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大学生美育工作应遵循美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内容供给、壮大美育队伍、优化评价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助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美育、实践
基金项目:合肥工业大学2021年大学生美育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冠英,女,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美育。
美育能激发大学生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高校大学生美育工作应遵循美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内容供给、壮大美育队伍、优化评价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助力。
1.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美育机制。高校是否具备完善的美育工作运行机制对学校美育工作成效有直接影响。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党委要在美育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美育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要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高校领导负责、部分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这为高校构建美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要求,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美育管理机构,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校团委、美育教学单位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决策咨询等,形成领导责任、部门分工、全员参与的闭环机制。[1]高校要制定美育发展规划,落实保障配套条件,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保障美育工作的经费需求。
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高校要推进美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覆盖各门课程教学、各个教育环节,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情趣作为美育教育重要目标。高校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教学模式。高校要按照美育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结构科学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元化的要求,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美术、音乐课时安排达到规定要求。强化美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合力。高校要依托学校所在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设立美育实习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校地协同美育创新育人机制。
3.聚焦功能实现,丰富内容供给。高校应当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持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话剧进校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传承的力量”“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等品牌活动,依托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舞蹈、微电影、摄影等作品的展示与推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高校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易于青年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传播媒介、鲜活多样的文艺形式不断关照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使其在网上美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接受主流价值的熏染,从而将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理念、审美旨趣等通过美育实践活动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与内心,使之内化为一种自觉地精神追求与行动指南。[2]
4.聚焦师资短缺,壮大美育队伍。针对当前高校美育教师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当按要求尽快配齐配强美育教师,并通过培养培训提升美育教师教育能力水平。高校要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普及艺术教育教师,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搭建院系、校际合作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第一课堂美育教学的重要力量,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优化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辅导员作为第二课堂美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辅导员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美育实践活动的导向和水平,要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美育实践能力培训培养,丰富美育理论知识,增长美育实践体悟,在组织第二课堂美育实践活动中创造美、传播美;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当将大学生美育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通过组织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班徽设计大赛、文艺竞赛活动等,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美育文化氛围。
5.坚持多维关照,优化评价体系。新时代高校美育评价体系在立足传统评价关注大学生美育评价量化结果的基础上,需构建尊重大学生美育发展目标、契合美育长期性特点、注重大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格修养动态提升的过程性评价。[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评价体系既是对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成效和学生美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的评价,既注重大学生美育成效的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考核,全方位关照对大学生美育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价。高校应当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信息化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客观记载大学生大学期间美育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取得的荣誉或奖项情况,通过星级制或学分制对学生美育素养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侯坤,许静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8).
[2]党波涛.新时代高校以美育德的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
[3]咸国军.新时代高校美育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08).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