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和家族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并随着时代的绵延变化,家风文化也在创新性发展。大学生作为家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员,在家风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家风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以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总结了大学生参与家风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传承与创新家风文化的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家风文化、传承与创新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进程中逐渐积淀,并随着社会衍化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家庭层面中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1]。社会各界都应广泛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中来,因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关系着国家命运、民族未来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社会氛围下,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又是家庭的继承者和传承人,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自身发展的全局角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的践行家风建设,对大学生品德塑造、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赓续、弘扬和创新工作有着深远意义。
一、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崇高信仰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承家风文化是大学生品德塑造的根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或者规矩,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纽带,承载着家庭的文化和智慧,家风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三观树立、情感归属、思维培养、做事风格、个人品行等方面的塑造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家风教育的缺失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后果[2]。大学生在家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教家风,不断地传承和刻进一代代的子孙意识里,既符合学生自身内在发展,又有利于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2、发展家风文化提升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伴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产生极大冲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体现在目前部分青年学生意识中流淌着躺平、不婚不育主义和孝道式微等不良家风风气,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持续性、系统性和集中性地加强大学生与优良家风文化相结合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既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家风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同频共振”。
3、力行家风文化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家风文化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家风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积极探索家风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的家风文化活动,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大学生家风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时代性课题,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主题内容和风貌:如古代传统家风文化观念,革命时期的红色家风文化,新时代家风思想等等。家风文化历经了从“形成与奠基”到“继承与发展”再到“兴盛与创新”的嬗变历程[4]。据调研,目前在大学生中家风文化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风观念逐渐淡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5],但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和家族规模日益小型化,尤其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单身、独居现象增多,单亲家庭和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进行沟通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结和亲密关系下降,人际关系淡漠,导致家风观念逐渐淡化,传统文化逐渐缺失。绝大多数青年学生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家风观念和方式也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缺乏家风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家庭,传统的家风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矛盾,导致大学生在两种不同价值观念之间摇摆不定,无法抉择,产生冲突和困惑。
2、家风内容不明确。传统家风赖以存在的社会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家风的传承多数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持续的计划和强制性的要求,多靠耳濡目染和日常感化。再加上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差异化和随意化,导致没有总结和提炼家风的主要精神标识。新时代新征程,在加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培育新时代家风的过程中,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观点和要求,形成多种多样的家风内容和形式。
3、家风的传承与创新没有形成合力。虽然家庭是家风文化形成的主阵地,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推进,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尤其是良好的家风文化形成本就不易,学校可以通过将家风活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育人,社区、街道等可以为家风传承提供活动和基础设施保障,媒体可以进行宣传倡导和传播,让家风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形成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家风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多的是在家庭中去落实,但学校阵地也是发展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学校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结合现实环境,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多渠道深入挖掘家风的本质内涵、精神特质和意义。让学生在家风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中,使家风文化的形象活起来。一是邀请专注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专家,为大学生举办与家风文化教育相关的讲座或者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家庭文化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于家庭的的责任与兴趣。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家训文集、经典著作等,整理先辈贤达、伟人志士的家教家风故事,加深学生对优秀家风内容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家风观念的形成。三是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传统节日习俗、家训教诲、祖父辈的家族家风故事等,了解自身家庭文化的独特魅力,汲取家庭的智慧和信仰。四是通过问卷调研、家庭访谈等方式,挖掘家庭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育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建立家风档案管理,记录他们的家风理念、表现和收获,形成可追溯的传承档案,激发学生对自我和家风探索的兴趣。五是学生深入理解家风文化渊源后,与学生共同课题探究与创新,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家风内涵,鼓励学生追求时代特点和青年需要,建立积极的家庭文化与氛围,探索新家风形态,更利于家风践行于个人、实践于家庭、也将通过学生传承于后辈。
2、多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家风文化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活动赋能大学生家风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是举办系列家风活动:“晒家风、立家规、诵家训”等演讲大赛,宣讲家风故事,原创、改编和演绎家风家训故事,在学生群体中助推家风传承,强化家风概念,形成学习共同体。二是创新传统家庭活动和庆典活动,依托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以家庭为主题的家校联合文化节,鼓励大学生和父母共同制作家庭菜肴,与家人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方式进行家风文化的创意表达,展示和谐家庭文化的魅力。三是在学生里寻访有传统手艺的家庭,通过让学生参与和学习家庭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制作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四是鼓励大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挖掘家庭文化中的商机,结合社会需求,通过“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学术科技大赛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形成有实际价值的创新成果。五是设置学生反馈通道,收集学生对家风活动成效的建议,及时调整活动策划,保证活动的设置符合学生需求。
3、多方位传播家风文化。通过学校规划,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筑牢家风文化协同育人大平台,助推家庭家教家风工作新篇章。一是大学生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将优秀的家风作品、故事和活动等带到中小学课后服务课堂,走进社区服务,“三下乡”、家庭义工等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中,向中小学生和人民群众传递家风观念,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家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二是利用新型科学技术手段,设计数字化的家风展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家风活动内容,展示大学生家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效。三是家校联动,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家庭模范活动,把教子有方、孝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的典型选拔出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宣扬传播,让家风文化传下去。四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家风研究与传承团队,由相关专业教授、学生和社会专业人士组成,共同致力于家风文化的深入研究。
总而言之,大学生加强家风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尊重传统、包容创新的方式,大学生既可以在文化传承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寻找到自己的根基,又在创新和实践活动中传递家风理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助力提高社会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丁若蕊,张炯炯.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价值及实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06):98-101.
[2]王立刚.中国传统家风的文化渊源与教化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2):33-37.
[3]张思洋,李忠华.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实现路径[J].科教导刊,2022(13):81-83+93.
[4]周春辉.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J].中州学刊,2014(08):144-146.
[5]宋春艳.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N].新湘评论,2023.
https://gov.rednet.cn/m/content/646747/99/12416389.html.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