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湖南师范大学 “履行者”融媒体工作室

2022-04-20

一、工作室简介

高校媒体融合是时代的呼唤,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实现途径。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不断开拓“互联网+思政”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建设了“履行者”融媒体工作室,探索构建了“1234”即“一核心、两结合、三载体、四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模式,运用好新媒体技术,扩宽教育渠道,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对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引导和塑造作用。近年来学院创设打造的“履行者公众号”多次荣获“校十佳媒体”、“易班工作站”成为全校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学院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多次荣获“青年传媒工作先进单位”、“网络思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工作室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多次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团中央相关平台、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湖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 工作室主要成员

负责人介绍:龚曦,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荣获“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团中央专项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高校十大育人案例评选工作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优秀指导老师”、“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全国优秀指导老师”等;主持省厅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5项,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10余篇,其中5篇荣获论文评选省级一等奖;主讲《创意思维开发与创业能力提升》、《红色中国》等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1个、省级一等奖5个、省级二等奖3个;指导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项、省级3项等。

工作室现有1名指导老师、3名专家顾问、30余名学生。工作室邀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支持人选、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等3名专家担任顾问,组建了涵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管理、新闻学、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等30余名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学生团队。


三、 工作室建设情况与经验

1.紧扣一个目标——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近年来,学院注重以旅游管理类国家级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为背景,理顺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打造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课程思政”,将媒体语场不断融合思政教育工作、学院宣传资源、线上和线下活动、学院资源库、社会资源等,致力于用契合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特征的媒介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着力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2.实现两个结合——老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相结合、线上共享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老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相结合:学院组建成立全覆盖、多层级、专业化的融媒体语场,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运用到新兴媒体的信息内容采编及品牌运营中,并引进先进传播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运营能力,配备具有新闻学专业背景指导老师、各系专业推荐专家、教授老师参与平台建设,专门划拨场地设立网络文化工作室、易班工作站,配齐专用设备,提供了工作场地、硬件支持、技术支持等条件保障。同时,组建了院班宣传一体化工作队伍,院级根据分工设立不同部门,班级形成采、编、创、摄等小组,采取考核机制,激励全员参与、师生共创。

线上共享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线上创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整合、优化、做大微信公众号、APP等各类移动终端平台,线下依托各类实践平台,着力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骨风貌。近年来网络文化工作室融合文化旅游类社会实践平台,以励志典型榜样为蓝本,创作微电影《琴声距离的推算》;赴井冈山开展红色文化实践,创作改编的井冈版《刚好遇见你》、《井冈之光》歌曲一度在200所参与高校中广为流传,并在团中央官网发布;赴韶山、绥宁插柳村、雪峰山、山东威海乳山等拍摄红色文化Vlog、扶贫宣传视频、节庆创意抖音视频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联合“T度空间”创新创业办公室、在校大学生创业公司“展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瑞华航研学旅行有限公司”等,融合国家级线上教学金课《从创意到创业》建立线上互动微社区、线下沙龙、创意策划大赛等,推进双创工作生态建设。

3.融合三个载体——易班工作站、网络文化工作室、院班一体化传媒工作队伍

“融”的价值在于把传统媒体长久以来积累的内容生产优势、信息传播优势与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在融媒体矩阵的合力下寻求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融媒体建设以来,学院不断融合内容、人员、平台、资源等,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采编流程,打造各具特色媒介平台,如网络文化工作室侧重于微电影、微视频、微课堂的制作发布,依托于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微平台推广传播;易班工作站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推送了一批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网络原创作品,尤其是疫情期间开展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网络教育活动,同学们通过漫画、朗诵、歌曲、书法等方式以“艺”战疫,讴歌战“疫”精神、宣传防疫知识、创作有温度的作品,最终征集70余件作品在易班平台展示;网络文化工作室每月发布传媒主题,如旅院初印象、美好毕业季、青春飞扬、健康心理、创新创业类网络作品;院班两级宣传队伍围绕主题组织班团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主题图片、视频纳入“旅院媒介资源库”,为媒体平台建设提供素材支撑。

4.提升四项能力——网络媒介素养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传播能力

拓宽媒介获取能力。提高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以及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以“青岚团校”为抓手,开设新闻采编、摄影摄像、PS软件教学、微信推文制作等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院长+”,及时回应青年诉求;打造“阿黄妹陀”精品栏目,取材榜样力量、防诈防骗等身边故事,以九宫格微漫故事形式展现;开设“校友力MAX”栏目,针对学生需求,邀请相应行业优秀校友分享大学规划设计、职场能力提升等经验,拍摄线上“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微课堂视频,发挥校友力量最大化。

夯实媒介分析能力。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水”、“信息焦虑”,仅靠自学及和同伴交流学习等来提高其自身媒介素养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只有通过构建正规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一方面与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等学校媒介平台“众筹智慧”,开设线上线下宣传队伍培训,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媒介和媒介资源,树立正确和科学使用媒体的观念;另一方面,与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韶旅集团、井冈山社会实践基地等,围绕红色文化、抗战记忆、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化发现、研学旅游等方面开展征文大赛,师生优秀作品以专稿、系列报道等形式定期刊登,在实践中利用媒介资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强化媒介评价能力。融媒体时代,面对人人有麦克风、人人是创造者的新媒体格局,平台主动设置好的议题引领舆论,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另外,以“1+1青评”栏目开展“文艺市场的符号价值”、“韩国影视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现状”、“迪士尼的成功之道”、“文创超会玩”等话题展开积极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将促进学生提高思辨评价能力。

赋能媒介传播能力。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不仅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科学阐释、深入分析,还将内容价值最优化、最大化,从而引领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在传播过程中,学院搭建平台,引导师生主动地到网上去“打桩”,争当红色“网红”;用短视频、微课堂、表情包、H5、微漫故事等青年人特有的的话语体系风格,传递党的温暖,传播党的声音;积极占领抖音、知乎、QQ空间、B站等青年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定期开展传播能力赋能沙龙,以不同的样态、不同的风格引导、凝聚和服务青年,弘扬主旋律,使得正能量遍布于网络世界,更传遍于实际生活。2021年4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工作室团队成员走进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木瓜村红军桥,了解反映共产党人和老百姓“鱼水之情”的真实事件《萝卜眼里长铜钱》,以手绘漫画形式创新讲述这一红色故事,其作品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推荐报道;学生团队根据武冈市创作的城市IP形象、拍摄其拟人化动态短视频,挖据当地雷锋青年“暖心奶茶哥”故事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均超过20万,拍摄记录当地人文生活2条视频被湖南IPTV头版采用。


四、工作室建设思考与计划

1.进一步建设融媒体“中央厨房”,以生活化的素材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等具体、形象、可感的方式,弥补理论概念阐释的呆板枯燥,拉近信息思想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2.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思想认识”,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对于社会事件的正确认知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情感认同,形成起价值共识、行为意向的“最大公约数”。

3.进一步优化工作室“网络产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内容及其价值逻辑转化大学生群体流行的话语体系、偏好的表达方式以及热衷的活动主题。


收藏 投诉
工作室简介 高校媒体融合是时代的呼唤,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