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讲好“大思政课”为思政育人指明了方向,辅导员作为思政育人的骨干力量,融入“大思政课”思政育人格局既是必要力量又是职责使命,应对此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辅导员可借助“主题班会”“网络育人”“谈心谈话”“班团建设”“社会实践”四个途径开展“大思政课”教育,“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育人大课。
关键词:“大思政课”、辅导员、工作路径
在“大思政课”育人思路下,辅导员需自觉规划教育路径,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育人的具体路径。
一、辅导员融入“大思政课”思政育人格局的价值
“大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方向,辅导员融入“大思政课”是“大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应有之义。
(一)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多元育人主体
“大思政课”需要具备大视野,构建大格局,聚焦大时代,使用大师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具有教学范围广、教学内容更新快等特点,仅仅依靠思政课,依靠思政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度最高,和学生校园生活最密切的教师群体,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离不开辅导员的有力支撑,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育人功能。
(二)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是辅导员工作的迫切要求
《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修订版)》中指出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辅导员是思政育人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需将思政育人与鲜活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与学生接触的日常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合力,辅导员的“言传身教”“谈心谈话”才能更入脑、更入心,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二、辅导员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一)“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顶层设计
“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是思政育人新业态,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设定课上课下育人方式,设计思政课、课程思政及辅导员日常管理的育人目标,为辅导员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打通渠道,设计规划,明确职责。
(二)辅导员需提升“大思政课”育人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学生大学生活的关注者、陪伴者和引导者。辅导员工作者最首要的职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但事实上,很多辅导员将工作的重心及精力侧重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疏于学生的思想引领。辅导员亟需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大思政课”育人工作,将“大思政课”知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升育人实效。
三、辅导员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
辅导员应在主题班会、网络思政、谈心谈话、班团建设、社会实践五个工作模块中明确规划“大思政课”育人有效路径。
(一)主题班会讲好“大思政课”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思政育人的有力抓手,通过主题班会中师生互动,将思政课更透彻、更鲜活的呈现出来。辅导员通过设计“党的建设”“法治建设”“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抗疫大考”“经济新常态”“冬奥会”等素材为核心的主题班会,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生动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大事,国际发展比较,通过鲜活的案例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十个坚持”,讲好奋斗经验。
(二)网络思政引导“大思政课”
网络是辅导员的重要育人阵地,目前学生已经是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学生从出生到成长都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通过互联网与学生沟通,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通过互联网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可以说,学生思想动态在哪儿展现,辅导员就需要在哪儿入驻,网络思政工作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工作成效。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下,需要依靠网络,充分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思想引领。当前,辅导员普遍重视网络阵地,使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与学生互动,使用网络工作室、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途径,推送原文原著、经典作品、热点评论,通过思想深度、理论魅力引导学生,占领青年学生思想高地。
(三)谈心谈话润化“大思政课”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最特色的工作方式,在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的情形下,世界疫情跌宕蔓延,形势复杂多变,网络上充拆着各种复杂的思潮。辅导员通过与学生促膝长谈,沟通心灵,启智润心,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分辨各种错误思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四)班团建设强化“大思政课”
班团建设是增强集体凝聚力,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班团建设,为学生输入正能量,发挥朋辈示范作用,塑造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在“大思政课”视域下,辅导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督促学生提升学习的制度化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强国,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使班级形成政治理论学习“赶、学、比、帮、超”的学习氛围。
(五)社会实践践行“大思政课”
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之一,是重要的实践育人师资力量,辅导员可通过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使学生深入体察民情,发挥特长,实践育人。思政育人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学生通过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政策落实调研、民生发展调研等实践活动,体民情,知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在新思想宣讲、新政策宣讲、“四史”知识宣讲等理论宣讲中,强化学生理论认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志愿服务也是学习“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两年中,有一大批青年大学生投入到抗疫志愿服务中,表现出了奉献精神、服务精神,体现了超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抗疫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志愿服务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例如00后楼长拉宏桑,“青”字号志愿服务突击队。除此之外,还有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他们以形形色色的活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中靓丽的社会风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