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发挥高校作用的作出的总体规划,从高校人才支撑的视角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三个维度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三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开发布,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1-3]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在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人和人才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破解人才的瓶颈制约成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全面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以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高质量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需要,主动作为,把握展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良好契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建功立业,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国家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赋予了高校育人之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担当之责,乡村振兴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到了新的高度,高校能否实现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然而,从毕业生就业创业去向看,把“三农”工作的乡村基层作为就业选择的毕业生少之又少,致使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笔者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三个不同维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知局限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科研、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高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发挥实践育人、科研育人作用,高质量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但从现状看,部分高校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对于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力度不足;部分高校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体制机制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不够紧密直接,向乡村输送所需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农林专业人才不能满足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供需矛盾较大;部分高校对于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的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在农林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对基层就业、乡村创业的引导教育工作不够深入。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知局限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肩负着国家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之责,他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同行共进,他们的政治素质、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成效。但从现状看,个别大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大学生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学习和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不透;个别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意识观念有待加强;个别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缺乏关注,对时政充耳不闻,与时代脱节;个别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不理性、不正确,存在“慢就业”“懒就业”的等待观望情绪;个别大学生对“三农”工作仍存在“工资低、待遇少、发展慢”的主观偏见;个别大学生不能认识到新时代对当代青年能力要求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目标方向,错过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影响职业生涯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精准多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课堂授课的方式组织,体验式的实地实践教育不够丰富多元,使大学生的视野不够宽广博大,没有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客观认识;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三农”工作和承担具体事务的机会,难以使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中得到实践锻炼,影响了大学生服务能力的积累和持续提升;高校在组织大学生主动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农”调研工作中,实践育人不够精准,多数偏重于任务化,过程把握和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实践育人的成效有待加强。[4]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探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高校应把握展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良好契机,重点推进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
高校应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主动为国家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各方面专业人才的新高度,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农专业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等一系列组合拳,统筹育人资源,发挥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国家培养大量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产品销售、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专业人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高校自身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支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方面---高校应把握大学生理论政策需求,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抢抓历史机遇,服务国家发展,投身乡村振兴。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这两支队伍的培训管理,通过他们在课堂、课后辅导、班会、谈心等多种场合向大学生宣讲关注国家前途和个人发展,宣讲人的责任和人生价值,宣讲先进典型,宣讲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理论,引导他们把国家发展需要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把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二是邀请高校驻村工作组返校或组织学生到村,通过一线驻村工作人员为大学生介绍乡村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情况、相关政策规定,帮助他们认识最真实的乡村,了解最实际的需求,明确最清晰的努力方向。三是把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由“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要向大学生讲清楚,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离不开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忠诚廉洁、艰苦奋斗、探索创新、甘于付出,这些都是在百年党史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不断汲取党史智慧,才能接续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富强。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高校应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精准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实践水平
当前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提供实践机会,确保教育效果。一是把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与假期社会实践、“三支一扶”等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接触乡村的农业、教育、医疗,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增进感情,了解要求,掌握技能,坚定信心。二是把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与就业创业相结合,重点是提升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能力。2021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指出,扶持脱贫人口在乡村旅游、农村传统技艺、土特产加工等领域创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因此,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教学内容,在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中融入乡村振兴相关内容,在组织就业创业竞赛中设立乡村振兴主题。要引入社会力量提高就业创业师资水平,同时针对地方需求设置就业创业项目。把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同服务乡村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12-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1901/t20190103_365858.html.
[3]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EB/OL].(2021-03-22).http://www.gov.cn/zhengce/2021-03/22/content_5594969.htm.
[4]张杰.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的提升路径研究[J].轻工科技,2020(8):129-131.
[5]魏来.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9):7-8.
[6]杨先梅.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9-20.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