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培养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探析

作者:刘岩 王照东(通讯作者) 辛程 吕佳 河北北方学院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教育法”作为培养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结合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品质特征,为探析高校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产生和培养提供了可靠依据。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培养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坚韧性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主要以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途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教、共情引导等方法为载体,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产生规律与培养方法相结合,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运用提供了新视角,而且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科学性。

一、高校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内涵、维度与特征分析

坚韧性人格的内涵 

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拥有坚韧性人格的个体可以在高度应激或压力降低个体对应激的感受减少躯体反应保护个体免受伤害从而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增强自尊自信。具有坚韧性人格的个体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挑战的精神。所以毅力、信念、挑战是具有坚韧性人格三种内涵素质

坚韧性人格的四个维度

投入、控制、挑战、韧性作为坚韧性人格的四个维度科学分析这四个维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构建坚韧性人格。投入维度指的是个体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对生活充满正能量并且正确看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帮助他人同时奉献社会。控制维度是指个体在逆境中通过主观的行动从而改变客观环境,这个维度首先要对自己有极大的信心和强大的意志力,无惧困难,不甘为逆境的受害者。挑战维度是指个体在遇到困难或身处逆境时,拥有敢于并且乐于采取应对措施去对抗阻力的精神,并且能够运用生活经验消除身边的挑战与威胁。韧性维度是指个体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强大的执行力以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不轻言放弃,勇敢地面对挑战,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00后”高校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如今高校大学生大多以00后”为主,在针对河北省20所高校(包括省属骨干大学、省属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的调查研究表明,00”大学生自主能力强但挫折能力较差,表面渴望独立但实际依赖心理不同年级学生在韧性、投入、控制、挑战等四个维度的坚韧性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大三学生的坚韧性水平这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高进低出” 现象有关。在韧性维度中,班委要好于普通学生在投入维度中,农村生源的学生要好于城市生源的学生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略占下风在控制维度中,女生要低于男生,理科生要好于文科生在挑战维度中,文科生相比理科生明显表现出劣势所以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总体上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中具有坚韧性人格的大学生会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并且在遇到逆境时能够直视困难,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处事态度。

二、培养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意义及目的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意义

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研究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不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拓宽0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和视野并且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品质特征,主张用积极的理念、思维探索适00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协同育人相关理论。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际意义

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研究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能够更有针对性科学分析00大学生坚韧性人格面临的问题。并且结合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塑造”“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寻找推动00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发展的新途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有效的培育高校大学生积极健康、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符合培育“时代新人”的发展要求。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目的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内卷和竞争,大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索培养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的途径,帮助大学生减小应激对心身健康的不良影响,消除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路径探析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运用唯物论辩证法,主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教育法”进行深入研究

(一)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品质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不同的社会个体因为文化圈层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层出不穷。大学生通常缺乏判断能力,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影响个人成长。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导致生活节奏较快,生活成本透明,高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使得大学生精神紧张,这些社会风气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品质。理论教育法是为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及品格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输入,通过学生学习后,从“入脑”“入心”到“入行”,将理论输出为指导自己行动以及培养自身性格的一种实践方法,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输入者”蜕变为“行动的输出者”,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典型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大国工匠进校园”“我身边的优秀朋辈”等活动,教育学生自我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

(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形成。所以培养坚韧性人格的有效途径增进社会个体的积极体验积极的生活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多巴胺,它可以抑制消极情绪产生的嫉妒、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积极的生活体验会给予个体积极和肯定的反馈,促进个体积极成长。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比较教育法”和“疏导教育法”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教育法”是积极性格与消极性格两种不同的性格所映射的现象属性、特点进行比较鉴别,通过学生的理性判断从而引出正确的结论。“疏导教育法”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他们进行疏通开导。这种方法在于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想法,通过教育者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消极的观点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教育者再循序渐进地把各种消极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主动调节能力较差,通常是被动的接受并且产生消极、倦怠的情绪。对于00后”的大学生,正是由青年过渡到成年,生活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生活中缺乏真实的锻炼对于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较多的宠爱,经历创伤打击的承受力较差,当他们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困难时,表现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形成。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自我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可以有效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采用自我教育法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大学生主动建立坚韧性人格。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受教育者提供正向的行为鼓励和指导。以人们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为根据,引导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科学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和方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体验并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为探析高校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产生和培养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洋.坚韧性人格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7):165-168.

[2]雍挺俊.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关系的研究——以青海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1):51-54.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2204026)。


收藏 投诉
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对培养大学生的坚韧性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