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从两个典型的工作案例谈辅导员工作的家校共育

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作者:武鹏坤 2022-08-09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独立健全人格、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原生家庭走向社会的跨越式阶段。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比自身工作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他们却往往忽略大学阶段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而辅导员工作则是实现家校共育的桥梁纽带。

在十年多的辅导员工作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两个典型案例至今印象深刻。案例一:成绩优秀的一个女孩A,学习刻苦,开朗,和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没有不良爱好,属于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大三却突然割腕自杀,我们在学校的冬青树丛里找到已经割腕还在哭泣中的她,当时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案例二:B开学时是姑姑送来的,姑姑第一时间告知学生情况——自闭症,父母聋哑人,跟姥姥姥爷长大,比较受溺爱等。在知晓学生情况后,我们为他安排了性格开朗活泼的舍友,班干部也日常留意并引导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活。在大学阶段B虽偶有不太如意发生,但在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并签约大型国企。

这两个案例具有较鲜明的代表性。一种是积极面对,和辅导员能做到互通有无,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一种是消极隐瞒,抱着可能没事的心态不和辅导员交流,当不良事件发生时再追悔莫及。很多家长认为上了大学,孩子终于长大,在不愿暴露孩子缺点的心理状态下,明明有特殊情况却并未说明,有时就会发生重大事件。

在问卷调查中显示,66.67%的家长会经常和孩子沟通,但也有5.18%的家长与孩子基本不沟通。而我们作为辅导员,应当做好与家长、学生的有效沟通,以实现家校共育。

1. 上好开学的第一课。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新起点创造新奇迹。很多大学生新生报到都是家长送到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家长、新生见面会,给大家一个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大学教育规划的安排。

2. 重塑家长的认知,加强共育理念。经历了加上幼儿园15年教育的过程,很多家长的精力感觉已经消耗殆尽,也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可以自立,不用再费心教育了,交给大学老师就OK啦。然而家长才是最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及成长经历的,只有家长参与共教共管,大学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

3. 搭建平台,拓宽共育渠道。在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家校沟通已经不再限于家访、电话、微信、qq的适时连线,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作用,微信公众号的及时通告等,让家长了解学校,掌握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通过特殊时间节点提醒,争取家校思想同步、行动同步。除了个体沟通,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的广泛性,学习讨论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育的良性发展。

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做好大家访发放家长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建立重点人群档案,充分发挥群体力量随时关注,特殊形势下可以实地家访,比如案例中的A。实地走入学生生活的的环境,分析产生原因,做好对症下药

5. 加强思政引导。网络信息的碎片化、新媒体新视觉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得尤为复杂。我们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班干的作用,做好动态监控。在培养大学或缩能独立自主能力的同时,家长也应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统一思想,协同老师做好思政引导。

 

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要求”“灌输。任何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应该是爱,是人格的养成、完善与提升。很多人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花木的园丁要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的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培育方案,遵循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规律,与家长一起正确认识教育发展规律,探寻正确的教育方法,提供学生教育发展的有效养分,学生才能努力向阳并开出最美的花。

 

收藏 投诉
校共育的桥梁纽带。 在十年多的辅导员工作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两个典型案例至今印象深刻。案例一:成绩优秀的一个女孩A,学习刻苦,开朗,和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没有不良爱好,属于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大三却突然割腕自杀,我们在学校的冬青树丛里找到已经割腕还在哭泣中的她,当时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