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作者:彭贺明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南,为深入挖掘高职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理论模型入手,分析了高职校园文化引领发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五大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职;校园文化;就业创业能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均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底蕴,与文化自信存在着互动共鸣的内生关系[1]。新发展理念诠释了高职校园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助力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就业创业促进工作。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而“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谁发展”这一高职教育建设性问题急需解决。高职院校的思想和灵魂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上,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源,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化引领发展,只有高度把握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建设,融入新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才能实现就业创业的“一把手”工程高质量发展,而其本质就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一、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理论模型

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经济决定文化、理念指引建设、文化回应理念”的三重内在关系[2],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理念是促进就业创业能力稳步提升的内在需求,绿色发展理念是追寻就业创业能力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开放发展理念是顺应就业创业能力包容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享发展理念是展现就业创业能力成果分享的价值体现。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校园文化“软实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也是辩证统一的存在:健康活跃的高职校园文化将会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和网络五个方面,全面营造就业创业实践氛围,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的载体效能;而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每一次提升,都将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财富,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蒸蒸日上。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就业难和核心素质能力低的问题,根据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方面科学内涵、就业创业能力的“就业能力、实践潜能、创业能力”3部分有机组成和校园文化的“制度、行为、网络、物质、精神”5层面建设因素,构建了一个表述新发展理念、就业创业能力与校园文化三者间的主要作用关系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该理论模型按照“发现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分析问题(新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的设计思路展开研究。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要坚持全员参与和全方位保障,并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仍在顶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分别存在重视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参与性不足的现实问题,不利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根据高职校园文化的5个层面建设因素和12个具体实现路径,通过“创新发展校园制度文化、协调发展校园行为文化、绿色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开放发展校园物质文化、共享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形式,探寻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解决办法。

新发展理念下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理论模型.jpg

图1 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理论模型

二、高职校园文化引领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在于价值取向,关键性在于精准定位着力点[3]。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文化自信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然而,高职校园文化在引领发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

(一)顶层设计:重视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升级发展轻内涵建设、重技能比赛轻文化活动、重课堂教学轻能力培养”等利益化现象,存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认知偏差化、构建方式片面化、目标取向模糊化等问题[4],将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够重视,忽视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引领、创新等功效。高职院校“顶层”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而高职院校对这个“隐性”的文化内涵建设是否认同,不仅会影响校园文化在整个学校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还关系着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播,关系着素质能力的锤炼与养成。另外,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政策上缺少强有力的支撑,淡化了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环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进程放缓。

(二)中层设计:针对性不强

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高职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文化延伸,也是宣传部、团委、组织部等各职能部门开设的“第二课堂”。教学部门所施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直接关系到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做出以培养通用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导向,注重跨学科学习和通识化专业课程的重大变革[5]。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中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制于各种内外因素影响,针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缺少针对性,未能将校园文化价值融入到课程改革和活动开展,一味地套用原有教育教学方式,重过程轻效果,重形式轻内涵,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虽然能够保障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但忽视了校园文化所具有诸多功能的质量,很难发挥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的作用,阻碍高职学生在活动中锤炼就业创业能力。

(三)基层设计:参与性不足

就业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职学生作为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层主体,主动参加以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文化活动积极性不足。一方面,内部自生力不强。高职学生在平日的实践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一味地执行“上传下效”,缺少求实创新精神,对就业创业能力的认知度和渴望度不高,在时间和空间上阻碍了就业创业能力的养成与提升;另一方面,外部驱动力不足。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养成教育的思想引导欠缺,不管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没能抓住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动机和兴趣不足。

三、新发展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发展校园制度文化,激发就业创业能力活力性

制度是需要人们共同遵行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保障性。高职校园制度文化以一种内在机理的形式存在,是校方在实施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积淀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价值的规范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来看,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要以教学为抓手,建设课程体系。教务处牵头负责构建以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授课计划,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二是要以制度为依托,深化保障体系。学校要不断完善各组织机构的功能与职责,持续强化制度的保障性、责任性和反馈性,让执行者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保障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三是要以社团为载体,建全管理体制。团委要不断强化师生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责任和管理意识,重点突出师生专业特长,依托学生社团活动主阵地,以社会实践活动推就业,以创新创业比赛促创业。

(二)协调发展校园行为文化,保持就业创业能力平衡性

高职校园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高职校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映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行为方式,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审视,促进就业创业成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而校园行为文化的平衡发展对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协调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涉猎更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执着创新、敢闯敢创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要协调发展师生行为举止。学校要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统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导,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体,用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建设。

(三)绿色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推动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性

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肩负着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播的育人使命。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思政育人和能力培养的“第三课堂”,用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将会取得不错效果。一是要夯实网络平台地基。学校要积极整合各类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网络文化绿色资源,做到软硬件建设兼施,持续融入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文化元素;二是要丰富网络内容形式。学校从高职学生的日常关切和兴趣爱好入手,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引领学生思想导向,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就业创业意识理念,让学生在绿色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中乐学、享学;三是要完善网络监管机制。校园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在规范高职学生绿色用网的同时,还需在监控、管理和反馈机制上加以细化。

(四)开放发展校园物质文化,保障就业创业能力包容性

开放发展理念赋予了我国当今时代发展的深刻内涵,起到明显的联通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在推进培养人才方面赋予新动能。高职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反映着高职院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对高职学生的行为、心理、思想等方面影响深远。高职校园物质文化的开放发展将会充分展现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包容性。一是要以学习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将优秀校园物质文化引进来。高职院校要在自生发展的基础上吸纳更多的优质资源,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理念,以此来扩大高职学生学习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增长源;二是要以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让特色校园物质文化走出去。高职院校只有让校园物质文化走出校门,才能具备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和交流中增长才干。

(五)共享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实现就业创业能力人民性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在精髓,决定着高职院校文化形态的发展方向。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共享发展,是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的目标与归宿,重在精神文明成果与全民共享,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和人民性。一是要深化高职院校办学精神和理念。学校应凝聚精神的力量,把握理念的方向,让人人参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等时代精神的培育,让人人共享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成果;二是要巩固高职校园“三风”建设。班风、学风、舍风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是高职学生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和学习状态等方面精神文化的综合表现。学校应加强“三风”建设,在良好的共享学习氛围中凝练科学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不断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四、结语

新发展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升华,指引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新发展理念赋予了高职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和使命,指导着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创业工作。而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问题,其实就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实现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教学设施等“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社会价值等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积淀。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只有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发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项久雨.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8(06):13.

[2]杨燕江,陈征平,段从宇.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65-69.

[3]侯典举,陈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着力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9-50.

[4]周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6):140-141.

[5]周光礼.从就业能力到创业能力:大学课程的挑战与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6):36.


收藏 投诉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南,为挖掘高职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