要有效。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大程度的调动各方力量,引入各种资源齐抓共管,共同打造立体、全面、多维、整体、系统的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收藏 投诉
师生间存在沟通不畅、话语壁垒、信任关系薄弱的问题,本案例进行深入探析并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