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用新媒体讲好青春故事,让思政工作润物无声——以“扬华微语”公众号建设为例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 邓秀芸、雍腾、孙彦文 2022-04-21

“扬华微语”公众号平台隶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是学校日常思政教育官方微信平台。平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视角出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持续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努力做思政正能量的精准传播者。平台着力强化思政元素和贴近学生实际导向,聚焦三类主题内容,打造三个品牌栏目,用学生乐意听、听得懂、听后有益的话语讲述大学生的青春故事,持续推进“扬华微语”在大学生群体乃至学生工作队伍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聚焦三类主题内容,讲述身边故事

 “扬华微语”作为面向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媒体平台,以传递校园热点实况、紧跟时讯热点重点、实现周边产品开发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将思政元素融于大学生身边平常故事,于无声中加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与吸引力。

(一)校园实况,将最平淡的事讲成故事。针对校园新闻门类繁杂数量众多的现状,精准记录、重点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大事,在满足新闻发布及时、规范、准确的基础之上,特别地重点突出思政元素和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2020年12月10日晚,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三万余名师生全员连夜接受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平台迅速用文字记录,用图片刻画下这一充满温暖的夜晚,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学校老师的关心关怀、参与同学的井然有序深深让人动容,感恩祖国、感恩时代的伟大号召烙印在每一个学子心里。2019年迎新专题报道《西南交通大学2019级本科生迎新工作用“心”又用“新”》在记录看似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同时,着重突出“爱校、感恩、自强”等元素,于平凡处见不凡,获得2019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好新闻一等奖。

(二)重点热点,你关注的就是我们讲述的。注重日常工作敏感度和时效性,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话题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紧跟大学生关注热点、紧密贴合大学生实际需求。

紧抓迎新、表彰、毕业“三季”热点,努力挖掘思政元素:2020级迎新季,组织录制《交大,我来了》迎新视频并在开学典礼播放,吸引百余名新生参与录制,激发新生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期待;2019年表彰季,持续进行《榜样就在身边》优秀个人与集体风采展示,激励全体学生学习先进,勤奋求知;2020届毕业季,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分别录制短视频《孩子们,再见》《交大,再见》并在毕业典礼上播放,进一步引导学生爱国爱校、感恩奉献,获得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中国大学生在线、四川在线等主流媒体转发报道,点击量近20万次。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契机,开辟“学四史,践初心”网文专栏,专题展示广大学子“四史”学习教育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在未来征途中奋勇砥砺前行。

(三)周边开发,用时尚的话语讲思政故事。思政工作不是生硬而机械的说教,平台坚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思政,在塑造品牌形象的同时着力贴近学生,提高思政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平台自主创作的“大思政”系列微视频,用年轻人喜爱的动画形式,将教育性、思政性寓于观赏性、趣味性之中,让“成长”“防火”“防艾”等话题不再枯燥,为更多同学提供大学生活的合理打开方式,其中《翻转青春》动画在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课”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平台将“扬华微语”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成为两个实实在在的可爱卡通形象,使得网络思政更具亲和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精心定制具有浓浓爱国情怀和交大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集纪念价值与实用性为一体,深受学生喜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相关推送更在两天内获得249条留言,于无形中强化思政工作成效。

在以上内容建设中,平台尤其注意形式设计上的年轻化,努力做到紧贴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回应学生关注。组织大量学生骨干或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为平台建设主要参与者,内容制作上大量使用大学生常用的正能量网络用语和表情包,在图片、文字、栏目开设等形式设计上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愿看、乐看、爱看,推文点击量、留言量、转发量高,将网络思政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真正服务于学生。

二、打造三个品牌栏目,书写经典故事

为加强网络思政的有效性、丰富性和持续性,扩大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平台建设以项目制打造工作精品,建立独特的网络思政品牌专栏,用“经典故事”带动网络思政落实落地。

(一)《扬华人物》,讲述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在学生榜样塑造和优秀朋辈作用发挥方面,着力打造《扬华人物》优秀学生访谈专栏,以持续、连贯、设计风格相对统一的形式展现交大学子青春榜样力量,引领广大学子通过身边榜样去探索人生的千姿百态,更好找寻自己未来的方向。正因如此,《扬华人物》专栏不仅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最高达0.8的阅读完成率(即用户完整阅读推送内容的比例),同时获得2019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好新闻二等奖,栏目品牌建设具备一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扬华人物》优秀学生访谈专栏还得以集结成书并正式出版,书中集中展示43名优秀交大学子的成长事迹与心路历程,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模范榜样,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方向,该书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发放给7000余名西南交通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帮助新生更快更好树立学习目标,寻找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

(二)《学工微谈》,讲述辅导员工作的温暖情怀。疫情期间平台积极探索网上“云”思政新形式,开设《笔尖战“疫”》辅导员网文专栏,组织辅导员围绕抗击疫情和学生关心的话题以网文形式开展线上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科学防护、沉淀收获、提升自我,取得良好反响。在此基础上,平台于师生返校复学后开设全新《学工微谈》辅导员网文专栏,进一步搭建辅导员工作交流展示平台,持续呈现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助力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走深走实,成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和工作成果展示的重要通道,打造了学生工作系统的一张新名片。其中《一位湖北籍辅导员写给同学们的信》从一名95后湖北籍辅导员身处疫区的所见所闻,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坚定疫情防控的信心;《不要单方面废除与父母沟通的可能性》强调建立良好代际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亲情,合理处理与父母的相处,融洽家庭关系;《铭记戍边英雄,感恩最可爱的人》号召学生向英烈致敬、向英雄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助力伟大复兴。截至2021年2月,《学工微谈》专栏已发布辅导员网文46篇,累计点击量超5万次。

(三)《扬华青声》,讲述青年学子的青春声音。学生是网络思政的对象,更是网络思政的主体。平台在网络思政开展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开设青年学生网文专栏《扬华青声》。该专栏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征集网文,为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网文征集的内容和形式均不受限,努力实现学生想法表达有平台、有通道、有鼓励,一方面发挥在学生群体中间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网络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关切,倾听青年声音。

在上述努力下,“扬华微语”平台建设近年来取得一系列成绩:工作成果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在2019“我亲爱的长江与伏尔加河”国际大学生文化推广视频大赛中获唯一的一等奖,在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课”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平台建设入选“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网络思政优秀工作案例”,连续多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十佳校园媒体”称号。多项工作成果获微言教育、中国大学生在线、四川在线、成都商报等主流媒体转载关注。在平台成果建设持续加强的背景下,2020年微信平台关注量超过5.5万,累计阅读量超过84万,分别较上年增长超过22%和40%,网络思政的覆盖范围和教育效果得以进一步加强。

三、推动平台持续向好,故事未完待续

要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持续深入探索网络思政新形式、新方法,就必须坚持不间断的总结、积累和发展。为进一步将网络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平台建设将通过以下努力不断进步,继续讲述青春故事。

(一)故事内容上要多样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已不再仅仅通过学习来衡量,网络思政有必要、有条件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样的发展方向、培养更全面的素质能力。以《扬华人物》栏目建设为例,在以往以“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之外,未来要着力挖掘在科创研究、学生工作、志愿服务、艺术体育特长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学生代表,让榜样的力量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覆盖,引导广大学生多维发展、全面发展。

(二)故事形式上要灵活化。伴随着青年一代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以“纯文字”为主的网络内容已难以适应思政工作的需要。在未来的工作,要进一步丰富网络思政开展形式,灵活运用文字、视频、图画、摄影等多种工作手段,密切与学生的互动联系,开发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网络思政产品,在从事“新”媒体的同时努力做到“融”媒体,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故事栏目设置上要系统化。在经过近年的探索后,“扬华微语”栏目制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三大品牌栏目具备了一定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持续强化栏目设置,完善体系建设。一方面在各栏目内部要进一步理顺思路逻辑,从发布时间、频率、内容上进行统一布置,以培养读者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在各栏目之间要有所呼应、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以栏目的“品牌化”建设持续推进“扬华微语”平台质量建设。

故事未完待续,“扬华微语”平台将继续做好思政正能量的精准传播者,讲好学生愿听、爱听、听后有益的青春故事!


收藏 投诉
“扬华微语”公众号平台隶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是学校日常思政教育官方微信平台。平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视角出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持续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努力做思政正能量的精准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