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品润国学经典,导“衍”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作者:河北金融学院 翟承宇 原创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高等院校是青年人才的孵化基地和孕育土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引领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构建和价值转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本强基的“使命工程”。

在此背景下,河北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启动品润国学经典,导“衍”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项目。从强化“思想引领、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应用实践、监督评价”五位一体协同推进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入、全面地学习。用国学经典文化引领青年、浸润青年、感染青年,真正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凝聚文化之魂——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活动

思想文化教育要在青年学生中遍地开花,就要变传统的直线灌输为开放性熏陶。为此,我们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系列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包括国学经典品读周、“我以我声传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历史名剧经典话剧大赛、“翰墨丹青颂祖国”传统书画作品征集、中华魂主题征文比赛、“留住手艺,传承匠心”非遗进校园、国学文化大讲堂等精彩活动十余项,同时将每年五月定为“优秀传统文化月”,以优秀传统文化汇报演出谢幕。三年来,系列活动活动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全校各院系1000余人共同参与。通过精心的环境塑造和文化熏陶渗透使“传统文化”在软、硬文化的多维融合中实现对青年大学生思想的“二次转化”和“科学重构”。

2.强化思想之基——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

“行不言之教、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有为”。为引导大学生自知、自悟、自觉,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学院特成立由学生党员组成的红色信使宣讲团,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优秀思想文化进行宣传解读,并为宣讲团每位成员选聘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宣讲指导。三年来,累计开展志愿宣讲30余次,受众学生1000余人。宣讲团荣获保定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典型案例”、“保定市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创新宣传之道——开通“韵味经典”微信公众号专栏

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引领青年学生思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为此,我们开通“韵味经典”微信公众号专栏,分模块每周对思想文化、诗词曲赋、音乐曲艺、书法绘画、历史地理、非遗工艺、名人名家等进行宣传解读。并定期以班级为单位推送优秀学习心得及感悟。2017年6月至今,已累计推送宣传文章和学生心得感悟100余篇。辐射大一至大三38个班级1500余人。通过网上讲习和上网听讲,引导青年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颂好中华典型,传好中华文化。

4.夯实实践之本——精心打造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力行而后知之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注重发挥知行合一的作用张力。为此,我们广泛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实地调研、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实务体验活动科学配合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教学,积极构建“大实践”的育人格局。包括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赴历史名迹、孔子学院等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全年赴社区、幼儿园、敬老院、中小学、福利院等场所常态化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在实践育人中使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彰显,使宣传教育结果更具实效性、稳固性和长时性。

5.强化监督之制——制定完善“第二课堂学分”认证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监督体系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可靠保障。为了及时检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真实水平和真实效果,我们科学制定或细化了规章制度和考核观测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学分体系设计中,学生需认真参加相关主题活动(不少于十次)、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三次)、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次)方可达到毕业学分标准。非但如此,在各类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的制定中,更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设定“财因信通、人以诚立”的院训等,使优秀传统文化日渐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成为校园制度建设的精神引领和行动指南。

O4%E@$`68~G~2{I$YHMH@GM.png

三、工作成效

该项目目标宗旨明确,过程执行有力,实施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也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概括起来主要成效有两个提升:

1.提升大学生国学涵养

该项目通过两年多的运行,成效渐趋显现,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真正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通过调研显示,90%以上的同学认为常态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尤为必要。82.2%的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100%的同学表示要继续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培育文化自信。

2.提升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项目促使参与的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通过成立相关研究团队和主攻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辅导员运用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真正推进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四、案例启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项目以共情目标为抓手,从强化“思想引领、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应用实践、监督评价”等多位一体的角度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浸润。真正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自然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融合;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合理融合;校园“软、硬”环境的内在融合;“大实践”培育与“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构建融合,更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融合,让核心价值观培育在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中汲取养分、凝练精髓、创新转化,是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


收藏 投诉
项目从“思想引领、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应用实践、监督评价”五位一体推进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入、全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