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依稀记得我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解释,“不朽,就是不会腐烂,永远存在下去,比如马克思……”也许是冥冥中某种暗合,多年之后,我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脑子里常常会浮现出当年的画面情景,而且越是深入研读马克思的文字,就会越发感受到他的高尚、他的伟大、他的不朽。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真正以马克思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一、读懂马克思,要以强烈的情怀理解马克思的博大胸襟。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夫人燕妮出身贵族。马克思是哲学博士,学识渊博,家庭殷实。青年时期对金融资本的研究才华,被当时的普鲁士总理所钦佩,邀揽他入阁;中年时期首相俾斯麦请求他回国 “为德国服务”。马克思有跻身政界商界的机会和能力,但他却选择放弃,因为他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燕妮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她的祖辈是英国的贵族,父亲和兄长都是普鲁士政府的重要官员。对燕妮来讲,显赫的家世,锦衣玉食、一生无忧自然不过,可她认为:“个人享乐是低级的幸福,高尚的幸福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两个人简直就是高富帅加白富美,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如果他们为当权者、为资产阶级服务,必定是前程锦绣。但他们忠于自己的理想,忠于自己的信仰,彻底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阶级。马克思和燕妮出生富贵,不是‘仇富’,不是‘愤世嫉俗’,他们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苦大众的解放。
研读马克思著作和他的信件传记,我们看到,马克思夫妇一生都伴随着驱逐、流亡、贫困、病痛,他们失去了四个孩子,沉重的打击使马克思夫妇陷入锥心泣血的悲痛。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一般人能在险象环生、遭受悲痛中活下来已属不易,然而马克思“不将其志、不辱其身”,仍然坚持《资本论》写作,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支持,参加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纯粹、什么是无私,这就是,用尽一生心血,耗费所有精力,为大多数人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高尚、就是无私、就是伟大。读到这些,我们明白了当年为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索,经过反复推求、比较,最后选择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
二、读懂马克思,要以求实的精神掌握马克思的核心思想。
我党从延安时期到十九大,每个时期学习的内容都有侧重、都有变化,但唯一没有变化、唯一是重中之重的是强调要认真研读马克思著作,所以读马克思原著是每个党员学习的关键,是每个党员必修课。如何读懂马克思,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学。比如,《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出资本论是在批判以往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的,这里的“批判”,也不仅是批评,包含着源于康德式的写法,即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关于“形而上学”,中国哲学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器之分,表现出本体和现象的关系,而希腊文中称为“物理学之后”,指抽象的、理论的,也都是哲学的意思,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思维方式。二是要用独特的方法学。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从学习法律,进入到哲学,最后研究经济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就运用了经济学——哲学相融合的方法,一直到最后的《资本论》。这种方法使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论》是哲学,而哲学家认为它是经济学,最后学界出现了调和的方式,“经济哲学”。因此,研读马克思的著作不能单从哲学或经济学出发去理解,而要同时带着两者才能读懂。二是要从经典的原著中学。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阅读思考、释然顿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读原著更是费时费力,可再完美的解读也无法和原著相比。许多导读、解读简洁明了,顺手拿来,为我所用,固然最好,但弊端也最大,它往往省略了其中最深刻、最本质的东西,“裁剪”了论证过程,使我们只看到“是什么”的命题,而无法看到“为什么”的原因。读懂马克思就是要读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核心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说得好:“姓马容易,信马难”,实际还需要加上一句,“懂马更是难上难”。“信”,可以是相信,可以是信仰,但只有真正从情感上懂得了、从思想上理解了才能形成行动自觉,才会真正信仰。如果不去认真读马克思原著,不去参照对比,不去甄别思考,那就永远不懂马克思的无私情怀,永远不能理解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句口号,马克思也永远与我们无关。
三、读懂马克思,要以负责的态度做好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
我们学好马克思、读懂马克思,归根到底还是要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争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如何缩短学生与马克思之间的距离,使马克思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学生中呢?一是要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通过诗歌朗诵、影视观看、歌曲传唱、文艺活动、读书活动、阅读小组等课堂之外的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拉近他们与马克思的实际距离,从而使情感认知产生的共鸣。二是要增强丰富的内容。在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和学习中,内容不仅仅限于马克思原著话语,还可以讲述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生活趣事、历险故事等,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陶冶,思想上得到升华。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院、系,要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协会等组织团体的作用,学好用好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主题党日,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意愿,养成实事求是品格、形成勇于担当的实践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朝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