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从大气到计算机,从兰大到北大,她这样实现!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24-06-03
字号:AAA
从大气到计算机,从兰大到北大,从数字代码到神经科学,张佳雯说这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

从大气到计算机,从兰大到北大,从数字代码到神经科学,张佳雯说这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蝴蝶破茧需要几个步骤,五年兰大生活给她带来的蜕变,痕迹都印在了一场场比赛、一个个项目和所有的时间缝隙里。

国家奖学金、甘肃省三好学生、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等,列举出来一长串的奖项清单是现推免至北京大学读研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佳雯大学生活的鲜明记录。专业学习中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第一,在学科交叉中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脑科学;她也在校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做负责人,在基地班担任副班主任,在学生活动中做主持人……张佳雯好似一只积极振翅的蝴蝶,汲取兰大深厚土壤提供的养料,在多个领域拓宽着自己的花园,收获多重身份和多样能力,在向内的自我丰富和向外的积极探索中收获快乐、实现价值。


“热爱做动力” 在踏实勤奋中深耕专业


“在大学报专业的时候我就对计算机感兴趣了,只可惜分数不够。”计算机之于张佳雯,不是缘分和命运的浪漫相遇,是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选择。

刚进入兰大的张佳雯学习的是大气科学专业,但她对计算机的兴趣从没放下过。“恰巧大气院的专业课程开设很丰富,其中有一门Fortran编程的专业课,我就是在这门课上逐渐对计算机有了认识。”对Fortran编程的深入学习,让张佳雯对计算机从“门外汉”的兴趣到实际上手的“有感觉”,坚定了她降级转专业的念头。

为了满足转专业的硬性条件,张佳雯在自主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没有放下大气科学专业的学习,最终以面试成绩第三名通过转专业面试,顺利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当兴趣转变成专业,能够坚持是基于热爱,变得优秀是需要勤恳。入门和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进入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后,张佳雯也感受到了难度和压力。

“我一开始以为计算机专业学习偏软件多一些,但其实也有很多底层硬件知识的学习。”揭开远观带来的美好滤镜面纱,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张佳雯在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学院开设的课程很专业、也很全面。”张佳雯认为专业课程是大学学习最重要的部分,她专注于课程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汲取知识,课后进行反复的咀嚼与消化。同时,张佳雯还紧紧抓住老师这一免费的、直接的学习渠道,“很多同学不好意思与老师接触,但其实老师们都非常和善、有耐心。”她关于学习中不理解的知识点、自主思考获得的新想法都会主动去询问老师、与老师沟通,在交流中获得思想上的丰富与提升,形成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深入了解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现状和环境。

除此之外,学院专业课的学习是系统的固基,张佳雯在课余时间还主动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扩充知识面,如《编码》《人月神话》等。“我能从专业学习和阅读中获得快乐,每次了解到一点新的知识,我都会惊叹于人类的智慧,并迫切地想要清晰对它的认识。”张佳雯推开计算机领域的大门,真实触摸到代码世界的脉搏,不是没有疑惑和困难,但她在认识新知、攻克难点、应用实践,排列组合一串串代码数字的过程中,在广阔无垠的虚拟空间中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浅薄的兴趣逐渐发展为坚定的热爱。


“边学边做” 在学科交叉中把握前进方向


“对于专业项目和比赛,更多是在边学边做。”张佳雯将学习的目的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通过参与项目和竞赛,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解和探索。在她看来,“想要深入探究某个领域,参与比赛和项目是获取对于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理解的途径”。

她的第一次校创项目灵感来自对自身性格的研究。张佳雯认为她在某些时候有些“自卑”,带着对脑科学知识的好奇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张佳雯确定了她的校创项目《面向情绪识别的脑电信号时空卷积特征优化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张佳雯与团队成员通过网络公开的数据集,使用pytorch8框架完成CNN8和LSTM8代码,实现脑电信号三分类任务,完成了实验研究。这个项目开启了她的科研之路。

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张佳雯尝试在更具有挑战性的硬件方向锻炼自己,“我不想一直待在安全区,想对专业了解得更全面”。结合当时课程学习的机器学习算法,她与学院杨凌老师沟通确定了国创项目《极限学习机的FPGA实现》。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由于神经网络的建模和训练对网络训练的效率造成的影响,项目最终要基于FPGA8硬件平台资源,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实现一个模型简单、计算高效的ELM模型。张佳雯团队通过实现极限学习机并测试混沌时间序列等数据集,分析在硬件平台上ELM8在基准分类、回归数据集下的测试效果,最终得到了想要的模型效果,并顺利结项。


QQ图片20240602225555.jpg

张佳雯参加政项目答辩

通过前两次科研探索,张佳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顺利申请到䇹政基金项目《面向抑郁识别的EEG功能脑网络构建方法研究》。这个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自学能力,更是她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探索。


QQ图片20240602225600.jpg

张佳雯进行汇报

对于张佳雯来讲,完成项目的挑战不仅是学习的难度,还有与跟老师沟通的担心。但是杨凌老师和李小伟老师和蔼的沟通态度和清晰的指导意见给予了张佳雯很大鼓励。“我本身可能不那么擅长跟老师沟通,但老师很积极,沟通的方式也很和蔼,对我们的问题讲得很清楚,消解了我对与老师沟通的恐惧”。这种主动的学术交流态度,不仅让她更积极地交流学术、改进问题,也为她带来了新的动力。

进入大三的张佳雯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有些迷茫,是继续深入计算机专业,还是转向与脑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一次认知神经科学夏令营的经历,让她体会到来自不同学科的魅力,也坚定了她交叉学科之路。


“越忙越快乐” 在丰富生活中发现可能性


综合测评排名第一、校创、国创等科研项目积极申请,还任学生副班主任以及青马工程宣讲人,参与院校学生活动等等。面对“多线程”工作任务,张佳雯将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尤其在学生副班主任的最终考核中,张佳雯得到了学生满分的好评。

“我能在这些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这对我来说不是负担。”张佳雯担任学生副班主任的动因是想把自己的成长经验分享给他们。张佳雯经常帮助新生相互了解,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我会组织大家团建,在操场做游戏答疑解惑,他们有些同学可能更热爱生活了或更热爱学习了,我会特别欣慰、开心。”张佳雯还加入了青马宣讲团,“我从小就很喜欢朗诵和主持,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在青马宣讲团期间,张佳雯常常在参加完早上半个小时的声音训练后,再匆匆赶到上课的教室。“现在回想起那段忙碌充实的日子,我还是感觉如此幸福。”张佳雯说道。


QQ图片20240602225604.jpg

张佳雯生活照

       在忙碌的生活中,张佳雯学会了平衡、取舍。她对于时间和任务都有自己的掌控感,她将生活与学习分开,坚持在工作日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以全部的精神和平静的心情集中学习,按照详细计划完成。休息时间喜欢与朋友一起度过,在社交中获得能量,比较忙的时候则会选择在校园里散散步,放松心情。张佳雯还提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同学适合在教室里,有的适合在图书馆或者在宿舍,大家都不一样。”她学习的时候享受独处,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四五楼的靠窗位置坐着,舒适的学习环境能让她更沉浸于专业知识之中。“累得时候看看窗外,天气很好,风景很好,学习也更有动力了。”

对张佳雯来说,大学不仅仅是学业和科研的进步,更是一个向内探索自我、发现心中热爱的过程。通过不断尝试和体验,张佳雯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价值,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蜕变。

“兰大是给予我成长的平台,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经历。”张佳雯的兰大生活充斥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成行代码、和团队成员围坐开展的会议讨论、比赛获奖时雀跃庆祝的欢呼声,很多个瞬间留帧就成为记忆的底片。人生是不断发生蜕变的过程,张佳雯在不断进化,成长为一只完成态蝴蝶的过程中持续努力着,怀揣着对计算机的梦想和对生活的热爱走在寻找自己的路上。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字丨李彤菲 李由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任天祺

校对|黄芮博

责编|李晖

审核|法伊莎

[通讯员:王知慧]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从大气到计算机,从兰大到北大,从数字代码到神经科学,张佳雯说这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