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工作案例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探索与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

一、案例概要

合肥工业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也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教育,依托“两个课堂”共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自2012年起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教育改革创新,经过近十年探索,持续完善学校第二课堂组织保障体系、模块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智慧管理体系、价值应用体系,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机制、全方位覆盖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共同纳入毕业标准的育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由于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活动碎片化、组织不协同、成效不明显,由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条块割离导致的“两个课堂”无法协同发力、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无法融合,由于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导致的学生参与内生动力不足、教师指导外在推力不强等问题。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教师育人动力有效激发,学生素质能力愈发全面。

图片

、主要做法和举措

2012年,启动实施大学生课外实践成长档案计划,在工作理念、课程设计、制度构建、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推进第二课堂教育。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自主研发第二课堂成绩信息管理系统。2016年,学校构建形成相对完善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36所高校)。2018年,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团中央、教育部关于高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精神,纵深推进第二课堂教育。2019年,对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记录评价、数据信息、价值应用、组织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完善,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推动第二课堂教育提档升级。2020年以来,实现毕业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发放全覆盖,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毕业标准后的首批毕业生(2023届)实现全员达标。

具体做法和举措如下:

(一)聚焦人才培养目标,高位部署推动第二课堂教育

1.健全机制完善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学校“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完善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两张成绩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和制度,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培养标准共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两个课堂”教育内容深度融合,保障课内外一体化协同,本科教育四年不脱节、不断线,从而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明确学生毕业标准,规定学生满足第一课堂成绩要求的同时第二课堂成绩必须达标方可毕业,“第二课堂成绩单”放入学生档案。

2.校院联动保障第二课堂教育落地生效。

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第二课堂教育的顶层设计、推进实施、督促指导。日常工作由团委、教务等部门统筹、协调与管理,解决多部门、多学院协同问题。成立由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本科生院、体育部组成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认证中心,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制度实施工作组,保障第二课堂教育各项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

3.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第二课堂教育质量。

注重将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发挥调查研究服务决策、推动工作的作用。出版首部高校第二课堂教材《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南》,拟出版数字教材《大学生第二课堂导引》。创办第二课堂教育内部刊物《第二课堂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建成第二课堂教育专题网站,及时发布资讯动态、理论成果和实践体会等,累计刊发理论文章近百篇,成为日常工作交流和师生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先后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近20项省部级课题。出版《行走的青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第二课堂教育相关书籍5部。


(二)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探索更加多元教育供给模式

1.关联第一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课堂成绩单”模块架构。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探索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应第一课堂的“通识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大课程模块,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把握第二课堂教育特征,构建“4+6”模块化“第二课堂成绩单”,保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4”是指4个必修模块,即:思政学习、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劳动实践;“6”是指6个选修模块,即:创业活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社团活动、技能项目。模块架构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在第二课堂教育各领域和各环节的具体落实,形成价值塑造、创新实践、技能拓展、素质养成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育人格局。

2.从严、从优、从实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第二课堂项目库。

借鉴第一课堂教学大纲规范化思维,明确“第二课堂成绩单”各模块活动的目标任务、等级分类、实施内容和考核办法等,形成操作流程规范、育人质量可评、项目选择清晰的菜单式清单,建设层次清晰、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库”。注重对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深度挖掘和持续优化,打造“一院一品”“一院多品”特色品牌项目,培育“精品项目”700余项,每年为学生提供各类活动项目4000余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第二课堂发展需求。

3.融汇校内外资源建设系列实践示范基地。

依托地方资源搭建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体育俱乐部、美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500余个,实现校内校外多域联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三)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有效激发师生参与内生动力

1.创新第二课堂教育评价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第二课堂成绩单”首创“五星制”评价方式,1星为达标,最高为5星,彰显出学生“参与—体验—提升—优秀—卓越”不断发展的状态。各模块累计星数越多,越能体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成长与收获。同时,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规范教学过程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学生将第二课堂实践成果、项目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和发明专利等融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求教师总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形成闭环的持续改进机制,有效发挥“两个课堂”协同共育优势。

2.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途径。

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研究生推免、就业能力评估等参考要素。如:在奖学金综合评定和研究生免试推荐时,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换算,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每年有近6000家企业来校招聘,“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凭证。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3.建立长短周期相结合的教师考核机制。

短周期考核将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与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学校教职工年度公共服务绩效分配的重要标准,重点解决“干与不干一样”的问题。长周期考核将教师指导第二课堂工作量纳入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参考指标,如把教师指导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同科研业绩,将育人成效作为评价教师的关键,重点解决“干好干差一样”的问题。


(四)突出科学规范运行,依托信息平台提升管理水平

1.开发第二课堂教育管理数字化平台。

开发集移动端、PC端、自助打印端、大数据端“四端一体”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推送、项目发布、过程审核、成绩认证、数据统计、综合评价等功能,形成学校、学院、项目、学生、教师、班级、年级、社团等多维度精准画像,为工作统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提供智能化专家系统咨询,实现每年对3.2万名学生、数十万人次项目的科学化、网络化、精准化管理。

2.严格规范第二课堂教育过程管理。

按照分模块管理、分模块审核的原则,明确项目质量标准和发布要求,建立“指导老师—院系负责人—模块负责人”三级审核机制,“项目发布—成绩提交”双重审查机制,确保审核过程可记录、可追溯、可查询,实现对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经历和成果的客观记录、科学评价、精准认证,保证了“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客观、全面、真实。


三、工作案例成效

(一)得到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充分肯定

教育部以《合肥工业大学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合肥工业大学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为题2次专题报道,共青团中央以《合肥工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成毕业“硬指标”》《合肥工业大学:从严、从优、从实审定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合肥工业大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创新》等为题3次专题报道学校推进第二课堂教育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安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简报《安徽教育》全文转发有关报道,将建设经验在全省高校推广。基于改革实践撰写的《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和组织实施机制建设报告》被团中央采纳,在制定《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时吸收转化为制度成果。

(二)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及相关成效累计百余次。其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聚焦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光明日报聚焦我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中国教育报聚焦我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人日报聚焦我校劳动育人模式创新、中国青年报聚焦我校“两个课堂”融合等深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

(三)全国百余所高校来校调研交流

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局、教育部思政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安徽省委党校等组织培训班学员来校专题调研,共青团中央、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安徽省委等负责同志来校考察。学校10余次在省级及以上会议作第二课堂教育改革经验分享。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中青班、校长班应邀作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专题报告,成果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课程库。

(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投身“两个课堂”开展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近6年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1500余名省级及以上榜样示范标兵,到西部、基层、部队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达3800余人。本科生升学率一直保持在33%以上。学生获创新创业国家级奖项2741项、国际奖项689项。学校位居2018-2022年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2名(2022年位居第8名)。学生广泛开展义务支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年均参与3.1万余人次。学生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与实干作风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5%。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签约占80%。



收藏 投诉
合肥工业大学既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也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教育,依托“两个课堂”共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