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收到及时回复,是辅导员的必备职业素养

作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白晓玲 原创

我们都清楚,信息顺畅传递是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和保障,信息化时代的辅导员工作更是如此。哪个辅导员的手机里还不是几十个微信群,上至省级学习培训群、学校思政群、院系工作群,下至班级管理群、学生干部群、宿舍长群等等,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工作要想落实到位,信息就得传达到人。每一份文件、每一个通知、每一条信息,都事关每一名学生的切身利益,辅导员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学生利益无小事,更何况在辅导员工作中,临时性、突发性的紧急任务更是常有。

工作时间久了,接触到的辅导员多了,听到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发现收到消息不回复的也大有人在,当然这其中的无奈和不解,我自己也感同身受。也许,在接收群消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的微信时代,总有人认为它没那么重要值得一一回复,但细节见人品,“收到及时回复”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它还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品行的地方。

                  一、收到及时回复,是一种敬业的态度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年头长了,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辅导员岗位的认知理念远远大于技术含量。也就是说,相对于工作能力而言,辅导员对工作的态度更为重要。

曾经有个辅导员朋友怒气冲冲地向我吐槽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学院里接到学生处第二天开会的通知,特别强调会议很重要校长也要出席,要求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务必准时参加。她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群里@了全体成员,传达了通知内容,而且特意在末尾加了一句“收到烦请回复”。同事们陆续在群里回复了“收到”,可直到那天下班,还是有两个同事没有任何回音,她只能打电话通知了。其中一位抱怨地说“群消息也太多了,知道就行了呗,如果都逐一回复多麻烦啊,那也太浪费时间了,根本没必要”, 另一位则说“早就看到了,就是我忘了回了”。这两位同事的态度,让她实在无语。

在人人机不离手的信息时代,动动手指发送“收到”两个字,恐怕连5秒钟都用不上,真的有那么麻烦吗?哪怕只有一个简单的“OK”表情,都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

一句轻描淡写的“我忘了”,暗含的潜台词是“我根本没当回事儿”。细想下,如果是很在乎的人、很在意的事,怎么可能会忘了?即便不是“秒回”也一定会“回”。总有人认为回不回信息是小事,没必要小题大做,回复信息的行为看似小事,但信息内容本身却是大事,小事都做不好,何以能成大事?而我们常说的“敬业”,就是要以虔诚的态度做好手里的每一件“小事”。

                   二、收到及时回复,是一种靠谱的品质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你觉得一个人很靠谱?”有个高赞回答是:“收到消息,会立刻回复的人。”

深以为然。“收到”两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一种契约精神。回复了“收到”,实际上就是反馈给了对方“我已经知晓通知内容,我会按要求去执行的”,也自然会让发消息的人感到心安。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能够把任何一项任务做到闭环控制,就是一个人靠谱的表现。

其实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收到消息不回复的也总是固定那么几个人,每每电话追问过去对方总是一副理直气壮“我没看见啊,所以我不知道,那这事就不能怪我……”遇事推三阻四,做事丢三落四,一项工作任务鲜有按时交差的时候,即便有也总是漏洞百出,让人难以放心,时间一长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靠谱。

而所谓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前几年我参加骨干辅导员培训时,某高校一位学工部长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这位学工部长所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相当了得,所以他们引进辅导员的标准非常高,考核也相当严苛。在经过层层筛选硬实力要过关的前提下,最后还要以50%的淘汰率考察软实力来定夺去留,在这种情况下,待考察的辅导员被分配到各二级院系参与实际工作。不难想象,这样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年轻人,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没人敢有丝毫懈怠。

张三和李四同时被分配到了某学院,两个人无论是干事能力还是工作热情,自然都没得说,难分伯仲。一次学生专业实习动员大会,领导发通知要求学生务必穿着实习工装准时参加,让张三和李四各自负责一个专业分头去落实。张三收到领导信息立即回复了“收到”,并通过班级群@全体成员发布了通知,对未回复的学生,他在公寓管理群@了对应的宿舍长,要求转告该生务必去班级群回复消息,对仍未回复的学生,逐一进行电话通知。直至全部通知到位后,他第一时间向领导作了信息反馈。李四收到领导信息后并没有予以回复,而是立即采取行动落实,他的办法和张三大同小异,只不过他把电话通知未果的学生才要求宿舍长转告。

结果第二天,张三负责的学生全都工装穿戴整齐参会,而李四负责的专业就差强人意了。领导质问李四收到通知为什么没有回复,遇到困难没能通知到学生为什么没有向领导汇报。他一脸委屈地说“我看领导的信息也没说收到必须回复,光想着尽快去落实,可是没想到宿舍长会忘了,再说领导也没要求必须反馈啊。”

谁去谁留,自然不言而喻。

巴菲特说“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李嘉诚也曾说“做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靠谱,就是不敷衍,不拖延;靠谱,就是做事让人放心。

职场中,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到让人放心。而那些能够做到收到及时回复的人,都是做事有始有终的人,都拥有“沟通闭环”的良好习惯,都拥有“让人放心”的能力,与他们共事轻松舒心。

可见,只有靠谱的人,才能委以重任;只有靠谱的人,才能行以致远。

                     三、 收到及时回复,是一种惜时的理念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时间观念强的人,不仅格外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特别尊重别人的时间,能做到守时,不迟到、不拖延。反观那些收到消息总是不回复的人,往往都是做事拖沓的“迟到大王”,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又怎么会重视别人的时间呢?

有一年,我去省里参加为期十天的辅导员学习,主办方会把一切学习安排和第二天的临时活动都发布在微信群内,大家都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群内消息回复得都很及时。只有组内的学员A除外,她上课总是迟到,而且几乎不回复消息。每次临时活动我这个小组长都会被主办方@到,要求我务必通知到A准时参加,而我在每次私聊、打电话无果的情况只能去敲门通知,询问理由无非就是“不好意思没看到”,要么就是“上课手机静音忘了调了”等等。

培训最后一天是外出参观活动,前一天晚上群里反复强调第二天早上七点准时楼下集合,为了避免迟到我特意在临睡前敲门嘱咐了她。可是第二天早上,迟迟不见A的人影,我电话催了又催,她总说“马上下来……”一刻钟过去她才姗姗来迟,面对一车人的等待,她没有任何解释和道歉,很明显大家对她都非常不满意。

是啊,一个不遵守时间的人,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一定也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当时我就在车上一路思考:这样的辅导员,能培养出靠谱的学生吗?因为越守时的人,往往越靠谱。

联想的柳传志,就是一位非常守时惜时之人。不论是出席活动还是参加公司会议,他都会合理安排留出富余时间。有一次,他在一个领导层会议上迟到了7分钟,因为电梯出现故障他被困在里面足足30分钟。为了表示歉意,他罚自己站了半个小时。当时有人劝他:“柳总,您没必要惩罚自己,这是一个意外。”可柳传志却一脸认真地回答:“无论如何,我要对别人的时间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意外负责。”

事实表明,那些能够做到收到及时回复的人,往往都是时间观念强的人,身上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言行中透露着良好的修养。

             四、收到及时回复,是一种换位的思维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B在某公司做HR,她是出了名的收到消息不回打电话不接的人。领导为此也多次批评她但收效甚微,每每于此她总是振振有词“我看到了,就是不想回。再说了,看到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回复……”与她共事的同事个个苦不堪言。时间久了,B也总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开始带公司入职的新人。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是,B开始在公司频繁地抱怨新人不好沟通,说他们发消息从来不回,打电话从来不接。起初她也会生气地质问新人,却没想到被噎得够呛“还不是跟你学的嘛……”看她一副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模样,同事们全都笑而无语。

《庄子》有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所处的位置不同,是非标准也不一样。你发出的消息没有回应时,你会感到坐立不安,心急如焚,你可曾想过:当你看到消息若无其事地将手机丢在一边时,对方此刻正忍耐着也曾和你一样的感受和心情吗?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上下沟通闭环的纽带,对上要做好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对下要协调好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收到消息能够及时回复,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思维方式。

    那些收到消息总是及时回复的辅导员,一定都有不想让领导和同事分神担忧、不想让学生焦心等待的自觉。不难想象,一个辅导员收到消息总是不回复,他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还有什么信任可言?他在学生心里还有什么威信可立?时间长了,很难保证学生不会有样学样,这样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还有什么力度可谈?

佛语有言: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所以,少于己处责人,多于人处自省。收到及时回复,是将心比心的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谅,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慈悲。

收到及时回复,是人品的体现,是内心的折射,是格局的缩影。

收到及时回复,是辅导员的必备职业素养。



收藏 投诉
也许,在接收群消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的微信时代,总有人认为它没那么重要值得一一回复,但细节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