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运行的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石家庄学院 作者:葛婧茹 兰天雨 张婷 李煜儒 王佳梦 2024-01-08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持续增加与市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引起了政府、高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999 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市场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被赋予了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高校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起到推动和保障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发展定位及其配套提供的服务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成败。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结构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是由管理服务、 教学服务、平台服务以及资金服务四位一体有机联动的服务体系,各部分及其内部要素的良性运转,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其中,创新创业管理服务负责对其他部分进行组织整合,具有协调统领的作用;创新创业教学服务和平台服务注重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依托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特色品牌平台等途径发挥育人功能;创新创业资金服务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注入“血液”,激活服务体系运行的活力。部分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为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思维与素养的新时代创新复合型人才形成合力,见图1。

图片1.png 

1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结构组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服务是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等活动进行宏观规划、系统组织、协调开展的体系,涵盖了管理保障、政策制度、品牌建设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组成要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服务是高校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微观系统,涵盖包括育人目标、课程设置、绩效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组成要素;创新创业平台服务是高校所能提供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项目孵化的平台体系,涵盖有场所类型、配套设施、孵化模式、育人功能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组成要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服务则是为大学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障体系,涵盖包括资金储备、融资渠道、覆盖范围、监控力度以及使用效率等组成要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推进创新创业管理服务

1.打造创新创业品牌特色,深入实施“双创”提档升级活动

高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打造“课堂与实践、训练与竞赛”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服务。将“双创”与学科融合,增强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组织领导团队建设,设立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基地;以跨学科、跨专业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创意为特色,积极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实验室和实践训练平台建设, 构建基于学生心理变化与能力成长的项目发展全过程跟踪信息监测系统,全方位测评大学生能力与素质、创新创业成果质量等内容,助力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同时,围绕专业特色、地域特点、国家需求等,积极建设国家认定的示范级平台,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品牌升级行动,巩固校企、校地合作交流,开设创新创业服务云平台,组织“共享石际”创新创业大赛、调研河北等活动,集聚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品牌。

2.强化以赛促创,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应用

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赛创融合、以赛促创,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科创团队建设,通过开展重大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高质量竞赛和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此同时,通过高校间的紧密联系,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育、选拔和组织专项队伍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中。同时,对重点比赛项目进行强化跟踪、训练、辅导、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与能力,提高学生项目成果质量,并且筛选优质项目,推动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建立科研创作基地与智能产业园区,助力“双创”成果转化,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二)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1.强化课程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可以构建“项目—训练—实践—实战”课程体系,注重改革创新教学,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孵化基地、创客中心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课,用项目实践的方式推动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理论课上注重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拓宽创新创业思路、引导创新创业方向、挖掘创新创业潜质,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科学合理的构建“思政课 + 创新创业课”“专业课 + 创新创业课”“必修课+ 选修课”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课程学分制体系,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效果。

2.精办专题培训活动,促进全方位素质发展教育体系

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讲座,持续做“双创大讲堂”“高校联动线上培训”等专题培训活动,举办高校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会,分享成果培育过程和成功经验,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同时,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邀请专家围绕项目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研讨交流培训会,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能动、创造性地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培训交流活动等,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促进学生全方位素质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者提升素质能力。

3.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

高校需要加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推进学校校地办公室培训与项目培育实效性提升,强化学校各部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整合,促进教育机制的高效运行。在组织领导层面,应注重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方案,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目标和专业与师资团队优势,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分层分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向式系统课程”三大课程体系,通过必修、选修、第二课堂相结合形式,帮助不同需求学生进行灵活性教学,并配套完善的成绩核准机制与灵活的学分换算机制,提高过程性、项目性评价,以教师评价、项目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三)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服务

1.打造资金奖励以及补助系统,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奖励和补助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对建设高校众创空间行动的实施政策,充分利用创新政策工具,打造资金奖励以及补助服务系统。结合高校自身条件,打造高校众创空间金融服务机制,运用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向市级创新创业活动组织申报,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注入,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金会,对在高校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的优胜作品、项目和团队以及创新创业平台孵化项目给予资金奖励支持,推动众创空间发展。

2.监测项目实施发展,拓宽高校创新创业融资渠道

高校可以寻找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发展潜力好尚未具有市场盈利的创新创业型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投送,申请社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债融资,持续性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发行专项债务融资。同时,高校进行项目实施发展监测,派遣专业指导教师与团队对互联网股权融资发展及创新创业者的融资渠道的拓宽进行指导。

3.提供高效金融扶持,强化创新创业的金融扶持服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教师指导,高校要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完善金融机构对学校资源配置的辅助作用,对获得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奖励的指导教师,可按相关规定提供资金奖励或绩效奖励;鼓励校外专业导师、知名企业家、金融专家、优秀校友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并给予横向支持或提供专家咨询费用等。同时,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高、租金高等方面的创业难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扶持服务,缓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以及科研资金不足。

(四)提升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

   1.强化实践育人,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结合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计划的目标要求,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体系为基础,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实践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根据调研结果与现行情况,推行“单轮运行、多级遴选”的项目运行机制,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创新创业训练及活动全覆盖,保证创新创业成果质量。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学术论坛、科研创新学术论坛、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会、国家级赛事参赛经验总结交流会等活动,强化统筹协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创“朋友圈”,为师生搭建各领域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的交流平台。同时,与政府深度合作,建设教育振兴“双创”基地,开展教育振兴公益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学校间联系,探索产学融合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高校在校生进行社会实践,推动“双创”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协同发展。

2.优化整合平台支撑服务能力,推进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石家庄市高校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高平台功能拓展、产品开发、市场培育、资源整合、项目维护等能力,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投入,建立高校专项资金库,完善资金投入与退出程序与流程,维护和保障优秀作品顺利进行。加强各项目平台间的交流协作,合作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共同承担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共创科研机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为高校提供高效率、多元化和低成本的优质服务。推进各个高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品、流程、模式、质量、品牌和价值创新,优化整合提升高校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服务能力。

3.打造产学研用的众创空间,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

高校应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系统化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与高校师生结合进行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多元、复合型创新创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集成,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为高校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校资源配置与产业链资源。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个性化品牌,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符合个性发展的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定制化服务。提高创新创业辅导专业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产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辅导服务,提高创新创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创新人才。

收藏 投诉
理论思考:创新创业 服务体系 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