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一堂网络大信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扬州市职业大学“晓轩”先锋队就是以《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扬州江都籍革命烈士许晓轩为学习对象,由机械工程学院党员师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一支传播、践行红色精神的先锋服务队。“晓轩”先锋队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整合网络资源,讲好、上活一堂网络大信仰课,探索契合高职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声有色彰显信仰之美,入脑入心厚植爱国情怀。网络信仰大课让坚定的理性信念在高职学子身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在网络大信仰课中铸魂育人
(一) 选好教材:在“石榴花”的故事中,信仰是那么生动引人
1.在历史中选好教材
讲好一堂信仰课,选好教材是首要环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许晓轩烈士是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烈士就义前向党组织表达的有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对腐败“狱中八条”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许晓轩烈士15岁参加革命,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度过了9年的时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解放前夕,年仅33岁的许晓轩烈士在狱中壮烈牺牲。许晓轩烈士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龄与高职高专大学生相仿。他的革命事迹尤其是他在狱中不忘学习、坚持斗争的经历对青年学子有很强的感召力。
2.在研读中感悟信仰
“晓轩”先锋队的师生们认真研读许晓轩烈士事迹,从许晓轩烈士手植石榴树上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凝炼出“忠诚、奋斗、担当、奉献”的“石榴花”精神,从“孜孜求学”“宁关不屈”“手植石榴树”“狱中八条”“一封家书”等不同侧面、立体化展示了烈士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种精神”。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基因的热土。“石榴花”精神,不仅是许晓轩烈士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扬州145处红色历史遗存中蕴含的红色精神。2019年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晓轩”先锋队的师生通过社会调研发现,扬州高校大学生对扬州红色历史存在了解度不高、学习不深、兴趣不足的问题。“晓轩”先锋队的师生们致力于传承以许晓轩烈士为代表的地方红色基因,有点及面,通过现场讲解、话剧展演、故事分享、红色云课堂等方式,讲活扬州红色历史故事,帮助高职学子在故事中,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青年学子一起追寻共产党人信仰的根基。
3.在讲解中传承精神
自2018年以来,“晓轩”先锋队在烈士的故居,先后为扬州市检察院、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扬州市军分区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扬州市中心血站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相关人员600余人次进行讲解服务。
讲解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如何把厚厚的讲解稿背出来只是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征程的第一步;为了更加立体地展示许晓轩烈士的人物形象,先锋队队员向经典学习、向实践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二)备好学生:用“青年视角”把理论学“深’,把精神讲“透”,把网络用“好”
高职学子年青、有活力、有想法、动手能力强,但同时也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文史知识欠缺的特点。基于此,“晓轩”先锋队在开展地方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自讲、亲身悟,激发青年学生主动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内生动力。
1.成立“石榴花”网络研修班
以学院党校培训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为平台,借助QQ群、微信群,要求研修班同学通过观看视频、查找书籍、网络搜集等方式“走近许晓轩”“对话许晓轩”“践行许晓轩”,主动了解烈士事迹,以毅行的方式赴江都瞻仰烈士故居,在100多幅珍贵的照片、10多件烈士遗物中感悟“石榴花”精神;组织“石榴树下的党课”、“青年梦·中国梦”主题大讨论等“读、看、展、论”多种方式研修“石榴花”精神;倡导研修班成员每人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者活动,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引导青年学子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实现知行合一。
2.讲述革命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网络研修班的QQ群里,每天的讨论都十分热烈。班级成员18级学生吴媚串讲的“宁关不屈、狱中八条”的故事,回望了烈士为了信仰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班级成员18级学生王傲从烈士狱中坚持学习、手植石榴树、写给妻子的书信等方面展现了一个拥有革命乐观主义和铁汉柔情的烈士形象。研修班成员将研修成果带到了烈士故居、搬到了话剧舞台、分享到了网络主题班会上。在一次讲解结束后,一位退休老干部激动地说:“爱国不是空谈,要从了解历史开始,你们这群年轻人真棒!”网络研修班让大学生自己走到台前,既做理论的踏实学习者,又做理论的优秀传播者。同学们通过网络小组学习、集体备课、专家指导等形式不断感悟“初心”,传承信仰,让青铜和大理石塑造的高大英雄形象,重新有了血肉感和体温。
(三)用活教法:打造行走的网络课堂,让红色资源在实践中“活”起来
1.创建“青”说晓轩故事分享会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学院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晓轩”故事分享会,分别从“见字如面”“狱中学习”“坚定地无产阶级革命者”“小家与大家的取舍——我的父亲”“在革命中淬炼的爱情”“许晓轩和狱中八条”“从学堂走上革命道路”“许晓轩的精神寄托——石榴树”“一封家书”(放图)等十个不同侧面,以情景再现、互动模拟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实境课堂”,从“烈士的爱国情怀、铮铮铁骨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不舍”多维视角挖掘烈士事迹,展现立体化的革命人物形象,将“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听讲变互动”,力求使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触及灵魂。该活动的网络点击率达上万次,创新做法被新华日报、学习强国APP、江苏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报道。
2.掀起“红色经典”学习教育热潮
“晓轩”先锋队充分利用云端各类平台打造“重温红色记忆、重读红色经典、重听红色故事、拍摄红色VLOG、撰写红色征文、践行红色精神”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参与率累计达2000余人次,让红色基因真正在云端绽放。“先锋队”成员带领全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阅读红色经典、探访家乡红色景点,用视频讲述景点背后的红色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撰写心得体会,与红色人物进行跨时空对话。“在校三年,先后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多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今天作为一名毕业生党员再次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感受格外不一样,对雨花烈士精神似乎有了更深的解读,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江苏南京籍学生党员陈奚豪说。
3.打造“石榴树下”网络实境课堂
“晓轩”先锋队通过组织“我与许晓轩”演讲比赛,复排、公演原创独幕话剧《石榴花开破晓时》等一系列活动(图),打造侧重体验感和实效性的“实境课堂”,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真切感受和体悟到晓轩烈士坚定的忠诚信仰、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炽热的家国情怀,并立志在烈士精神的引领和滋养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全体返校。先锋队在烈士故居,制作了“石榴花”精神微网课,让网络党课培训班的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形象、生动的了解到烈士光荣的一生。返校后,网络党课培训班的同学在学习了解了许晓轩烈士的光辉事迹的基础上,围坐在校园里移栽的石榴树下,听党课主讲人讲授“牢记历史,坚守梦想”主题党课,新颖的党课通过特殊的时空环境营造党性教育的仪式感和现场感,激发学员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践行使命。
4.打出“四史”学习教育“组合拳”
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晓轩”先锋队成员用行动向人民志愿军致敬。《立国之战》是机械工程学院“晓轩”先锋队成员制作的公益网络作品。作品分为战争的描述,缅怀英雄以及战争的意义三个部分,用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描述方法让英雄们跃然于纸上;向观众表达了伟大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晓轩”先锋队以“四史”教育为核心,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大学生讲解员开设公益讲座,进学校、进社区,为小朋友讲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史,在学史讲史过程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2021年春季期间,“晓轩”先锋队成员为“留扬外省务工子女”讲“四史”公益讲座,得到了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扬子晚报网、荔枝网、扬州共青团官微等媒体的关注。
(四)交出答卷:践行信仰,在实践中检验育人效果
近年以来,“晓轩”先锋队在上好一堂网络大信仰课的过程中,注重将“石榴花”精神融入价值引领,融入学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探索“四融入”铸魂育人体系。
1.疫情中做好“屏对屏”的坚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晓轩”先锋队的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工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战“疫”中的鲜活素材,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机械人的智慧,用机械设备,用双手生产更多的医护产品和医疗用品,“云课堂”不但“吸粉”无数,更是把疫情“危机”转化为育人“契机”,引导青年学子感悟时代精神、强化责任担当。
“晓轩”先锋队的同学,走出家门、主动加入到事先没有准备的“社会实践”中,让青春在疫情一线接受“洗礼”。他们有的每天全副武装给社区居民测量体温,有的不分昼夜坚守在劝导值班点,有的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疫知识,有的协助村委会做好捐款捐物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朱钦在社区防疫物品紧张的情况下,背着父母“偷偷”用攒下的助学金购买了3000元防疫物资赠送给社区;入党积极分子白斯将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被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一年级新生段凯弟在2021年河北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被评为“最美大学生志愿者”。先锋队成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身影被发布到了网上,他们的光荣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每一位同学。此外,“晓轩”先锋队的队员们还在志愿服务的间隙,利用休息的时间,制作了朗诵节目《相信》等微信推文,鼓励同学们做好防护,坚持学习。
2.实践中感悟“榜样”的力量
实践中,“晓轩”先锋队以烈士之名推进学风建设,大力培育和评选“许晓轩班”,制定详细的班级建设“七个一”标准(组织一次瞻仰学习、举办一场故事分享会、组建一批学习小组、打造一支双创团队、创建一批5S宿舍、开展一项主题实践、形成一项班级特色)于“高处”体现理想信念,弘扬烈士为实现革命胜利的奋斗精神;于“细处”体现日常学习,学习烈士深陷囹圄仍持之以恒学习的毅力。
“晓轩”先锋队的青年学子们在专业学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江苏省优秀学生三好学生,3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级体,200余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百余人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在疫情期间举行的全国首届“华航唯实杯”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线上比赛中,学院“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团队取得5名学生参赛,4人获奖的优异成绩。创新创业项目《“笔上青春”――活塞一体式上墨自来水笔》获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晓轩”先锋队的成员们用自己的行动不断丰富着“石榴花”的故事,传承着“石榴花”精神,让朵朵鲜红的石榴花绽放更多的青年心中。
依托“上好一堂网络大信仰课”,“晓轩”先锋队所在的学工党支部入围教育部第二批样板党支部创建,获2019年江苏省高校党日活动优胜奖。先锋队师生基于红色基因传承实践,撰写并在《高校辅导员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党的建设研究会项目、高校学生工作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2020年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论文评奖二等奖;2019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成果三等奖;201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参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提升教程》等著作两部。“上好一堂网络大信仰课”“用石榴花精神铸魂育人”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网、江苏省教育厅网站、学习强国、扬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报道30余次。
三、展望未来,让“石榴花”精神绽放在更多青年学子心中
(一)网络大信仰课要讲出理论高度
上好一堂网络大信仰课要深入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专题教育引导广大高职学子,特别是青年党员了解历史真相,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真正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切实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二)网络大信仰课要增添情感温度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发掘和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讲活历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对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好一堂网络大信仰课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力求以“青年视角”让当年的火热历史,有了日常生活的肌理感受,使其富有亲和力的感染力,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真正“入心入脑、刻骨铭心”,取得实实在在的网络育人成效。
(三)网络大信仰课要拓展时代广度
分析青年网络文化新空间的特点,让“石榴花”精神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融入高职青年学子成长、成长的全过程。以讲好扬州红色历史故事为核心,打造一批优秀网络作品、搭建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手机APP、QQ、易班等“八位一体”新媒体矩阵,实现虚拟空间全天候融入;围绕“石榴花”精神传承,组织班团活动、校园文化、专题宣讲、演讲辩论、典型选树等,实现文化活动全方位融入;以许晓轩烈士故事为“四史”教育切入点,走进思政课、开设选修课、融入专业课,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探索适合新时代青年的网络大信仰课。
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发挥作用,必须主动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实现源头融入、过程融入、核心融入。从实践来看,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能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能有效解决党建虚化的问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