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实施思路。课程思政起源于学科德育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课程育人与日常思政育人相结合,这也对辅导员日常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秉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理念,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育人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医学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效,形成育人合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
医学专业课程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教育的价值诉求即修己安人。同时,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集“扎实学术”与“有爱仁术”为一身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1.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功能,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传递给医学生,使思政意识进脑进心慢慢沉淀,增强思政育人的效果。
2.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激发医学生的价值尺度,检视自身精神品质,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预防医学》课程中引入新冠疫情流调实例,讲述“石家庄新冠疫情流调组”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激发医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
3.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淡化了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由于课程思政教育手段的隐匿性,使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主导开展百姓(患者)医疗预防教育,转化医学生受教育者的身份,使其处于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这样不仅巩固了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从思政实施者的角度出发接受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再教育,达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二、辅导员日常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双向促进的逻辑必然
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主要任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既要培养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术,又要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处理好医患关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辅导员日常思政工作将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升华,潜移默化的提升医学生的内在素质。
首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倒逼辅导员优化日常思政育人本领,提升高校日常思政育人成效。辅导员和医学专业课程教师面对统一的教育对象,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教学内容是互补的,因此辅导员要重新定位日常思政教育的侧重点,激发思政育人热情,提高思政育人技能。
其次,辅导员日常思政践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效果,融合多科目思政元素凝聚思政育人力量。课程思政只局限于本科目知识领域的思政元素的挖掘,而科目间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难于实现,辅导员日常思政整合各科目课程思政点,并在日常校园活动中锤炼医学生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凝聚各科目思政育人力量,确保落实课程思政效果。
第三,双向促进,协同育人,共同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实效。
高校育人以立德树人为使命,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共同注重提高医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思政育人讲究在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创造思政教育环境,借助高校全体教师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与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挥医学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助力辅导员日常思政育人,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实效。
三、辅导员日常思政借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辅导员日常思政工作将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的家国情怀、医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思政元素提炼升华,潜移默化的提升医学生的内在素质。同时,辅导员注重将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成效放大,并将其为日常思政育人所用。
1.辅导员活用课程思政发力点助力日常思政育人
辅导员日常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相结合,紧密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将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的家国情怀、医学文化素养等方面思政元素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共同塑造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其医学文化素养,优化学风建设,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第一,塑造医学生正确价值观。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突显其重要地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能够使医学生意识到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性,突破自身狭隘事业范畴,思考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医学生要立足治病救人、恪守医德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新时代医学生人文情怀,将仁者、仁心、仁术的医学精神贯穿于这个医学生涯。
第二,提升医学生文化素养。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改革创新、大国工匠都是医学文化素养的体现。高校教师引导医学生励志科技兴国、传承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引导医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探索医学科学,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科学,用自己的理想去献身科学,实现医学生强国志、报国行的日常思政育人价值。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辅导员日常思政最重要的育人工作之一。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但工作形式缺乏创新,大多局限于一味强调学风建设,再辅助惩罚措施强化学风建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强调在让医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本身的前提下感悟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完全理解所学知识,还能通过思政实例扎实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严肃医学生学习态度,强化学风建设。因此,辅导员日常思政应注重挖掘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灵活运用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强化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促进辅导员日常思政育人实效。
2.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
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人,要重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实践,紧密联系课程思政实施者以及高校其他行政管理者密切配合,真正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载体,实现第一、二课堂有效衔接。
第一,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思政育人。第一、二课堂联动开展“情景课堂”,让日常思政在情景活动中鲜活起来。同时,结合医学生喜好,运用新媒体技术,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医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成效。
第二,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思政育人第一、二课堂。发挥高校思政育人主阵地功能,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思政育人第一、二课堂,探索“党史学习+”模式。开展“校园小长征”等活动让高校师生体验红军长征情境,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成效应用于实践。
第三,以“竞赛”促“德育”。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应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结合第一课堂技能竞赛促进第二课堂活动育人。医学专业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组织学生参赛,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参赛学生备赛、比赛的心得可以对学弟学妹产生启迪,增强参赛信心,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培育工匠精神,进一步延伸思政课堂。
3.辅导员日常思政活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成效的举措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注重实践育人成效,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创造思政教育环境。医学专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活用课程思政育人功效,打造富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实践平台,放大课程思政的效果,激发医学生投身健康中国行动,彰显医学生为祖国健康事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与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使命担当。
首先,引导医学生俯身国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了解最真实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情况,践行医学文化素养课程思政成效。利用好大数据、云平台,有针对性地将科学趣味的医学知识资源大众化、通俗化,通入视觉、听觉多角度面向民众传播健康中国知识。
其次,医学专业辅导员牵头持续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结对子”帮扶活动。引导医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脱贫攻坚、践行抗疫志愿服务,激发医学生危难当头的责任担当。在活动中促进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让医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群众健康问题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的洗礼,实现辅导员日常思政育人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第三,搭建家乡医疗工作站。辅导员借助学生工作部门力量牵头搭建医学生援助家乡医疗工作站,引导医学生投入家乡医疗振兴队伍,激励医学生以专业之学精准输送医疗知识,将高校师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知识价值最大化,推进中医药服务领域多元化,鼓励有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拓展乡村医疗服务项目,打造有利于村落及农村家庭医疗、养生、康复、预防保健的基层中医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0-06-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俊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D].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3.19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