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榜样力量 | 不负春光,奔赴远方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2023-07-14
字号:AAA
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张佳思在学习之路上不断探索,翻越更高的山峰。

提起张思佳,人们首先会想到她优秀的履历——国奖获得者、综测第一、保研人大、金奖得主、获奖四十余项……每一项荣誉都足够耀眼,彰显出她的不同凡响。但抛除这些荣耀的加持,这其实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姑娘,在大学四年间不断向外探索,散发光亮的故事。

愿尽绵薄力

在四年的学习生涯里,张思佳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而隐藏在成功背后的关键之钥,是她对学科的喜欢。相较于轰轰烈烈的热爱,张思佳对社会学专业的喜爱更为细水流长。正是在这份细水流长的喜爱里,张思佳找寻到了自己的初心。

640.jpg

学科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个人:学理者重逻辑,学法者重依据……而社会学在潜移默化间赋予了张思佳对社会现象更敏感的认知——她逐渐关注起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的群体:行走在街头小巷,她会关注路边行乞的流浪汉,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看到街边形形色色的人群,她会不自觉地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思考的不断积累为她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在又一次的家乡行后,张思佳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议题,收到了来自家乡传递的“信号”,她立刻着手开展实地调研。两年间,她数次往返于华北地区的家乡,在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与当地的老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村落的历史文化、社会关系、过去现在。依托这项实践,她撰写了多篇论文,圆上了自己“为家乡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而以此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也在最终后获得了兰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荣誉。

不再只是旁观者

在这些扎根乡土的实践里,张思佳不仅找到了对学科纯粹的初心,还有根植于基层的责任感。她曾远赴山区农村,在那里进行社会调研,关注当地百姓的作物收成、经济生活、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等方面。虽然山区的村民十分质朴,但张思佳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他们不少的困难与心酸。

640 (1).jpg

在张思佳调研一户家庭时,她访谈了一位中年女性。对方误以为张思佳是前来了解情况、为自己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于是向张思佳细细讲述了自己的生活——被丈夫、婆婆打骂,孩子不听从自己的管教等,言语中透露着无尽的辛酸。张思佳对此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他人生活中的“旁观者”,张思佳能给予对方的只有开导与安慰,这让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还发生在张思佳实习工作期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习时,她见证了许多家庭的支离破碎:失去儿子的年迈父母、失去双亲的年幼稚童……张思佳只能在他们填报申请期间进行一些安慰与陪伴,但是他们的痛与泪却让张思佳切实感受到了世界的复杂与多样、生活的残酷与不易。

在这些经历的催化下,张思佳慢慢坚定了深入社会学领域进行深耕的信念。夏令营结束后,她在多家高校发来的邀请中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在研究生期间对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翻越更高的山峰

能收获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不开张思佳数年如一日的勤勉学习。在校期间,张思佳连续三年绩点、综测名列前茅,这不仅为她打开了通往夏令营与预推免的大门,还让她在这期间收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录取邀请。

640 (2).jpg

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张思佳的科研能力也让人瞩目: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累计十余项,参与的项目更是横跨文理多个专业。在这些项目中,最让张思佳印象深刻的,是她在大三时担任负责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国创项目的立项与开展和她申报夏令营的时间冲突,她不得不一边为参加夏令营做准备,一边筹划国创的立项与开展工作。在这个项目里,她与队友决定聚焦于网络平台,探索平台中个体与公共价值观博弈的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几乎没有任何小组成员涉及过这个领域,为了能够成功完成这个项目,他们从头开始,查找资料证明方案可行性。

回忆起这段时间,作为负责人的张思佳坦言,她几乎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不断担心项目能否立项成功,是否可以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支持给予了张思佳无比强大的力量,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项目分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他们的项目最终得以成功立项、顺利开展。

着眼观世界

张思佳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喜欢旅行、喜欢自我探索。上大学后,她更觉得自己应该尝试适应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人。于是在看到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流项目后,张思佳立即在父母的支持下提交了申请。申报之初,她对专业的选择、学业的规划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在认真比对种类繁多的各类专业后,张思佳选择了综合性更强的法学与公共政策专业。

640 (3).jpg

最终结果也没有辜负张思佳的期待——她成功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通知。虽然受疫情影响,课程由在新加坡的线下授课转为了国内的线上授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身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她积极参与线上课程,度过了一段充实难忘的时光。

在课程学习中,国外的老师会经常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交流与互动,张思佳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英文环境中学习成长,对这些交流习以为常,可以很流畅地用英文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但是张思佳却并不太适应这样的授课方式。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回答问题前一遍遍训练、纠正自己的读音,准备充分后再开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认真准备与不懈努力下,张思佳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程尾声,张思佳所在的小组达到了课程总评的前百分之十,并获得了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的推荐与认可。

大学四年,张思佳从未停止对社会、世界的探索。今年八月,她将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联合国“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继续接触广袤的世界。

进退间的成长

在学习之余,张思佳有许多自己的爱好,她从小就在父母的鼓励下学习书法和古筝,上大学后她又慢慢喜欢上主持与配音。本科期间她主持过学院的迎新晚会、年终总结、校友论坛以及运动会等。主持活动时,张思佳产生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感受,也获得了许多来自他人的鼓励和认可。但她并没有被称赞和荣誉冲昏头脑,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它们的清醒认知——作为一项兴趣爱好,能给自己带来收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640 (4).jpg

这种对兴趣爱好的理智选择还体现在她对古筝和书法不同态度的学习中,虽然古筝与书法都是她的兴趣所在,但她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在书法中更有天赋:在初学一年外出比赛时,常有人称赞她不像初学者,老师也时常称赞她“就是吃这碗饭的”。但她在古筝的学习中却时常遇到瓶颈,两相对比后,她选择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书法上。勇于尝试而不拘泥于此,张思佳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放弃,只将美好存留给记忆。

640 (5).jpg

时至六月,张思佳结束了自己在兰州大学的学习生活。她不断重复着对老师同学的感激:永远能遇见团结协作的队友,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老师都温柔和蔼且学识宽广,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帮助……但无论有多么不舍,还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张思佳的四年兰大之旅就此画上了句号。

六月的西北腹地离歌阵阵,张思佳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她也即将奔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制作 | 罗兆懿

图片 | 王冠祖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校对 | 张静怡 傅璇

审核 | 张晨曦 薛莲 张雅欣 弋子嫣

纪妍 傅璇 郝思莹 孟宇扬 丁湘瑜

主编 | 朱佳君


[通讯员:李玮婷]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石悦]
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张佳思在学习之路上不断探索,翻越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