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家校共育化解学生对抗心理案例分析
原创 唐山学院 韩继锋 王佳2024-03-27
字号:AAA
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谈心谈话水平,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简介

学生A,女大三学生。家中四口人,学生A、学生父亲、母亲和一个姐姐。姐姐已经结婚,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父母务农。学生A平时性格火爆,和同寝室同学、同班男生曾发生多次冲突,关系紧张,甚至到了报警的地步。同学反映,学生A一言不合就发火,和同学吵架,虽然过后学生A能认识到错误,但是在情绪爆发时,非常吓人,说的话让同学们很不舒服。作为学生A的辅导员,我多次与谈心谈话,但是学生A防备心比较强,虽然知道自己有时候是小题大做,对同学的话或者行为反应过激,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同学们也很抱歉。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谈到学生A表现家长言语也比较激烈,对学生A的评价也是非常低,认为孩子就是女孩太娇气,事儿太多,太挑剔。家长反应孩子小时候还是非常听话的长大了再批评她,她还会反驳,发脾气,但是最近孩子面对家长的批评要么一声不吭,要么直接挂断电话拒绝沟通,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希望老师能帮忙劝劝孩子。

    二、干预过程

    (一)走进学生家庭,找到问题症结

利用周末,辅导员和学生A一起回到她家,学生父母、还有姐姐都在家。考虑到家长一贯对学生采用的贬低态度,辅导员重点跟家长介绍了学生在学校时好的表现,学生A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学习认真,获得奖学金等情况,希望家长能更全面的看待孩子。学生A妈妈对此表示肯定,说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能力也是比较强。但是从小就好斗,偶尔还和男孩打架,对于孩子在大学期间的表现,也是比较失望,父女俩也经常因此发生矛盾。家长说的都是学生A的缺点和不足,这时学生A非常气愤,眼看父女俩又要争吵起来。辅导员便支开学生,与其父母深入交流,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A与他人相处时“带刺儿”背后的原因原来,学生的父亲一直盼着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结果出生后是个女孩,家长重男轻女的思维下,无论学生做什么努力,似乎也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二)走进学生内心,走出对抗心理

明确了问题的症结,辅导员和学生A一起,让进行房树人作画,然后对画作进行讨论。通过房树人测验,辅导员发现很多通过交谈不能获得的信息:学生对家庭有很多的情绪,对家庭的情感比较矛盾,缺乏安全感。内心比较封闭,不愿意对别人敞开。辅导员引导学生,以往和其他人闹矛盾,要努力地化解掉不好的情绪,不能让它支配自己的人生。希望她还是向以前一样,要勇于尝试,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成长

了解了学生A的真实想法,辅导员积极肯定了学生A父亲的对孩子的期望同时希望家长能够认识到,现在时代变了,女孩在学业和事业上一样可以很优秀,可以成功,在孝敬父母方面,一点不比儿子差。孩子长大了,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要改变,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想法,多给予支持。

学生A父亲表示自己的想法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自己以后要改变思想,改变对孩子的看法。

    三、案例疏导结果

经过阶段性工作后,看到学生A在朋友圈发了参加社会实践的照片,配的文字中满是兴奋。原来是学生A父亲知道孩子的想法后,找村里沟通,积极给孩子报名参加社会实践。学生A特别开心,因为父亲对自己的看法有了变化。

回到学校前,学生A为宿舍的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封情意绵绵的手写信,用社会实践赚的钱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原谅。她们彻夜长谈,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解开了彼此的心结。辅导员到宿舍走访时,看到宿舍门上贴着“爱寝大作战”,听到宿舍里传出阵阵的笑声。走进宿舍,学生A热情地与辅导员问候,讲述着最近与舍友一起发生的趣事,大家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互相调侃着。与学生A家长进一步沟通了解到,学生A与父母的关系也缓和许多,父母对于学生A的想法和做法更多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学生A也愿意和父母平和地沟通。

看到学生家长的转变,看到学生A的变身,辅导员既感动又开心。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付出和改变,他们不是不爱,而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积极向上、想要变得更好的,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支持和引导。

    四、案例感悟

通过本案例,深刻意识到,我们在理解学生时,要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不能只看到表面的问题,就对学生妄下结论,要把学生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放在大的家庭背景中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和父亲或者母亲一个样。被同学形容为浑身是刺儿的女孩,是因为家中总有人挑剔她,她虽然不认同很反感这种挑剔,但是还是习得了这种挑剔的行为方式,家庭中的某种模式彷佛刻进了基因当中。学生改变先要家长改变。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要畅通沟通渠道,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和共同目标,合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家长真诚地关心学生,尊重他们,从感情出发,“打感情牌”,而不是生硬的说教,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之后,教育引导学生才能水到渠成。

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身边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出问题时,不急于批评教育,而是要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想方设法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由被动变为自觉,努力改正。

关心学生从观“心”入手。00后早已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多是只重分数,只重升学,只重文凭,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育,这样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们要积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谈心谈话水平,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心理测验筛查出来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利用多种手段,如房树人、沙盘游戏等投射测验,减少学生阻抗,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全体学生,心理工作要做在日常,注意细节,要多进行心理知识的宣讲,提高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1(实习),杨虹]
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谈心谈话水平,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