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科学复习,学以致用》

作者:郭洪涛 原创

科学复习,学以致用

——以学生L求助的问题为例

山东理工大学 郭洪涛

一、案例基本情况

学习的本质就是克服遗忘。考研考公的复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浩瀚如海的知识点需要考生们逐个去攻克。高强度的复习还是对考生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巨大考验,不少考生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2019年6月我接到学生L的求助信息,L反映:最近考研复习虽然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内心感觉越来越焦虑烦躁,不知如何是好。

总结3月到6月的心理咨询信息,有12个学生均提出类似反映。

二、处理处置过程

分析这些学生所提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段时间“学习获得感”不足和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可归结为“高原反应”,也可称为“高原现象”、“学习平顶期”、“学习上的抵抗力”、“学习综合症”等,在克服“高原反应”后,又可以看到成长曲线继续上升。

(一)在当今“终生学习”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学习”的一般规律:

1.开始阶段:学习者主要通过书籍、任课老师、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新知识、熟悉新规律。因为从零起步,学习者一般开始学习时比较吃力,知识积累较慢。

2.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学习获得感”明显提高,信心受到鼓舞,提高了学习兴趣,良性循环,这个阶段进步较快。

3.“高原反应”: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基本知识,剩下的多是重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甚至温度等多种因素使得学习效率起伏不定,尽管学习者每天都很努力,但“学习获得感”明显不足,总体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4.克服“高原反应”:学习者调整心态,不断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成绩逐步上升,知识能力水平达到新高度。

“高原反应”一般会有这样一些表现:思想压力大,神经衰弱,坐立不安,心理焦虑;进步不明显,觉得自己没有提高,没有自信,身心疲惫;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浮躁,沉不下心,效率低下。

(二)“高原反应”产生的可能原因

1.学习基础弱,方法不科学。

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糊里糊涂,有的学生没有看清专业培养计划就轻率的“文科转理科”;有的学生是从小数学或英语基础较弱,进入大学后,随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越来越多的知识点“消化不良”,导致“精神疲惫”,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放松,忽视了大学是“选拔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造”,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不会预习、不懂记笔记、不及时复习)也是重要原因,被动学习,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事倍功半。学习方法不科学,会导致“高原反应”提前出现。

2.不了解自己,无学习计划。

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考研考公属于系统工程中的攻坚阶段。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一般需要经过约12年的学习准备。博士毕业则一般需要约22年的学习准备。如果不理解自己的生物钟(百灵鸟型/猫头鹰型/麻雀型),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及优势特点,时间和精力不能科学分配,很容易拖延,陷入焦虑之中。有的学生考研考公复习过程中缺少学习计划,“别人考我也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深刻认识到考研考公的学习复杂性,如果学习计划不科学,也会出现身心疲惫,导致“高原反应”。

3.不能劳逸结合,不会主动休息。

“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碎片化学习”,几乎每个年青人都被信息的海洋所包围,被动陷入了无穷的诱惑之中。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被手机.电脑消耗掉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即使累了,躺在床上要休息了,顺手打开手机,精彩的网络世界重新促使多巴胺分泌,让人“忘记”疲惫,熬夜到深夜一两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至少40%的大学生晚上十二点以后睡觉),从而让人深度疲惫。理想再远大,如果不能劳逸结合,不会主动休息,就会出现“高原反应”。

4.缺少体育锻炼,缺少科学用脑。

考研考公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成百上千个知识点需要每一个考生花费巨大的精力消化.吸收,进而学以致用,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有睡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大脑清醒。

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懒散拖延”,即使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也缺少积极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致使身体素质不佳,无法应对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更何况科学用脑是一门学问,包括吃什么.喝什么都有讲究,而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了恋爱或网游等娱乐方式上,对科学用脑掉以轻心。这都是“高原反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几乎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会出现“高原反应”,我们应该端正学习心态,知己知彼。

(三)学习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调整,克服“高原反应”

1.正确归因,知难而进。失败总是有失败的理由,而成功者规律相似。不要轻易给自己找理由逃避学习.逃避压力,而应该主动了解时代发展背景.就读专业培养计划及就业前景.自己的现实情况,要清楚本科教育其实是通才教育,要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遇到挫折,正确归因;遇到困难,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难而进。特别要指出,任何兴趣都是后天培养的,任何问题也都是有办法解决的。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

2.集中精力,多管齐下。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在十多年的辅导员职业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的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要帮助找到其问题所在,建议其摒弃杂念,集中精力解决,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有的学生高考前可能不会学习,来到大学之后,开学教育.学长教育.学姐教育.辅导员教育.任课老师教育.专家讲座教育等等,再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交需求。掌握新时代的“学习工具”,“如虎添翼”,而非“为虎作伥”。如果有知识点没听懂,要抓紧时间解决,不要使问题成堆,日积月累,必然望“山”兴叹。

3.挑战本能,科学记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记住每一个知识点,但是大脑的本能就是遗忘,虽然你的大脑非常善于将你学到的东西长时间地保存在脑中,但当你需要的时候,这些信息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想起来。科学研究发现,人类使用一些记忆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如树状记忆法.大脑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4.锲而不舍,水到渠成。理论上任何一个本科生都可以考研考公成功。考研考公所考的知识点总数是一定的,只是在通过“消化.吸收”后的“学以致用”的水平上有所不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愚公移山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功夫到,没有一门功课是难的。我们希望每一个学子提高学习效率,在竞争中胜出。另外,考研考公都是一场孤独的战斗,所有与考试范围内的重点.难点的搏杀都需要自己来完成,心里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适当的放飞自我,转移注意力,例如体育锻炼.保证睡眠.品尝美食.抖音快手.听纯音乐.看场电影等,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人而异。贵在自知。贵在自觉。

三、工作成效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笔试成绩已经陆续发布,很多向我求助的学生成绩不错,L同学还取得了412分的好成绩,我感到很高兴,大家也纷纷表示如果“高原反应”了,不用过分担心焦虑,只要改变消极观念,学会劳逸结合,悦纳自我,你就可以走出高原!

求知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奋斗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科学准备。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调整学习生物钟等等,都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科学复习,学以致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收藏 投诉
高强度的复习还是对考生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巨大考验,考生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