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新生辅导员如何做好大一学生心理适应工作?

作者:宋征莉 北京化工大学

记得去年新生入学时,我的近180名学生们怀着憧憬的心情步入北化校园。一张张懵懂又青涩的面孔在学校出现踏着九月走进校园新的梦想,新的起点

踏入陌生的新环境后,新生们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家长们亦对他们有着无限期许。但在从原有环境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后,很多新生便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适应困难。心理学上将这个现象称之为“心理适应”。

那么,作为新生辅导员,该如何帮助新生更好地完成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渡,帮助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呢? 

一、心理适应的概念:什么是心理适应?

在心理学中,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的环境、角色或压力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调整心态、认知和行为,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通常,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心理适应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那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新生的心理适应呢?

二、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的意义 

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的第一层意义在于:帮助新生探索新环境。

这里的“新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的学习环境”。大学学习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学生需要适应更高的学习压力、更自主的学习方式以及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其次是“新的社交环境”。大学是一个充满各种社交机会的环境,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是“新的生活环境”。到了大学,意味着离开家庭,面对独立生活的大学新生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自理能力以及应对生活琐事的能力。

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的第二层意义在于:帮助新生应对新挑战。

这里的“新挑战”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学业压力上的挑战”。相较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学学习更加深入和复杂,学生需要适应更高的学术要求、更频繁的考试和作业,以及更多的学习时间安排。

其次是“情感压力上的挑战”。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压力,需要适应并学会应对情感挑战。

最后是“人际社交上的挑战”。到了大学,班级和宿舍的同学往往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如何与各种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适应新的社交规则和交往方式,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此外,一些同学还会遇到语言、自然环境和饮食等方面的适应。比如讲普通话不够标准引起的心理困扰,北方与南方环境的差异带来的心理情绪波动,南北方饮食等不同带来的挑战等。

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的第三层意义在于:帮助新生实现新成长。

这里的“新成长”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新成长”。 通过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是“独立能力上的新成长”。大学生活需要学生更加独立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习和生活,通过适应新环境,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获得成就感上的新成长”。成功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将给予学生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心理适应对大学新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探索新环境、应对新挑战和实现新成长,学生可以顺利度过大学的转折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心理适应的本质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实现这种平衡需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同化,即主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扩展和充实自身的动作;二是顺应,即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行为主体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重建平衡。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叫作适应。

还需要指出的是,适应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适应速度和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适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心理适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个体在面对新环境或压力时,可能会经历多次适应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适应策略。 

良好的心理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集中体现,还是大学生在学习学业、集体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同周围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努力与社会环境的作用下,主动改变自己,顺应时代潮流和环境的变化,并利用环境,创造条件,运用资源,从而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自我实现,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

 四、如何促进新生的心理适应?

社会支持理论指出,人们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支持来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辅导员作为学生身边的重要支持者,可以提供情感上、信息上和评价上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困难。

(1)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定期心理辅导 

新生辅导员可以组织定期的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倾诉和分享的平台。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例如,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提供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活动和心理咨询,提供给学生了解心理调解的过程和方法,同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同学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北化心理”公众号平台进行预约咨询。

(2)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建立心理支持网络 

新生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支持网络,包括同学、老师和家人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课外课程和社会志愿实践活动等,拓展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力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例如,组织新生社交活动或班主任见面会,让学生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建立友谊和信任,共同度过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鼓励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近社会,了解社会。

(3)建立友好信任关系,密切关注个体需求

新生辅导员在引导新生解决心理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同理和保持非评判性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分享他们的问题和感受。同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一对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例如,根据学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测试和评估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问题,定期跟踪和建立反馈机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满载期许,逐梦光彩。当新生怀揣着青春梦想,踏入大学校园,一张张热情洋溢的新面孔露出灿烂的微笑。作为新生辅导员,我们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新生顺利实现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过渡,帮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健康成长,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

 


收藏 投诉
作为新生辅导员,该如何帮助新生更好地完成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渡,帮助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