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谈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动员工作
唐山学院 王佳 李继伟
摘要:通过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担当意识强、国防军事理念清、参军入伍动机纯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校征兵动员工作的重点,而毕业生征集动员工作又是征兵动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毕业班适龄男生参军意愿和不参军原因调查发现,虽然82%的毕业生对参军入伍都有一定思考,但参军意愿强烈的比例只有7%,57.32%的学生由于就业、升学原因对参军入伍有所顾虑,26.72%的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不参军。基于征兵动员工作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动员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毕业生;应征入伍;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义务兵征集在2020年首次做出调整,由原来的“一征一退”,改为“两征两退”。同时,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是当年征兵工作重点之一。2021年,《全国征兵令》发布,“两征两退”改革全面正式落地实行,强调征兵要 “加大高校毕业生征集力度”。 因此,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动员工作是高校动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积极打好毕业生“征兵”主动仗,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投身军营,提高学生参军觉悟和意识,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对唐山某高校所有适龄男性毕业生进行了应征入伍意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应征入伍意愿的现状和不愿入伍的原因,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意愿,打消学生顾虑,消除学生错误观念,从根源上解决高校征兵难的问题,使征兵动员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毕业班适龄男生应征入伍意愿情况调查
征兵动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推进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为了解毕业班适龄男生应征入伍意愿情况和不愿参军原因,特别对唐山某大学1987名毕业班适龄男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参军意愿情况及分析
对2021年应届毕业生适龄男生参军意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全校1987名毕业班适龄男生中,共有141名学生选择了参军意愿强烈,占所有毕业班适龄男生人数的7%,参军意愿一般和摇摆不定的学生共1486名,占所有人数的75%,还有360名学生表示坚决不参军或者没有参军意愿,占总数人的18%。参军意愿程度在不同学历和不同专业类型上的差别不大。
每年学校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征兵宣传活动,入学时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征兵季进行入伍政策、入伍发展、退伍学生优秀事迹等方面的宣讲,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对应征入伍的各方面的信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参军报国也有一定的想法和追求,所以7%的学生有强烈意愿想要参军,75%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意愿,或者仍然在参军和不参军的选择中摇摆不定,说明大学四年的征兵宣传工作有一定的成效,这82%的学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征兵动员工作的重点人群。同时,仍有18%的学生表示坚决不参军或者无参军意愿,说明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认识到参军入伍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更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报效祖国的大舞台,还不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参军原因,打消学生顾虑,消除学生错误观念。高校征兵也要重点关注这18%的学生,加强对其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二)不参军原因情况及分析
进一步对毕业班适龄男生不愿参军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
在1987名适龄男生中,共有161人未选择不参军原因,其中有141名参军意愿强烈的学生,还有20名学生未完成此题。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和进行学业深造的学生共1139人,达到总人数的57.32%,成为高校毕业班适龄男生的主要选择。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只有找到工作才是就业,没有看到当兵也是高质量“就业”的选择之一。不了解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的各种经济补助和退役的各项就业、升学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在部队考取军校、提拔军官等发展途径不够清楚。其次,身体原因也成为限制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重要原因,共有531人选择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军,占总人数的29.49%,比例较高。进一步统计发现,86%的学生因为近视、超重、血压高等原因不符合体检标准,53%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差,体能上无法达标,因而选择不参军。一部分学生因为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造成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一部分学生因为平时不爱运动,生活习惯不良,导致体重超标,体能下降,不能达到体检标准,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调整,这也是当前征兵工作的现实困境之一。有5.18%的学生因为义务兵服役期为两年,认为退伍后年龄太大,会造成就业困难,而不想参军。分别有1%左右的学生因为部队管理严格或者待遇不高,而不想参军,人数较少,说明部分学生对部队的看法还存在误解,对国家关于义务兵服役期间待遇和退役后的就业升学等优惠政策没有深入的了解。还有5.73%的学生没有给出明确原因,选择了其他。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谈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班适龄男生应征入伍动员工作
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1]。大学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极大的塑造作用[2]。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探索适合高校毕业生适龄男生的应征入伍动员工作的路径。
(一)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党中央关于征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指示精神特别指出,要提高毕业生入伍征集数量,这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最新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学校上下,从领导到任课教师,到辅导员,到党团学生干部,到退伍学生,到普通学生,都要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思想站位,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战略高度,齐心协力,切实把大学生征兵动员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抓好落实,把大学毕业生征集作为征兵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明确应征入伍是每一个适龄青年的法定义务,每个学生都肩负着强军报国的使命,参军不仅光荣而且伟大。
(二)多措并举,长期坚持
提高大学毕业生征集数量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在学生毕业季来临时才开展动员工作,才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征兵动员工作做在平时,将理想信念教育、集体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利用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把征兵动员工作做实、做精、做细,多举措完善征兵动员工作机制。
以大学军训为切入点。军训教官一般都是部队或者民兵预备役中的骨干力量。军训期间,新生与教官同苦同乐,同风同雨,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军人品格,体验军人生活,培养军人纪律的重要途径。军训期间,让教官们讲述参军热血经历,展示入伍所学队列、格斗等技能,展现参军光荣,报效祖国的热情,从思想上加深学生对军人的理解和认同,从心底里树立参军报国的信念。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提升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爱党爱国爱军的思想融入到思政课当中,将国防元素融入思政课当中,大力开发“国防+思政课”资源,构建国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把国防教育资源建成新时代思政课高地。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和唐山本地的15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和调研,提高学生国防观念,实现国防和思政课实践机制。除了思政课之外,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张贴国防教育宣传标语,悬挂先进革命者海报事迹,将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思想融入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还可以建设校园“国防+思政教育”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2019年8月起,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要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内容系统专业、与国防征兵直接相关、受众面广泛等特点,推进课程规范化建设,创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部队,参观军人生活场所,观摩队列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及武器装备,增进军校、军民团结,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中,为大学生讲好参军入伍生涯规划发展路径。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强调外在物质奖励,如金钱,会削弱人们做事的内在动机。所以,在课程中,要先激发学生参军入伍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将实现自身价值和国家国防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认识到投身军营既是报效祖国的方式,又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优质途径。要给学生讲清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更有利的政策,如高校毕业生首次选取士官,在校就读年数视同服役时间;大专毕业生可参加全军统一本科层次考试,进入军校学习;本科毕业生可选拔为军官,作战部队优秀士兵保送就读军校。明确了军营上升发展路径,还要为学生讲好国家和学校的各种优惠政策,算好毕业生参军入伍“经济账”,讲清退伍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唐山本地入伍的大学生当义务兵两年最终将得到近20万元经济补助,大专毕业生退役后将免试专升本,本科毕业生退役后考研享受减分和专项计划等等,打消学生因升学、就业、待遇等原因不愿参军的顾虑。
以高校辅导员为纽带。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更是征兵动员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宣传员,责任大、任务重。作为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3],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大学生征兵工作对国家、对高校、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认识自身在征兵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国家和学校征兵政策的解读,精通应征入伍手续和流程,做好宣传和一站式服务工作。针对学生由于身体因素不能参军的情况,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增强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鼓励学生跑操,进行对抗性运动比赛等,提高学生体能。视力不达标是学生不能参军入伍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提醒有意愿学生提前半年做近视手术,平时注意用眼卫生,提前为体检做好准备。针对学生不愿意参军的情况,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期间的班会、主题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谈心谈话环节,结合国际国内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事政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少部分学生对征兵政策解读有误,对军营认识有偏差,辅导员要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动员,经常跟踪指导,并进行台账记录管理。
以家校合作为基础。家庭支持是影响学生参军入伍的重要因素。很多退伍学生在宣讲事迹时,都会说到家庭对自己参军的支持和影响。在与不愿意参军学生的交流中,也能发现学生不想参军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家长怕孩子受苦受累、怕孩子参军影响学业。因此,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高校征兵动员工作的一大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书信、实地家访、电话家访、家长沙龙、网络课程等形式,向学生家长传递军营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参军入伍同样可以得到学业和工作上的发展的理念,提高家长的思想和觉悟,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动员学生参军入伍。
(三)营造参军光荣的氛围
要在全校上下营造浓厚的参军光荣的氛围,真正让参军光荣这四个字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口号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拥军爱军的实际行动。
每年学生入伍和学生退伍,都要全校性举办隆重的送兵仪式和退伍返校的欢迎仪式。由于两季征兵入营时间与假期时间重叠,送兵仪式除了校、系领导和老师参加外,还可以选派班级有威望的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参加,让学生将参军的光荣和伟大传递给其他同学。退伍仪式以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在全校学生面前,为退伍学生戴上大红花、披上红色绶带,表达对军人的敬意,展现退伍军人本色和风采,让学生感受军旅生涯的壮志豪情,铁血荣光。
在退伍学生当中,要选树一批在军营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对其优秀事迹广泛宣传,邀请他们座谈、讲座,将军人的报国热情传递给大学生。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征兵动员工作任重道远。高校要善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机会,敢于担责,主动作为,不断推动征兵动员工作深入发展。在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数量,把热爱祖国、有志投身国防事业的大学生送到部队去,将思想正、身体好、能力素质过硬的大学生送到部队去,让有志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在军营中绽放。
参考文献
[1]钟俊生,左浩淼.新时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 35(04):129-134.
[2]杜伟,孙岩,刘菁华.“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及研究[J]. 新校园(上旬刊),2014, (3):44-45,93.
[3]曾雅丽.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04),198-200.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