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传统历史文化视域下在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作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霍静波

[摘要]在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探究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探索教育路径创新的方式,阐明研究意义和价值。培养优秀的中国化国际友人,是对外汉语教育的初衷和期望,“思政教育”的合理融入将极有力地促使该初衷的实现。丰富的新时代思想和饱满的思政教育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优良的资源。如何更好的融入到教学环节,如何有效的创新教学路径,是对外汉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历史文化;留学生教育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讲话精神,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河北省今年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强化河北省德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改变,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金课”。


一、“思政教育”在留学生教育课程中的构建

对“思政教育”在各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研究方向主要是具体课程设置和有关理论研究两方面。具体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文科类课程: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财务软件、证券投资学、预算会计、内部控制学。理科类课程:线性代数、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计算机导论、3D图形设计、动画制作。对外汉语课程属于文科类课程,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比较少,故本文针对这个方向进行一定的研究与论述。

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探讨,首先是“思政教育”的理论价值,其次是教师的教育引导,以及课程的设计等诸多方面。王会诊提出 “ 思政入课堂,润物细无声 ” 的观点,利用课前、课中和课间的时间,巧妙融入“思政教育”。2巩建文提出通过课堂、实践、情境等进行隐性“思政教育”教学,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境界。3

杨昱华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

二、留学生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音读音技巧、汉字语法和传统历史文化等。发音读音技巧基本为帮助留学生进行听力、读说、阅读和写作训练;汉字语法主要从汉字的笔画书写、词组使用和连句成段等几个方面;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历史文化知识、历史风俗习惯和名人记事等开展教学。以上课程虽都是留学生的基本课程内容,但这些课程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都息息相关,是“思政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良好素材。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承担着双重身份,首先是对外留学生的教育,其次是汉语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身负的使命责任。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中的适合教学的内容,结合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汉语技能、语言交流和历史文化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将使对外汉语教学向更深、更广去扩展。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全面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能力将是教学中的基础目标,而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教学使得留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在深层次上体会中国的思想和教育。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和继承发扬优秀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更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在以此为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传统历史文化将在大学教育中突显重要的地位,也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大学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课程思政改革,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开展。而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留学生来看,“思政教育”的深入和改革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留学生通过基础的语言和专业课程学习,而是与此同时学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发展和当今社会进步,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提供对文化内涵的储备,在国际交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思政教育”将作为有效的载体将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积极传播。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更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要深入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将“思政教育”巧妙的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且有力的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优秀文化和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三、留学生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历史文化中 “思政”元素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功底,而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主动参加有关思政课程教育的讲座、研修和培训,以此完善教师自身的“思政教育”思维和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师,承担的不仅是汉语汉字的对外传输,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形象的代言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攀升,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也进一步提高,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显得更为突出。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文化中“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对外汉语教师根据课程的整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补充书籍材料,填充书本以外的知识,提炼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留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的教育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使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学会创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启发,注重培育留学生的自主性和发散思维,使得留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究增强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共鸣。

(二)合理利用课前、课上、课间,加强留学生“思政教育”

各高校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都提出了不同形式的课前学习活动,各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或者班级集体安排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借鉴这种模式,在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可以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古典诗词、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等简单易懂的内容,让留学生进行诵读。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纠正和提高留学生的读说能力,还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前的读说练习,更深层次的启发留学生探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会读故事和体会文字魅力的同时,感受隐含在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强大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在老师的教学和留学生的学习中产生共鸣,让留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中国文字、爱上中国文化,在思想认识中得到洗礼。

课上要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进行教学,时机的把握显得更为重要。在词语的教学中,可以将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插入到教学当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乐趣。在词意的解释当中,适当的加入寓意和来历背景,通过此形展现汉语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深邃。在组词成句当中,引导留学生学习当前社会主流的文化语言,传达思想文化背景,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和趋势。与此同时,在介绍汉语地位的同时,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当今中国语言的在世界舞台中的影响力,增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成就感。与之想对应的是,向留学生介绍我国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地的提供了正规和权威的汉语学习,目前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相比于境外汉语爱好者,来华留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更能切身感受我国的浓郁文化氛围。孔子学院承担着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传承的儒家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字和文化传承的教学,给留学生营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感受中国文化的雄浑的魅力。

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教育契机,既没有课上的紧迫感,也没有课前的预热感,利用好课间的10分钟的教育时机,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间的使用设计安排,不能像课上那样枯燥,也不能像课前那样简单,既要与汉语文化相关,又能起到思想引领的效果,更重要的留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多媒体设备的合理使用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对外汉语教师在准备素材的同时,可以准备相关的间断的视频材料,视频材料也要恰到好处,从时间角度上看,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影响接下来正常的教学秩序,从内容上来看,要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虽说课间是学习的好机会,但也要主要平衡留学生的学习心态,过度的时间使用,可能会引起留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反而起到了教育的反作用。通过短视频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学习精神上的放松,也使寓教于乐的形式加深了留学生的学习热情。短视频在课间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使留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也让留学生们明白了更多的社交礼仪、用餐文化、出行礼仪等各种礼仪文化,让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丰富课余实践教育活动,强化留学生思想引领

课余的各种实践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丰富课余实践内容加强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丰富“线上”教学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开设线上情景课程,留学生们通过对课上的知识进行消化,利用线上的互动学习交流,进一步强化语言和文化的学习。通过“线上”的探讨研究,结合“线下”设计情景游戏、词语接龙,诗词对句等模式,充实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更富有生机,同时加强了留学生间的交流,巩固了教师与学生们的情感,学习的同时,体会到了温暖的人文关怀,不失为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课程。

与此同时,传统的课余活动同样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力切合点。通过举办读书会,可以增加留学生们的阅读量,可以从中发现生词、生句和语法使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更能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认同。社区实践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社区走访,慰问孤寡老师、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留学生们通过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将其本国的文化讲述给他们听,锻炼其口语的同时,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和思想的教育,让其感受到“尊老爱幼” “扶弱救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参过历史纪念馆和各种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物质文明,参观浏览各种历史珍品倾听其背后的精彩故事。鼓励留学生进行汉字书写和毛笔字练习,一笔一划之间体会中华汉字的铿锵有力和历史演变。

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课余活动,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情体验,促使思想政治培育目标的实现。利用课余活动进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以使得相对枯燥的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更容易接受。活动的实施培养了留学生对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帮助其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课余活动在保证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了文化知识的实用性,让留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全方面、深层次、宽角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思想教育引领,将创造性的在扩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四、结语

大学是塑造人才的地方,大学教育培养的是时代人才,大学中的对外汉语教育,更是肩负着为各个国家培育综合人才的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对外语言输出的作用。其次,要要注意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三结合”使得汉语专业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实现对外汉语教育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以语言专业知识为载体,通过“思政”教育的改革,辅以教学内容的创新,不仅强化了对外汉语教师这一关键点,同时抓住了留学生这一核心主体,把留学生的综合培养落到了实处。


五、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会珍.思政入课堂 润物细无声-《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堂中的思政教育探微 ,2017.12.

[3]巩建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现代汉语》教学为例,2018.12.

[4]杨昱华.“课程思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5.

[5]骆郁廷,项敬尧.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1).

[6]卜玉平.现代汉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8).

[7]张俊玲.将“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6) .


收藏 投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历史文化;留学生教育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