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在线”,打赢疫情防控“心理战”

——全国高校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综述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马喜亭 冯蓉 杨虹 2022-05-24 字号: T T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措施、应急处置能力、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各高校根据本地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在进一步从严从紧、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高度关心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通过联通线上线下、打通时间空间、贯通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途径,筑牢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守护3亿多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为打赢疫情防控“心理战”贡献智慧力量。

关怀“在线”,“疫”路相伴团队显温度

各地各高校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基础上,把工作、服务的视角延伸到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关照上,第一时间启动心理健康咨询值班值守模式,集结资源、多措并举,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强化心理疏导,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集结优势资源,加强统筹部署。上海市教卫工委积极部署高校全力做好师生员工关心关爱和后勤保障。在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指导教育系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并通过心理电话热线、生活服务平台等及时受理学生需求,制定“一校一策”实施方案,通过区校联动、校际帮扶等方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安排专人开启全天候在线接听服务,努力为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以及更加精准的服务帮助。吉林省教育厅、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全省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家团队,面向省内高校师生开展咨询督导、心理健康科普课程和心理健康热线服务工作。辽宁省教育厅快速启动学校公益心理援助平台,抽调省内140名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及20名心理科医生,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着力帮助师生缓解因疫情对学业、就业、情绪等产生的心理困扰。陕西省教育厅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协同指导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第一时间与陕西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会对接,派出专家督导师和心理志愿教师支持陕西教育系统抗疫心理援助平台,连续在线工作40多天,受到陕西教育系统师生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聘请精神卫生专家指导高校工作,联合举办系列心理阳光大课堂,制定疫情封管期间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引。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指导各高校迅速把心理疏导工作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和恐慌情绪,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指导福建师范大学联合福建省心理学会、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等机构,集结100多名专家志愿者组成心理防疫突击队,向全省师生提供心理支持、网络视频咨询等服务,协助高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筑牢高校心理防疫墙。

发挥协同效能,快速精准发力。南京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开通“南大师生心理支持QQ”和“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为受疫情影响的师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心理在线倾诉渠道,确保及时倾听、有效疏导。吉林大学整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省脑科医院的心理医生及专家学者、专职学工干部、学生朋辈等各方资源,组建“协同型工作队伍”为全校数万名师生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情绪疏导。中南大学迅速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众防护与心理疏导》《高校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100问》等防疫科普读物,全面梳理疫情期间心理卫生知识、自我身心调适方法,增强师生心理防护能力和信心,提升心理防疫工作效率。华东理工大学依托“学在华理”“花梨心晴”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先后推送了《疫情隔离期间如何做好自我情绪调适》等15篇心理专题类文章,阅读量达1.2万余人次。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疫”境守望计划、“疫”路相伴一周CP等活动,通过幸福打卡、云上结对让同学们积极分享快乐,温暖他人。

主动对接需求,体现深度关怀。北京建筑大学畅通渠道,全过程倾听学生心理呼声。组建校园应急工作队伍,按照楼宇和网格派驻学工和心理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24小时暖心陪护。建立校内接诉即办平台,通过深度访谈、座谈、走访等多形式倾听学生心声。各项政策制定、调整前以及执行中全过程听取学生意见,回应学生诉求。吉林化工学院加强疫情暴发初期心理援助,通过“化院心天地”微信公众号每天不间断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并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将信息和温暖及时传递给每一名学生。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为帮助师生缓解和调整因疫情引发的各类心理困扰,及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师生可通过语音、视频或文字跟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为师生提供有用有效的心理健康保障。长春理工大学积极发挥“校—院—班—寝”四级心理预警网络作用,坚持每日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摸排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支持“在线”,创新形式服务真需求

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地教育系统坚守为师生提供优质心理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形式,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程等常规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隔空不隔心,传递心理正能量。

提升服务品质,体现有用有趣。清华大学组织开展积极心理“云”训练营,利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开设“心理加油站”“清心讲坛”“心晴工作坊”系列讲座80余场,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心理。厦门大学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学生就业工作策略,有序暂停线下招聘,开展“云上暖春就业促进月”系列线上招聘活动,先后推出的2022届毕业生春季专场、金融专场、航空航天学院专场等双选会以及空中宣讲会深受学生喜爱;推出的“云上暖春”分行业招聘信息集锦,加强了线上招聘资源整理和精准推送,有效缓解了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海交通大学公众号推出“自我关怀·每日心语”“交小苗,暖心祝福!”等视频和精选的心理自助资源,深受师生喜爱,被广泛转发。郑州大学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小程序打卡活动,参与学生10万余人次,陪伴学生克服疫情中的焦虑、恐慌情绪。

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内外联动。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和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举办“京陕抗疫心理讲堂”,举办16次线上讲座,吸引陕西高校近40万学生参与。南开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疫情咨询专案,利用《大学生活导航》通识必修课为4000余名大一学生保驾护航,进一步发挥了近5000名本硕博心护员在应对常态化疫情和日常心育工作中的作用。东北大学主动汇聚全省100多所高校和10余所医院资源,协助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及时开通辽宁省学校公益心理援助平台,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提供视频、语音及文字咨询,开通线上团体辅导、心灵树洞、心理医生网络看诊等心理健康服务,自316日开通以来,累计服务师生千余人次。

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暖心疏困。中国海洋大学面向全体师生组织开展“心海泛舟——防疫心氧吧”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团体辅导,传播健康理念,疏导心理困惑,引导师生以积极平和心态面对疫情,提升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华侨大学温情开展心理战“疫”,将师生心理健康工作同疫情防控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多措并举加强师生心理预防暖人心、帮扶干预心理学生解忧心、保障一线服务师生强信心,以“一导”“一补”“一联结”工作法推进疫情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心理中心公众号组织开展“疫”彩心情系列活动,期期引爆朋友圈,累计吸引8000多人次参与,其中宿舍风采作品展、春日小火车等推文广受好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降低因疫情引发的负面心理影响,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利用公众号、云班课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媒介推出“心理处方”,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

帮扶“在线”,精准施策培育积极心理

各高校将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全面梳理隔离观察学生的心理档案,摸排受校园管控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深度关怀筑牢心理危机防线,针对存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甄别、早干预”,主动帮扶,积极预防,妥善应对,及时有效化解危机。

构建帮扶机制,注重“一人一策”。北京大学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寝室,全面推行“驻楼辅导员”值班制度,在楼内宣传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覆盖多校区34栋楼宇的110名机关干部、专职辅导员、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全天候24小时联动预警,走访宿舍5500余间,开展学生谈心谈话2200人次,开展“思政+心理”活动35场,服务引领学生2.5余人。中国人民大学将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朋辈咨询师,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开展朋辈辅导。举办新生家长心理课堂,新入职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研究生导师短期培训等,形成关爱学生心理状态的工作合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领导及各学院领导、学工队伍入驻校园,全天候为学生保驾护航。各学院书记院长、专兼职辅导员全覆盖走访学生宿舍询问大家上网课、科研、求职等现状,了解同学们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逐一对接学院,通过“一人一组”“一人一策”工作机制对学生开展精准有效的干预、帮扶和关心关爱。

加强积极引导,强调正向赋能。复旦大学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学生和学工队伍反馈的准封闭管理带来的心理共性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普及,针对“痛点”给出普适性“药方”,及时回应学生诉求;通过开展寝室互动、朋辈沟通技巧、自我关爱技术、时间管理等主题心理教育活动,强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上海师范大学集结全国同行的优质资源,协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工作,做到心理服务不断线,心理关怀不下线,“心理老师来支招”系列微课10000余人参与学习。心理抗疫工作被上观新闻、青年报、生活周刊、第一教育、上海学校心理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大连理工大学在疫情期间开展“心怀阳光加速跑·一起向未来”全覆盖心理育人活动,近万名学生参与28场主题心理讲座、15场减压团体辅导,学校95名心理专家和56名学生志愿者共计接待学生和家长咨询2000余人次。重庆大学以“启动心引擎·点燃心能源·闪耀心梦想”为主题,着力打造“爱与幸福”校园心理文化,推动“融沁式”一体化积极品质心理育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寻远大理想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发挥朋辈作用,共筑心理防线。华东政法大学招募朋辈心理志愿者加入“阳光地带”微信群,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驻场指导,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学生心理志愿工作者设计的“美好传递仪”积极心理自助与互助共享文档,学生接力传递身边美好瞬间、分享有趣又温暖的文字和画面,在应激状态下进行自我修复和疗愈。四川大学通过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寝室,增强学生之间人际互动,提升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朋辈辅导能力,强化学生干部甄别危机意识。同时,四川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新推出《大学生家长空中课堂》18期,形成校、院、家联动合作模式,共同构筑学生的心理防线,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掌上心理系统开通即时咨询服务,保证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即时咨询服务;开通专属解忧信箱,学生可以通过解忧信箱获得心理支持、情绪宣泄、困难帮扶;开展“一起运动吧”“园艺种植”等系列活动,号召学生朋辈及班级心理委员通过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心理“体检”、需求调研、科普教育全覆盖,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水平,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开展讲座、音视频科普、主题班会等不同形式的心理帮扶,建立重点学生数据库,实施“一生一策”,每月跟踪反馈学生最新变化,化危机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