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给思想教育提供了机遇与切入点。据调查,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有待加强,超半数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明朗,把毕业生人数众多视作最大影响因素、就业心态受到其影响。根据当前的实际境遇,善于化危为机,才可以在就业过程中通过思想引领推动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调查对象既有离开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广大的在校生。考虑到样本来源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选取河北经贸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为样本来源地。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掌握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了解国家为了稳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的各项政策。
访谈法。以研究团队所在的单位为例,走访就业工作负责人,了解对比去年、今年同时期就业率情况。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制作了调查问卷《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包括14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主要围绕答题者的身份、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选择等几个方面。2020年8月1—19日,采用问卷星向调查对象进行了网络问卷的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084份。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就业岗位有所减少,就业率有所下降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很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引起大量企业倒闭、裁员。国外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从整体上看,经过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刺激,全国经济、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裁员情况。从具体来看,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27%。就业率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
(二)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有待加强
首先需要了解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把握。调查显示,在1804份问卷中,选择了解、解不了解、不了解的人数为102、564、418,比例为9.41%、52.03%、38.56%。尽管,有超一半的样本选择了“基本了解”,但是选择“不了解”也高达1/3以上。这透露出高校学生对于目前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还缺乏了解,相关的教育引导尚需加强。其中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有存在一定的差别。应届毕业生从了解程度上高于在校生。因为,应届毕业生经历了就业求职的过程,就业是其迫切的需求,这方面的关注和获取的信息更为多一些。但就在校生来看,不了解就业形势的人数达到42.55%。
(三)超半数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明朗
大学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持比较审慎的态度,认为就业形势并不明朗。具体而言,对就业形势持比较审慎态度的大学生占总数的62.08%,达到半数以上;持比较乐观与比较悲观态度的基本持平,分别为17.44%、17.80%;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乐观的则只有2.68%。
(四)大学生把毕业生人数众多视作最大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超过3/4的样本认为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对就业形势产生了影响。具体来看,选择“大学生数量多,竞争力大”的占比达到了83.98%,此选项排在第一位;其次,58.3%的样本选择“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紧随其后的是占比54.15%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尽管这个选项在设计题目时是第一个选项,在大学生眼里其影响力只占到了第三;选择“专业知识不扎实”有304人,占总数的28.04%;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17.71%;选择“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过大”也有16.7%;其它选项占比均不足10%。从调查数据看,尽管超半数的大学生意识到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但是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数量众多这一客观事实,且大多数大学生能从自身寻找原因。
(五)基层就业受到较大关注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部队就业,今年国家扩大了到基层就业的规模。大学生对国家大力开展的就业渠道的选择情况,虽然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坚持原来的就业渠道”,但是其它渠道也越来越有较高的关注度。具体来看,大学生坚持原来的渠道就业的有58.76%,是排第一位的,这是主流;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单位、参军入伍分别有36.81%、25.83%、23.52%、22.6%、21.96%、21.22%。除了坚持原来的就业渠道,其他各项均超过了1/5的选择。
(六)大学生就业心态受到影响
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心里没有底,就业心态深受影响。具体来看,选择“心里没底,正在观望中”的高达59.04%,这也是部分应届毕业生没有积极去谋取工作机会的一个原因;只有25.74%的受访者对就业充满信心;充满自卑和恐惧的也有8.12%,占比近1/10;少数人依靠家人和熟人的社会资源而保持镇定。
(七)先进人物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为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先进人物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榜样的力量、抗疫精神正在形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大学生关注抗疫前线的先进事迹,并逐渐在影响着自己的职业选择。调查显示,选择“关注,影响很大”的样本数量占38.93%;选择“关注,影响不大”达48.71%,占比最高;选“关注,没有影响”的只有9.96%;而“不关注,没有影响”的仅有2.4%。
三、结合就业形势做好价值引领
(一)解决实际就业困难与思想观念引导同步实施
解决大学生实际的就业困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政府、社会、学校应当无缝对接、协同发力,只有这样“就业优先”的政策才能落细落实。在就业市场竞争的不仅有新增的高校毕业生,但就毕业生而言,还有国外留学回来的几十万毕业生,竞争激烈不言而喻。在学校层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实训实习的课时,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是不二之选。就业过程中,加大对国家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增加对求职面试的培训、提高网络素养、因人而异做好指导等工作刻不容缓。特别是在要关注帮扶经济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帮助其顺利找到工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实际困难的同时适时进行思想引导,纾解其思想困惑,转变其思想认识。
(二)加强全体性的就业形势教育
在疫情与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相遇,无疑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冲击,就业形势严峻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其中蕴含的希望则容易被大学生所忽视。很大一部分就业焦虑来自于对就业形势认识的不全面。因势而新,对全体大学生加强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形势,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经济运行情况,掌握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以及“稳就业”、“保就业”的相关措施,有利于提振大学生就业的信心,使其理性、辩证地看待就业形势,从而积极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主动去就业。依托团组织,开展就业形势主题教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三)落实个别的精准性思想引领
因人而异,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落到实处,针对个体的特点开展精准性的思想引领,是就业工作中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的必要必要举措。就业工作既是一对多、面对面的,也是多对一、点对点的。只有经过认真调查、深入分析,才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思想状况,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思想引领。运用大数据建立每位大学生的就业档案,精准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智能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适时开展线下解疑答惑。针对性别差异、应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差异采取相对应的引导策略。
(四)个人发展与家国情怀相互融合
在就业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到国家急需的行业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