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已经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所体现,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是为行业输送更多人才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已经掀起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热潮,而选拔与参赛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历练新技能,是加快能力成长、突破自己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一个重要环境。因此,本文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视角,弘扬工匠精神领域下不断将思政教育融入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提出一条新路径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以赛促学、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教育成效
一、高职院校开展“以赛促学”的相关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步入新高峰,但是由于制造业的不断增长,对拥有高素质能力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具有崇高政治品格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更高一层,“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所有劳动者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培养中还存在教学方案单一、内容缺乏与考评体系尚未建立等情况,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培养方式的需求也更大。特别是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能力素质与道德水平“双提升”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适应创新要求,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高职院校借势而为,适应创新时代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把专业比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锤炼学生正确业余爱好的重要载体,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实践、强能力,让学生不反感、不厌烦,易于接受、潜移默化,成为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因此,在弘扬“工匠精神”领域下,通过技能大赛等有效渠道不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开展“以赛促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而职业技能比赛是推动在校大学生教学实践重要载体。实习实训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越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越接近生产一线,越接近实际操作过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就越高。构建新时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围绕着思政教育和培养能力融合这个关键点,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思政以多种形式融入到职业教育,把课堂设在实践教育、技能大赛的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专业知识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赛促学”这一载体,学生一改往日上网游戏、慵懒散漫的精神状态,把更多精力放在个人兴趣爱好上,积极讨论实验细节,经常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专业素材,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水准都能有较大提升,形成奋发学习、遵规守纪、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大大推进思政教育水平提升。
(二)有利于提振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浓厚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既注重学生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力度,更注重学生思政教育和品德教育,学院组织参加省内外比赛频频获奖,近3年,组织的代表队先后获得“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50余项,“互联网+”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等40余项。通过活动,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展现了学院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这些比赛也能为学生们提供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如何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高职院校开展“以赛促学”的有关对策
工作中,注重坚持实践育人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着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专业竞赛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创新时代要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竞赛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双提高”的良性循环,大大加快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把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作为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兴趣为引导,以比赛为动力,以成绩为激励,进而追求综合素质大提升,充分发挥好在青年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影响作用。
(一)强化兴趣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专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有创新有提高,就必须强化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引导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把更多时间专注到自己专业上。对此,我们坚持把如何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是强化新生专业知识了解。通过组织新老生座谈会、专业知识系统图解、走进企业实地体验、老生带新生知识入门等方式方法,强化新入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前景及预期等有了客观形象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成立学生兴趣爱好小组。强化学生相互学习和督促,由各系团总支牵头成立兴趣爱好小组,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特色性强的指导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兴趣爱好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三是定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定期组织创业知识讲座,聘请专业人员讲解创新创业知识,邀请创业成功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以赛促学”,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一是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亲其师而信其道”,坚持让学生每学习一个新内容,先由老师做实习示范,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实习,老师巡回指导,对每一个同学取得的技能进步给予赞扬,再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快乐学习。二是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让教师直接参与大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赛,有效满足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培养需求;将教师组织、指导技能大赛作为实践工作量予以记录和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三是强化对业余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明确一名专业老师指导,专门负责小组的兴趣指导,共同制定兴趣实验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对每一次试验进行精心总结回顾。
(三)组织校内技能比赛,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坚持把举办技能大赛作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和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定期组织开展校内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同时也有利于锻炼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师资队伍业务素质,提高校内实训资源利用率。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将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优化实训项目,完善课程实训体系。
(四)成立专业小分队,积极备战比赛。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自身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到大赛中找位置,以知识储备厚积竞赛能力,以创新竞赛推动技能提升。一方面,组织开展KAB创业知识培训,系统阐述KAB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练就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潮。另一方面,精挑细选成立专业队伍。通过组织校内竞技比赛和兴趣小组日常表现,层层选拔考核,成立专业小分队,积极备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专业比赛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打造活动小组校园品牌,成为广大在校学生的学习典范。
总结主要经验,可以简单概括为:培养兴趣是关键,牢固知识是根本,科学引领是保障,养成创新创业习惯是目标,锻炼创新创业技能是目的。在专业竞赛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长,思想与行动共促,专业竞赛为学生更好成长创造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
四、“以赛促学”的探索与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明确“以赛促学”理念,更多发挥专业优势,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打造出高校德育新阵地。
一是办好院内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坚持系统性、连续性、常态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知识特点,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内容的校内专业竞赛活动,通过比赛传导学习压力、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关注外界信息,及时组织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搜集省内外专业竞赛信息,组织老师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到大赛中去提升,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三是强化校企联合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校企合作,针对学生专业设置,及时安排学生到技术先进、知识储备厚的企业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也方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竞赛中的创新想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强化比赛事迹报道,塑造优秀竞赛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升整体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6;
[2] 朱江.在《C语言》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6;
[3] 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3-65;
[4] 吴秋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研究[J].才智创新教育.2018(154).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