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志愿红,新时代的色彩——记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
i兰小青 西北师范大学2021-11-08
字号:AAA
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勇敢无畏、冲锋在前,积极协助工作人员,正确引导学生和老人。

10月21日清晨,第二轮疫情袭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伴随着网络新闻的不断更新,恐慌开始弥漫在每个人的心里。

当城市的街道和校园一片寂静时,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消防橙这些明亮的色彩,如黑夜的一束光出现在我们眼前,筑起一道坚强而有力的保护屏障,慌乱的心终于在包围中平静下来。 

红色是温暖、是热烈、是坚定的志愿红。那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义无反顾地冲上了一线。魏子航,便是志愿红队伍里一位勇敢无畏、冲锋在前的男生。 

“哪里有服务,哪里就有魏子航” 

魏子航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也是甘肃首支“大学生志愿消防救援队”中的一员。回宿舍的路上看到学校群里紧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他立刻回复“魏子航可以”!便赶去宿舍换上了执勤服。 

到达检测点,看着大家身上的防护服、手套、隔离面罩……魏子航意识到这次的疫情比想象中更严峻。心里没有一丝退却,反而更加坚定。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秩序,对校内家属院逐层进行排查消杀,每一个任务都一丝不苟。


1.jpg

(魏子航参加消防活动时的照片 )


2.jpg

(老师发布的招募志愿者信息 )


“我们排查的时间很紧迫,住户基本都会告知家里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魏子航说起排查,“如有未进行检测的住户,我们就会向他说明检测点的位置,并让其尽快携带证件去进行检测。” 

排查家属院的途中,有位热心的阿姨给了他们一袋饼干。“谢谢阿姨,您留着给家里吃吧。”他们摆摆手,婉拒了阿姨的心意。“快拿着,孩子。你们已经工作很久了,太辛苦了,拿着吃吧”,看志愿者们依然没有上前,阿姨硬将饼干从门里塞了出来。“最后我们把饼干分给了现场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我自己也拿了一块。那时我才发现,普通的一块饼干也能格外香甜!”魏子航认真说道。


3.jpg

(“校园卫士”志愿消防救援队与医护人员的合影 )


“我能感受到大家团结的力量!”提及这次志愿活动的感触,魏子航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采访中,他向记者分享了两件事。 

同队中有位叫展翊(化名)的女生,早上就在公寓协助同学们进行核酸检测,下午又因学校家属院的志愿者人数不够,急忙赶去社区协助检测工作。家属院和公寓分设在学校两端,核酸检测点则设在社区附近的北广场。“大家保持好安全距离,间隔一米五,看清脚下标的黄线!提前打开健康码!”是她口中不断重复的话。 

社区里有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展翊就上前帮他们查询“健康码”,面对络绎不绝的人群,这种状态持续到了晚上。整整一天下来,展翊一直在人群中奔走,引导大家有序进行检测,因为来不及喝水差点晕倒,大家都劝她回去休息,可展翊不听,在旁边坐了几分钟便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宋筱馥(化名)也是负责排查的志愿者。“每栋楼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六层,我们两个需要一家一户去排查。”负责排查的志愿者队长安排完任务后,她和魏子航就立马出发,对家属院进行排查。 

排查到后面的单元楼时,她明显体力不支,上楼速度也逐渐变慢。她默默调整着呼吸,擦擦额头的汗珠,就继续往上爬。虽然爬完楼梯总是气喘吁吁,但每次离开时宋筱馥都会对住户说“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您早点休息吧”,直到全部排查完毕。 

采访最后,“看着学校紧张有序的状态、大家并肩作战的精神和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我心中的恐慌也逐渐消失。”魏子航一字一句认真说道,“当这个城市、这个学校需要你的时候,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只是协助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我只希望我们的城市可以早点恢复正常,疫情的阴霾能早日散去。” 

“我要去值班了,你们也注意防护。”说完这句话,魏子航便一路小跑赶去执勤点了。

 “兰州有难,我理应站出来” 

无独有偶,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杨雅蓉也是这次抗击疫情中的一名志愿者。在21日凌晨接到校团委筹备组建第一支“防疫应急志愿服队”的通知时,杨雅蓉第一时间以“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的身份参与招募。


4.jpg

(杨雅蓉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 )


“我担心自己能做的不多,哪怕只是去维持一下检测现场的秩序,就是想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这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兰州有难,我理应站出来,挺身而出成为逆行者!”对于这次参加志愿活动,杨雅蓉很是坚定。整个招募过程非常迅速,报名参加的学生志愿者有将近3700人,实际参与到具体工作的1898人。


5.jpg

(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与部分工作人员的合照)


红马甲的身影出现在需要他们的每一个地方。 

学校每个检测点都设立了志愿岗,主要是帮助一些老人进行信息录入、维持现场秩序和定时消杀等工作。除此之外,各个校门口也有志愿岗,引导大家在进出时使用生物识别系统,并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好一米间隔,提前打开健康码!”他们的声音反反复复响彻在检测现场。杨雅蓉除了疫情防控相关的任务,还要负责校内“防疫故事”的宣传工作。 

白天奔波在志愿服务现场,晚上回到宿舍进行新闻稿的编辑,这是杨雅蓉近段时间的生活状态。她要及时将这些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传递出去,为防疫一线的同伴发声,也为全体师生带去信心,这场战役,不只是某个人和群体的孤军奋战!
  
繁多的工作让她应接不暇,甚至腾不出时间好好吃一顿饭。就连采访,也是我们多次联系才完成的。作为一个女生,体力不如男生是事实,可她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反像“打了鸡血”的战士一样,辗转奔波于每个需要她的地方。 

“早出晚归”和“失联”是杨雅蓉的代名词。班级统一做核酸不见她的身影;班群统计检测情况不见她的回复;不到晚上大家都寻不见她……“但凡学校有志愿活动,白天肯定是联系不到杨雅蓉的,可能到晚上才能见到她。”她的同学夏睿谈起杨雅蓉,“看她那么辛苦,晚上忙到三四点才能睡觉,对她除了敬佩,更多的是心疼”。


6.jpg

(杨雅蓉拿着自己的志愿者证 )


 “再次见到她时,是她匆匆忙忙出现在我们宿舍,那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她还没有吃饭。把手里的东西寄放在我们宿舍,想去楼下买点吃的。”夏睿回忆道,“过了一会她回来了,手里却空无一物。‘啊,真不巧,楼下吃的已经卖完了’,杨雅蓉语气听着还有精神气,只是脸上看着有些疲倦”。 

 “真的累,嘿嘿嘿...”杨雅蓉谈及防疫过程的感受时,“做完第四轮核酸,我们这些志愿者已经连续在岗将近60个小时了,但听到别人对我们工作的夸赞和理解时,所有疲惫感也可以就都消失了。”


7.jpg

(杨雅蓉在核酸现场帮助老人 )

        在志愿过程中,她也遇到了很多亲切的人和事。 

“我和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李并成教授见过很多次面啦。第一天核酸检测、第二天生物识别,第二次的核酸检测......每次见面,老师都会夸奖我们,就很暖心!”杨雅蓉笑意盈盈道。 

“在做第三轮核酸检测时,校长来操场看到我们,就过来提醒我们要多穿点衣服,可不敢感冒,就像是家里长辈在关心自己一样。校长还一直说我们组织能力强、行动力很快,夸赞我们很棒!”志愿者之间的相互谦让和团结友爱、教职工家属送的糕点和橘子、来自长辈的问候和夸奖......很多人、很多事都让杨雅蓉感到很温暖。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志愿红挺身而出,永远站在我们前面。他们才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缀着金城的每一个角落。而西北师大的这一群高校志愿者,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和勇气担当,温暖着全校3万多师生的心,这一抹代表希望和力量的志愿红,是新时代最美的色彩。 致敬每一位坚守“疫”线、无所畏惧的志愿者!


[通讯员:张宸萁]
[指导教师:丁岩]
[责任编辑:刘宇宏]
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勇敢无畏、冲锋在前,积极协助工作人员,正确引导学生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