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徽是中国革命的一片热土、农村改革的重要源头、科技创新的一个高地。安徽省高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组建研学团队,沿着总书记在江淮大地留下的足迹,围绕“共谱红色精神”“共享创新发展”“共话乡村振兴”“共悟行循自然”“共访国之重器”5条主线,考察调研、走访体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并通过拍电影、录视频、写日记、绘红色地图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记录所见所想,推动思政课堂走出校园、走向江淮大地,合奏出一曲曲生动的青春乐章。
✦ +
+
生动实践
1
共谱红色精神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总书记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安徽师范大学师生来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担任“雷锋导游”红色讲解员,绘制红色地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切嘱托。
滑动查看更多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市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动情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厅,持续开展“我把党史说给您听”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义务讲解员用自己的一言一语,努力把红色故事讲好讲透,把红色精神传递得更远更广。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
2
共享创新发展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安徽频频提到的关键词。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总书记分别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创新馆,两次考察都详细察看了科技成果、询问创新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大国重器”——“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奋斗者”遨游万米深海……多个科技创新“制高点”被中科大人成功登顶。学校主持完成的10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成果首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安徽大学聚焦“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申建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大科学装置,入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备选项目,获国家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集成电路研究设施、光电智能感测技术与应用中心等入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研发的多项核心设备搭载“高分五号”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
安徽大学师生在安徽创新馆研学
3
共话乡村振兴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孕育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指出“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学院和安徽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分别来到小岗村,结合专业所学,用青年的视角和镜头,记录下了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合肥工业大学
《阔步康庄大道 弘扬小岗精神 筑梦乡村振兴》
滁州学院
《小岗村的“红手印”》
安徽艺术学院《我的小岗梦》
“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第一天便来到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2020年,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就在这一年,全省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淮大地上“一个不能少”的承诺化为现实。为了见证这份庄严的承诺,安徽农业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实践团分别来到大湾村,实地走访调研当地村民生活变化、乡村产业及旅游业发展情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安徽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在这里拍摄了“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追寻》,以大学生的视角,讲述青年一代见证大湾村巨变后,决心扎根乡村、报效祖国的故事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医科大学“我心中的思政课”学习队伍
与村民陈泽申座谈交流
4
共悟行循自然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安庆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公司和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深刻体会阜南县淮河儿女在防汛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在面对洪水时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工业大学“爱水护源”志愿服务队追寻总书记足迹来到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开展“护一江清水,促生态发展”实践活动。学生们实地调研流域水体整治情况,详细了解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开展水资源保护知识宣传和调研,解锁“一江碧水向东流”背后的成功密码,感悟爱水护源的重要意义。
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工业大学“爱水护源”志愿服务队
在薛家洼开展水质监测
巢湖学院专项实践团在巢湖堤坝、长江岸线、淮河之滨,深入调研、走学访悟,观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安徽的生动实践。在巢湖大堤罗家疃段,学生们深入罗洪社区,了解巢湖防汛抗洪和沿岸治理情况;在薛家洼生态园内,看到马鞍山长江岸线综合治理成果,对“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阜南蒙洼蓄洪区,深入了解“蓄洪洼地”蝶变生态宜居“幸福高地”的创新举措。
巢湖学院师生在薛家洼生态园
5
共访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功勋马钢。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嘱托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安徽师范大学和巢湖学院青年学生分别走进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参观马钢展示馆,深度体验马钢“I-deep”智控炼钢,深入学习了解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马钢自力更生、滚动发展、钢铁报国的光辉历史。
滑动查看更多
✦ +
+
心有所悟
路丙辉,2017年“最美思政课教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身为思政课教师,我每年和学生一道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学校,与学生同实践、同感受、同教育,在社会实践一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用好社会这块“磨刀石”,在实践锻炼中融入乡土、体悟国情,在基层一线中磨炼自己、成长成才。此次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正是一堂生动的、深刻的思政课,我和学生们通过理论宣讲、实地参观、主题采访、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思践悟,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在点上、说到心里。
❖
赵颖虹,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安徽工业大学辅导员: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通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学”“长江畔的读书会”“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团”等系列活动,带领广大青年走近长江、了解长江、保护长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立足中国大地,讲好家乡发展故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
贺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专业,博士研究生:我现在依然记得,2016年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在雨中和我们一一握手,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也没有停下来,还给了我们很多鼓励。那天天有点冷,但我们心里很暖,感受到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这份关爱和厚望。总书记勉励我们既要重视从0到1、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也要重视博采众长、人有我优的集成创新。听到总书记如此重视创新,如此重视科技工作,当时我感到非常振奋,决心投身于量子技术的产业化和科学仪器的产业化中,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我创办的国仪量子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研制并推出了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国际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多款产品。
❖
方博涵,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小岗村,我看到从红手印到红本本,才知道这改革犹如惊雷,才知道这民生惠及深远,真实地体会到40多年来改革给这个村庄甚至全国带来的巨变;我听着乡亲们对自家的葡萄收成、农家乐特色娓娓道来,被他们发自肺腑的喜悦深深触动。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亲身经历现场事、笔墨记录眼前景,我愿成为“沾着泥土”的青年新闻人,为伟大的时代鼓与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