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唐山学院 作者:李继伟 荆燕 2021-06-16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广大河北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体就业率也明显提高,但是总体就业质量依然不太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主要在于当前高校的育人模式、市场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矛盾。本文就从此角度出发,根据当前河北省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来分析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在提高就业率的前提下,更有效的提升就业的质量。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业质量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因为政府对就业的宏观调控加强,以及高校就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就业质量层面还明显存在问题,比如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大、稳定性低,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等等,本文就从该角度出发,来分析如何提升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质量。

二、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9届河北省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38.8万人,同比去年增加2万人,创历年新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河北省在学生毕业期之前,大力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和定向招聘活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截止2020年底,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的较低水平,相比于2019年失业率显著降低。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31.94万人,师范类毕业生中研究生约1.48万人员,专科生约16.37万人。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新冠疫情的爆发更增加了大学生跨区域就业的难度。

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增值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的增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这也意味着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减少,而第三产业将有更多的劳动力需求,所以对于受高等教育人群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可是因为很多二三线产业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就业时首先进行了排除,从而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就业问题。部分劳动者的素质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则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而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致使毕业生就业的概率整体下滑,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质量越来越低,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那么,目前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

三、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

3.1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低

就业稳定性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入职之后较高的离职率。虽然目前就业率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有不少大学生就业积极性不是很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催促以及社会的压力下应付就业,就业存在盲目性。有的甚至刚刚就业,因为目前岗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产生离职的念头。再加上由学校到职场身份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就会加大毕业生离职的概率。

3.2毕业生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

毕业生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体现在高校当前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所设置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不能无缝对接。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思维逻辑和理论知识的养成,更多注重理论层面,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操作较少,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职场不是纸上谈兵,为了保证生产、工作效率,每个进入职场的员工都必须尽快熟悉自己岗位的需求,需要工作者具有更强的职业素养。这就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的需求出现偏差,致使很多用人单位宁可高薪招聘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也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生;其次就是目前大学招生计划与市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对等。大学在每年招生时,大多是依据自己历年的招生计划,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培养,但同时也会受学生质量的影响,所以在专业人才的分布上就出现了结构上的不匹配。比如师范类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十分庞大,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师范类的岗位可供选择,这就导致很多人在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这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

3.3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岗位现状偏差大

通过调查得知,就业期望与就业岗位现状出现偏差,是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就业后的工作与就业前的职业规划设想存在显著的差异。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身份和职场人身份存在差异,对事物关注角度就不同,加之获取的就业信息资料有限,又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因此导致对于职场中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认知,因此导致就业期望过高,尤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种落差更大。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师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财务主管,而很多学生在就业后发现,公司已经有经验丰富的员工等待晋升,而自己的晋升之路却遥遥无期。虽然在学校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实操经验却远远不够,较难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以至于对未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逐步提升就业质量呢?

四、提升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4.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适应市场人才需求

前面提到,由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匹配度缺乏较高的契合度,从而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大大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该适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找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也就是以需设供,从而达到供需逐步平衡的目标。 第二,订单式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校和用人单位无缝对接,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需要多少该专业人才,由企业提出计划。高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是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又提高了专业就业匹配度。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也是直接到协议企业进行,等于提前让学生进入职场适应岗位环境,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身份适应新角色具有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三,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占比,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努力提高实操能力,为未来进入职场较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高校可以聘请用人单位资深职业经理人到高校授课,让学生可以近距离直观的了解职场现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4.2发挥不同主体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不能完全依靠高校本身,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

首先,从政府层面,作为高校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应该适当加强高校毕业生宏观调控 ,让高校可以招进来、输出去,让市场可以输进来,留得住。当前河北省的产业正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相对较大,对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也存在差异,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控来匹配当前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结构,从而将高等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起来,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就业宣传的力度,将人才市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

其次,作为高校本身,除了日常人才培养模式之外,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生人生里程中人生导师的领航作用。第一,思想上积极引导,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认识跟上了,未来事业规划预期也就相对贴近现实需求,将来即便职场中出现突发情况,也不至于因备受打击而一蹶不振。第二,高校除了设置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开办一些符合学生就业实际要求、且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公益讲座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科学地认知自己和了解职场,以免在就业选择上好高骛远。同时在传统指导的基础之上,针对就业困难特殊群体采用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帮助就业困难或者是心理预期较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调节,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效的提高这类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努力提升就业质量。第三,技能上积极引导储备。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设置指导。比如针对想求学深造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考研辅导;针对毕业就想就业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考证辅导;针对想参军报效祖国的学子,设置相应的体能训练指导等等。

最后,作为人才输入口的用人单位,应该更多进入高校,提前了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从中找出本身需求和高校输出人才现状的差异,适时改变自己的岗位培训计划,努力缩短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从而形成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之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循环机制。

结语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更不是单凭高校一己之力就能扭转的单方行动,它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谋划、携手并进才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安凤娇, 崔占豪. 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000(018):140-141.

[2] 王军, 欧亚丽, 李竟. 河北省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000(025):1132-1132.

[3] 王志兰. 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4] 任丽娟. 河北省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4(4):197-197,198.

[5] 于涛.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质量研究[J]. 知音励志, 2017(2).

7282119.png

收藏 投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各项政策保障下,大学生就业率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就业质量层面还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