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机械专业教授拍摄校园《飞鸟集》 上信号处理课教学生“听声辨鸟”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7-20 字号: T T

202207203027cbc67c21429db590d66e1c1f182c_2022072043ed1638370b4de98d4496b933ea0f3f

202207203027cbc67c21429db590d66e1c1f182c_20220720f3e9b112209046a892da266e436cdf86

202207203027cbc67c21429db590d66e1c1f182c_202207203a0025c1293746cfaa364d2442dff1ac

   清晨的喻家山是鸟的天堂,夏日初阳微露,鸟声已在林中、水边回荡。

   6时,华中科技大学湖溪河,何岭松停好自行车,从硕大的帆布包里掏出巴掌大的微单,开始了一天的“科考”。

   还没走到水边,就看见叽叽喳喳的鸟儿在草地上跳跃,人走过来也不躲。鹊鸲、翠鸟、灰喜鹊、珠颈斑鸠……短短二十来分钟,何岭松认出了27种野鸟。

  突然,一个白色身影轻巧掠过河面,带起一阵涟漪。“哟,须浮鸥来了,生物钟很准啊。”何岭松兴奋地说,每年这个时节,须浮鸥都会在校园露脸,“一周前还没有呢。”

  何岭松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从教三十余年,专业上的荣誉获得不少,不仅是国家教学名师,2019年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在科研、教学之余,他还有个外号:华中大校园中最勤奋的“观鸟人”。2014年,何岭松被学生们“忽悠”着爱上了校内观鸟,开始专门为华中大校园中的野鸟拍“写真”。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华中科技大学山水相依,林草兼茂,72%以上的绿化率,让整个校园漫天青翠。在这所“森林大学”里工作生活多年的何岭松既观鸟也观生态,“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不好,小鸟会用翅膀投票。不少罕见的、珍稀的鸟类都在我们这里栖息驻足,喻家山麓,东湖岸旁,不光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一座自然宝藏。”

8年观测205种野鸟,约占武汉市有记录鸟总数的50%

  禁声,轻动,沿着石径缓行,何岭松小心翼翼靠近,时不时举起相机拍摄。

  和日常印象里扛着长枪短炮的“拍鸟族”不太一样,他喜欢轻装上阵,包一背,自行车一蹬,清晨或傍晚,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何岭松从2008年开始观鸟,那时他习惯往校外跑,马鞍山森林公园、江夏八分山、东湖湿地,都是观鸟的好去处。直到2014年,在八分山拍鸟时,他偶遇了一群本校观鸟小组的学生,校外的鸟类如数家珍,校内的鸟类也能娓娓道来吗?学生们希望何岭松能为华中大“爱鸟周”提供一份校内常见鸟类名录和定妆照。

  穷于极目,失之眉睫,当时,他虽然已拍鸟多年,但还从未在校园内认真观过鸟。“我被同学们一语点醒,鸟飞过我的城市,也飞过我的大学,我最应该把咱们华中大的鸟儿拍好嘛。”

  从那年秋天开始,何岭松每周专门抽出周末时间在校内拍鸟。金秋时节,候鸟的迁徙高峰,华中大是它们频繁的落脚地。在湖边林间,他意外地拍摄到了寿带鸟、三宝鸟和白腹蓝鹟,这是武汉市郊外也不常见的稀客。在喻家山顶凤飞台,他还观察到凤头鹰、苍鹰、雀鹰、蛇雕、燕隼、红脚隼等十多种猛禽。

  华中大校园有多少种鸟儿?几个月坚持下来,他共拍摄了120多种野鸟。校园里鸟类的丰富度超出他的预期,这也让他坚定地将镜头转向校园,最美的鸟儿肯定是下一种。

  从2014年到现在,他个人观察和记录到的校园鸟种数已达205种,约占武汉市有记录鸟总数的50%,其中拍摄到清晰图像的鸟类就有185种。“目前,武汉市有记录的野鸟大约在400种左右,理论上说,大部分鸟儿应该都在华中大留下过倩影,很多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少见的鸟儿常见,常见的鸟儿多见”,何岭松说,鸟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而华中大有着鸟儿们最喜欢的几类生态环境。

   喻家山是观察过境候鸟的相约地,每年春秋两个迁徙季,大量候鸟飞过,或者停留下来短暂歇脚,随之而来的还有苍鹰、普通鵟等迁徙猛禽;喻家湖是观察中型以上水鸟的集中点,常年可以看到绿头鸭、斑嘴鸭、白鹭、夜鹭等水鸟,冬季还可以观察到红嘴鸥、西伯利亚银鸥、普通鸬鹚等越冬水鸟。

   不仅是常见鸟类多,华中大校园里还藏着不少珍稀物种。

   几年前,何岭松偶然在华中大校园拍到红交嘴雀,和武汉观鸟协会的同仁交流,才知道这是红交嘴雀在武汉首次发现。去年冬天,他还在喻家湖上发现了一只漫游的青头潜鸭,而青头潜鸭目前在全球仅存千只,被列为极危物种,比大熊猫还要珍稀。

   据《2021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2021年,武汉市观测记录到野生鸟类357种,为2016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以来,观测种类最多的一年。而何岭松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观测记录也不断在刷新。今年4月,他观测到华中大第199号鸟,冕柳莺,今年5月,他记录到华中大第205种鸟,理氏鹨。

   上课教学生“听声辨鸟”,编写校园《飞鸟集》

   多年的观鸟经验,让何岭松对小鸟的习性了如指掌,不仅能一眼认出鸟的种类,还能听声辨鸟。

   珠颈斑鸠叫起来是“ker-kuk-kurr”的三音节升调,所以也被称为咕咕鸟;山斑鸠是“gu-gu-gu”的三音节降调;紫啸鸫周身长满紫蓝色羽毛,点缀白色斑点,非常好看,叫声是刺耳的“tzeet-tze-tzeet”高频啸声,非常刺耳;白颊噪鹛则是“吉呀,吉呀”。

   他将这一技能引入课堂。给学生们上传感器信号处理课,上课时间正好是上午10时左右,校园里各种杜鹃“布谷布谷”在窗外叫。

   “我会告诉他们通过信号处理的原理,来识别不同鸟的叫声。比如大杜鹃的频率是800赫兹,四声杜鹃是1000赫兹。”

   他还和学生一起开发“鸟类词典”,收集了1500余种鸟类的图案、文字材料和鸟鸣声,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查阅各种鸟类资料。“一些鸟鸣声是我在野外采集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将鸟鸣进行滤波处理,去掉杂音。”

   今年是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何岭松专门编写了一本《飞鸟集》,将他拍摄的185种鸟类编辑成册,鸟儿的形态、叫声、习性,以及经常出没的地点,供师生们“按图索骥”。在《飞鸟集》的后记里,他写道:作为机械专业的老师,我不能把学生教成‘机器人’。拍鸟和观鸟虽然是个人兴趣和业余爱好,但我希望能将其转化为育人资源。

   “工科学生也可以是浪漫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是一门大学生必修课。希望我的努力,让更多学生在埋头追逐科学真理之余,抬头仰望天空,心中有爱。”(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郭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