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五中全会精神进课堂,如何让理论学习更有获得感?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 张新宇 2022-04-21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交汇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11月13日,陈宝生部长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部分省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作导学报告,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教学提出“十个讲清楚”、“十个深刻认识”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全会精神“三进”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要求和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内化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有虚有实,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真”起来。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视野要广,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旗帜鲜明、育人效果明显的重要保证。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的呈现一定要有站位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视野的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如何做”、“为什么”三个基本问题。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用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等关键性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其次,引导学生走出思想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利用实践教学,增强全会精神的亲近感、真实感、时代感,既利用全会精神教育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与此同时,对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等思想渗透,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帮学生把好政策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学中涉及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松动。

有棱有角,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全会精神“活起来”,需要思政教师帮学生把把脉、通通经络,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政策文件看到背后的实践来源与理论脉络,学生方可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对于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建议产生的民主过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新步伐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用坚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用好用活“中国元素”、“中国案例”,对全会精神予以准确、形象的阐释,让全会精神更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真正在学生心底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有棱有角”的思政课,“棱”和“角”是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学生理解和内化全会精神的关键抓手。有棱有角、棱角相连,进而才能有点有面,思政课教师要着力打造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的“棱”与“角”、“点”与“面”,构筑全会精神的“四梁八柱”,让学生通过历史成就、历史变革、历史发展而学到、看到有棱有角、有点有面、层次清晰、系统全面的全会精神,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有情有义,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燃”起来。我们常讲,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骨子里铭刻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针对此次全会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与新阶段等重点、难点、热点、焦点、疑点问题,思政课教师要用扎实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深厚的情怀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实增强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全会精神是有理有据、有根有魂的,同样也是有情有义、有亲和力又有温度的,全会精神中的学理性、科学性需要思政教师去阐释清楚,这种亲和力和温度也需要思政教师去培育和点燃。全会涉及的我国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关系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福祉,关系到亿万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巨轮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把这一点讲通、讲明白,把这种关系拉近、拉透彻,全会精神才能从“闯”进学生心里转为“润”进学生心里,才能点燃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之中。

有滋有味,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新”起来。对于全会精神的“三进”工作,思政课教师既要敢于啃“硬骨头”,又要创新思维,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上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既保证全会精神助力学生“拔节孕穗”的营养性,又要注意这种营养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新”起来,既包括授课内容的因时而进,讲清楚新阶段、新任务、新发展、新目标,又包括授课方式的因势而新,用好新头脑、新方法、新媒体、新元素。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发挥网络新媒体的重要“抓手”作用,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思政教育资源,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不搞“一刀切”、“大网捞鱼”,善于用“厨师精神”抓住每一个学生的“胃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全会精神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体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和内化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水到渠成、柳暗花明后得出深刻理解的结论。在思政课堂上,“有滋有味”的全会精神不再只是难啃的“硬骨头”,更是让学生充满希望、点燃激情的鲜活精神力量,让学生能够铭记使命担当,将个人现阶段的努力同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紧密结合,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


收藏 投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部分省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作导学报告,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教学提出“十个讲清楚”、“十个深刻认识”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全会精神“三进”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要求和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内化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