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小琳来自农村,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小琳疏于关心。小琳在大一入学后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十分迷茫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后住院治疗并休学一年。待其病情有所好转复学返校后,持续服用药物,身体精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多门必修课不及格,学习压力很大。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反映的是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性格特点、学业压力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引发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个体发展模型“生态系统理论”,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个体与系统相互作用并深刻影响着个体的发展。结合小琳的实际情况,需要从环境系统中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宏观系统”三个层次加以帮扶干预,构建以生活关怀为基础,学习帮扶为重点,心理支持为保障的协同机制,最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三、帮扶干预措施
1.从“微观系统”入手,通过组建三个小组打造学习成长“新环境”。微观系统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对于小琳而言,其微观系统是与她接触密切的父母、老师、同学、室友、好朋友等人际系统和所在班级、寝室、自修室等环境系统。针对小琳的实际情况,必须从构建学习成长的新环境着手:一是建立生活立关怀小组,由学生骨干,小琳的室友和好朋友组成,多层次融入小琳日常学习生活,深度参与她的学习生活微循环,及时发现并反馈她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情况。二是建立学业帮扶小组,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其进行常态化一对一、点对点,具有针对性的学业帮扶。三是建立心理支持小组,由辅导员、任课老师、学生党员骨干组成的心理支持系统,在思想上答疑解惑,在心理上开导安慰,在学习生活中给予特别关心照顾。为小琳建立个人学习成长记录台账,将她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和难忘的经历一一记录。凝聚家校合力,多次与小琳父母沟通,使她们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子女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并帮助她们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更好的参与到小琳的心理开导中来。
2.从“中间系统”切入,通过三个系统协同形成工作联动“新格局”。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到沟通各个微系统之间的纽带作用。作为辅导员,要善于统筹各个帮扶主体,把握帮扶进度,从“中间系统”切入,在与小琳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关怀、学习帮扶、心理支持”等几个微循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构建以生活关怀为基础,学习帮扶为重点,心理支持为保障的协同机制。学业帮扶小组帮助她制定学期、每月、每周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每天定时定点一对一辅导功课、答疑解惑,并鼓励她多读书,帮助她搜集就业信息,分析职业发展前景,构建职业发展蓝图。生活关怀小组在生活上对小琳进行细致关心,督促她每周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带动她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和各类活动,为她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为她解决生活困难。心理支持小组为小琳开展常态化心理疏导,倾听她内心深处的声音,解答她一直以来的困惑,耐心为她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帮助她重新构建信心。三个小组成员定期会商研判小琳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情况,不同信息来源相互验证,及时发现问题并会商解决,形成全方位帮扶小琳的协同联动“新格局”。
3.从“宏观系统”布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塑个体发展“新生态”。宏观系统是指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由于小琳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学业压力、性格特点和职业规划等多重因素所引发的,所以要从小琳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入手,对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她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需要与兴趣、能力和才干、价值观和抱负,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据此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自觉培养职业素养,为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运用“了解自己、了解工作、人职匹配”的职业生涯辅导三步骤,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评估她的职业性格倾向,帮助她清楚认知自己所属的职业性格类型、主要特征和适合职业范围,引导小琳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所在和优势劣势。通过收集职业信息和生涯人物访谈,帮助她系统地梳理分析目前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来有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类型和岗位要求,薪酬待遇和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通过CASVE循环、决策平衡单等方法,明确进一步职业探索方向,打造人生愿景,重塑了小琳面对现实的信心和解决困难的勇气,激发学习成长动力。小琳认真撰写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将生涯规划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的学习目标、读书计划和实践计划。
四、帮扶干预效果
通过对小琳个人发展环境中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宏观系统”三个层次的系列帮扶干预举措,为其打造了学习成长的“新环境”,形成了协同联动的“新格局”,重塑了个体发展的“新生态”,激发了小琳的内在动力,基本走出了心理困境。一年来,小琳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业取得了进步,期末考试中通过了所有必修课;竞选成为班级心理委员,积极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在发生宿舍矛盾后能够真诚客观、有理有据的妥善进行处理,让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比赛,在心理征文比赛中勇于面对过去的自己,撰写的《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一文获得学校心理征文一等奖。
五、案例启示
1.找准心理问题根源。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往往是学生对大学环境不适应,学习动力不足、对大学生活迷茫、职业规划不明确等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家校合力,追溯学生成长历程,寻找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明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职业规划不明确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2.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找到问题根源后,就要聚焦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构建以生活关怀为基础,学习帮扶为重点,心理支持为保障的协同机制,并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和方法,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打造人生愿景、激发学习动力。
3.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对于心理问题学生,要静下心、沉下身,做好长期关注、持续跟进、久久为功的心理准备,做到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育才与育心相结合,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夫,长期细致地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行为上教导、心理上疏导、就业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多管齐下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