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动态  |  实践
福来福往,艺启寿山——南艺学子赴寿山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原创 南京艺术学院 龚泓汇2024-08-01
字号:AAA
南京艺术学院“福来福往,艺启寿山”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赴福建寿山乡,感受寿山石艺术之美,助力艺术乡建。

寿山村地处福州市北峰山区,四周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矿产资源丰富,是寿山石的重要原产地,更是兼具石美、文化美、风景美、人情美与工艺美的宜人宝地。2024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福来福往,艺启寿山”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观赏寿山石作品、感受寿山石篆刻艺术的魅力、在寿山文化的浸润中为后续开展创新性的艺术实践积累重要素材,推广寿山石文化。

深入乡村,感受寿山石工艺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寿山村调研时曾说过:“寿山石是国之瑰宝,特产于福州,在全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主席的关心和支持下,寿山石雕刻技艺得到了长足进步,寿山石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坐落于福州市北峰寿山村的中国寿山石馆正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寿山石艺术作品,团队成员深入馆中开展实地考察,从寿山石的形成与分类、历史考古发现与历史沿革、精品作品展示及数字化体验四个角度认识了寿山石艺术的发展脉络。在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寿山石艺术逐渐形成了圆雕、薄意雕、镂空雕、链雕等多种手法,兼具工艺美感与艺术价值,作品中灵动劲秀的用线为新时代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为成员们开展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启发。图1.jpg

图一 南艺学子欣赏寿山石作品(来源:张巍拍摄)

融会贯通,雕刻技艺赋能艺术创作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南艺学子积极地将在寿山乡的所见所闻投入艺术创作的实践,在“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的校训指导下,团队成员创作出了一大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各具特色又自成一派。寿山石艺术中常见的薄意技法被搬上宣纸,作品显得简而有致、典雅秀润,完美结合了画理与雕艺;而寿山石作品中常见的麻姑形象也灵动地跃于纸上,衣带飘举,祝愿长生。

图2(1)(1).png

图2 团队成员临创书画作品 (来源:乔馨平拍摄)

妙笔生花,绘出世间风采;以石为媒,见证山乡巨变。寿山石文化中的工艺美感为团队成员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新可能,更为描绘新时代山川乡土的巨变提供了重要动力。

身体力行,以优秀艺术作品推广寿山文化

历代寿山石雕大师在辛勤耕耘和持续创新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学习、临摹的优秀作品。但在发展过程中,寿山石艺术也遇到了原石材料资源枯竭、艺术形式与内容缺乏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产业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冲突等问题。因此,对寿山石艺术之美的传递不仅要以石为媒,更应以纸为媒。本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从寿山石技艺出发临创作品并将其捐赠于中国寿山石馆,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助力寿山文化的传播与艺术乡建。

南艺学子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人民的精神力量,更对保护寿山石雕刻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深入乡村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艺术事业推广、交融发展的关心、责任心。书画作品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的见证,我们将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温暖社会、感召社会,推动艺术事业在乡村的发展。在未来的艺术学习中“福来福往,艺启寿山”艺术实践团队中的成员将开展更为深入的考察研究与艺术创作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努力,积极利用所学服务社会,实现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通,与寿山乡人民政府结对互助,共创辉煌。图3.jpg

图3 团队作品捐赠(来源:张巍拍摄)

“天遗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是对寿山石最好的概括,寿山石作为八闽福地特产的美石,是福建的重要文化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结合在校所得,在寿山乡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解了寿山石文化及寿山石篆刻工艺,在与村民、雕刻师的联动沟通中将多元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开展了创新性的艺术实践,以实际行动助力着“艺启寿山”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

[责任编辑:郭淑怡,郑骏琦(实习)]
南京艺术学院“福来福往,艺启寿山”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赴福建寿山乡,感受寿山石艺术之美,助力艺术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