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带学生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女孩子小丽,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很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拿过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她是班里的团支书,日常生活中也非常乐于助人,工作出色,并且入了党。她的性格像男孩子一样,很泼辣。她家里条件困难,从不多花一分钱,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的学生。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天都早起晚睡,从不旷课,没课的时间也要在班里自习。她的目标就是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每当面对各类考试的时候她的压力就会特别大。尤其是在第一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之后,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总是怕自己稍微松懈就会落在别人后面。大二下学期期末,英语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使得学生们的压力都很大。这个时候小丽也表现出了焦躁的情绪。她把自己每天的复习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早上她基本上是第一个进教室的,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她觉得自己只要比别人少学一会就会比别人落下很多。较大的压力造成她晚上经常失眠。照常理而言,这种压力在考试结束后应该有所缓解。然而在暑假返校后,她失眠的状态依然持续。对我们而言,睡眠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而对她来说这就是一种折磨!后来竟然演变成只要她躺下睡觉就会很紧张,以至于床上的小褥子都会被她的汗水打湿。因为休息不好,她感觉自己的上课状态非常不好,人虽然坐在教室里,却一点也听不进去,没有学习效率。因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她又会觉得自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所以又会继续紧张,因此她每天都沉浸在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中。小丽本来很喜欢打篮球,很喜欢影视明星,但是因为睡眠不好,她以往的兴趣爱好再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和关心了。
她在网上查到这么一段话:“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她觉得自己的状况和网上描述的一样,所以非常悲观,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抑郁症,病情发展的结局就是会面对死亡。刚开始宿舍的同学们都很理解、同情她,愿意帮助她,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她的生活状态影响到宿舍成员的休息,所以宿舍关系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和谐。
我多次找小丽聊天,每一次她都不愿意离开,在我面前表现的特别脆弱,对我非常依赖。一次聊天中她竟然和我提起:“老师,我现在连最基本的睡眠都不能保证,我有时候想到的竟然会是我最后会怎么死?”我帮她联系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希望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她进行心理疏导。然而因为她对心理咨询认识的误解以及不能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她对心理咨询很排斥。
作为老师,真的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那段时间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也做了很多工作。
陪伴是最好的爱。为了缓解小丽的压力,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带着她出去散心,晚上到宿舍和她聊天,让她不会觉得孤立无助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医生说只要有牵挂,她就不会放弃生命,我想我要成为她的牵挂,我要帮助她走出困境!那段时间每晚十一点前我没有离开过,即便回到家里也会发短信分散她的注意力,那段时间没有踏实的睡过一个安稳觉,但是看到她稍稍有所好转,心里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我将小丽的情况及时告知了她的母亲,家长赶到学校并带小丽去医院做了个检查。母亲虽然心疼孩子,但不希望办理休学,她希望小丽能在她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走出困境。她一方面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药物,一方面我又做工作,让她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她的睡眠和情绪都得到了缓解。
除了和家长积极的沟通,积极帮她协调宿舍关系,冷静的分析孩子最初产生这种焦虑状态的原因,是对自己过于苛刻要求的一种心理负担。她固执地认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然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就是一个学生应该坚持走下去的路,学习只成为证明她的一种方式,而真正读书出来该做一些什么呢,她并没有冷静的考虑过。因此很多时候我会和她聊聊未来,聊聊她想要的生活。经过家长和老师多方面的开导,她开始学会冷静的思考学习的目的。在我们的帮助下,她逐渐放下了让她压抑的考研路。慢慢的,她的状态调整了过来,心态也逐渐改善了。有一天我们又看到了小姑娘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大四的时候,小丽了解到国家汉办举办了赴泰国、尼泊尔对外汉语志愿者的考试,在认真的了解并与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之后,她认为自己很适合参加。经过积极的准备她通过初试,作为后备军到北京进行培训。在北京培训期间她发信息告诉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培训班里她竞选上了班长,在那里已然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她出发去泰国之前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刘老师:
谢谢您!
今天接到去泰国的通知,我们(2010年6月)16号就要从石家庄出发了,到北京然后到泰国。我明天回学校,可是没机会当面跟您告别了,心里有点……
我,从大一到马上毕业了,给您惹了不少麻烦,在那些危难的时段是老师您一步一步陪我走过,我现在挺好的,我也会记住老师告诉我的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会的!
前几天给您送过去几张照片,希望老师在空余的时间能想起我,想起这个您口中‘小丽’,想起您的团支书,想起大家在一起那些快乐的时光……”
如今,小姑娘已经完成赴泰国的工作任务,回国后她也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工作,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看着又一次恢复自信的她,看到再一次有了目标的她,我知道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经验与启示:
1.大学生,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就业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各种各样的认知误区,觉得去做心理咨询是一种羞耻。其实,正常人也难免出现心理“感冒”,就如同偶尔感冒一般,接受心理咨询是积极勇敢面对问题的表现。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2.“优等生”从表面上看大多数是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所以他们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宝,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因而我们往往放松了对他们的教育。“优等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会因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而产生心理波动。有时我们过于关注“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忽视了“优等生”。 关注那些我们眼中的“优等生”,他们的心理压力有时候也会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而这种压力往往来源于我们对他们过高的期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