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定向不定局 ——致公费定向师范生

作者:田赛男 衡阳师范学院

亲爱的公费师范生们:

在我眼里,你们和普招的孩子一样,一样的青春活力与光芒万丈;你们又和他们不一样,因为作为定向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你们有一份“回家乡教书”的工作在等着。这个工作,对有的同学来说,是稳定发展的保障;但对有的同学来说,是圈定发展的束缚。当我与你们交流职业梦想时,一些同学表示,当时报考公费师范生都是家长的建议,其实自己并不想当老师;有的同学说,好不容易跳出农门,毕业后又要回到农门,有些不甘心;还有一些同学表示,反正毕业后就有固定的工作,大学里不用太努力。我听了,心中有些担忧:如果你们无法认同自己未来的职业或者对未来没有清晰的目标,你们将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如何自信地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呢?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定向不定局”。

首先,我们来说说国家为什么要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教育,实际上是为乡村教育“筑池蓄水”,是为了解决乡村教师青黄不接之困。定向的公费师范生,对于家乡与社会来说,是稳定的未来师资;对于个人来说,是4至6年的学费生活费无忧、未来就业无忧——于公于私都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是一些同学在考上公费师范生后,就把这个政策当成了围城,要么抱怨父母限制了自己高飞、要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都是对政策与个人发展的误解。

首先,定向回家乡当教师并不意味着“没出息”的定局。你们的一些初中同学可能会通过高考考上重点大学,与他们比较时,你们难免会失落甚至悔恨,心里想着:“当年他的成绩还不如我呢,而现在呢?他考上了重点大学,以后有光辉的前程,而我则要回乡下教书。”我想说,回乡下教书怎么了?回乡下教书比他们在城市里摸爬滚打更光荣。大家听过“耶鲁哥秦玥飞”的故事吗?他20岁获得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26岁在耶鲁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取得了文科学士学位。在许多人看来,有着这样经历的人走的一定是一条穿西装、拿高薪的富贵路。可这位重庆小伙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来到湖南的一个小山村,走上一条进基层、当村官的实干路。他用他的智慧与力量推动这个小山村点点滴滴的变化:硬化村级道路、安装路灯、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引进信息化教育设备、改扩建敬老院、建立黑土麦田公益基金,他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他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建设乡村,乡村的发展空间更大。对于我们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是回报家乡与国家的方式,也是成就个人事业的方式;乡村教师虽然是平凡的,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不平凡的追求,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定向回家乡当教师并不意味着“清贫”的定局。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在2035年,使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意见特别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强调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可以期待,到你们毕业时,你们回家乡当教师并不比在城市当教师的待遇差。

再次,定向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时你们和教育局签订公费定向培养协议时,教育局一定提醒了大家,大家毕业时到哪里去工作,会由县市区教育局筛选分配。那么他们根据什么来筛选呢?应该还是你们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和综合能力表现吧。所以,你们大学里所学的、所积累的,应该依然会成为你们就业时的助力,依然影响着你们的前程。

那么作为一名定向公费师范生,大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我愿你们在心中种下教育的信念。我的弟媳也是一名公费师范生,2014年她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时,尽管家人一直非常希望她去长沙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家乡的小镇;家人又劝她说那你去初中吧,以后发展空间更大些,她坚持去小学,理由是她觉得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奠基的时期,她想让小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凭着这样单纯的信念,她在家乡的小镇上的小学担任了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她的课上,她带领小朋友一起读绘本、演故事,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在课外,她带领孩子们出黑板报、排节目、为每个孩子庆祝生日。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小何老师”,并以在“小何老师”的班上为荣。虽然有时她一周累计课时达20多节,但她很少抱怨。每次讲起她班上的学生,依然满是骄傲与幸福。教育啊,真的是一份值得投入爱与感情的事业,当你相信教育、相信成长,你一定会感受到教师的幸福。我希望你们用四年的时间,种下教育的信念、满怀教育的情怀。

其次,我愿你们锤炼优秀的师范素养。教师这个职业,对一个人素养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从基本技能层面来说,要求有良好的普通话能力、书写及书面表达能力、教学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与实践才能提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里的学习,可以多找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促进,在我们学院,我们有“教师梦协会”,也有每年隆重举行的师范生技能大赛和其他比赛,学校也有很多活动,同学们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除了基本技能层面,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还应该主动增强一些什么素养呢?有专家指出,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还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等等,这些素养,要求我们积极关注社会、快速适应变革、把学习当做生活方式。

再次,我愿你们开拓眼界,操一点“非师范生”的心。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在大学里,我觉得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在专业学习之余,对其他的事情多一些尝试,你就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我院2014级有一个同学,她在大一的时候开始自学古筝,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大一激情地学这学那,后面不了了之;但她不是,她坚持每天练习,即使在备战考研的时候,她仍然每天练习一个小时。这样,她通过四年的努力,发展了一项终身受益的才艺。大学里的课余时间很多,你可以像这个学姐一样去学习一门艺术、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可以多看一些经典书籍,还可以去旁听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你课余做的这些努力,也许会让你拥有选择其他工作的机会,也许会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趣。

最后,我想说,亲爱的公费师范生们,不管你将来选择什么职业,人生终究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旅程,我希望,年少的你们少一些顾虑,勇往直前!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藏 投诉
对于家乡与社会来说,是稳定的未来师资;对于个人来说,是4至6年的学费生活费无忧、未来就业无忧——于公于私都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是一些同学在考上公费师范生后,就把这个政策当成了围城,要么抱怨父母限制了自己高飞、要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都是对政策与个人发展的误解。首先,定向回家乡当教师并不意味着“没出息”的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