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一 先讲个故事,或者事故。 时间回到2017年的11月。 从十九大的会场回来,我参加了工信部、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组织的宣讲。 其中的一个巡讲搞了个启动仪式,在高校的大礼堂,数百名师生。 仪式中安排了一个环节:重温入党誓词。 头天晚上走台的时候,工作人员跟我说:徐老师,地上有个标记,明天你就站在这个地方,然后带着大家宣誓就行了。
经过高考奋力拼搏的你,怀揣理想、希望与信念来到大学。但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人生挑战,有人能轻松应对,收获自己的美好大学时光;有人颓废、懒散、拖延、空虚、纠结、茫然,感到极度的不适应。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呢?
梦想,而是现实化为可感可触的幸福生活。 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心目中的那幅美好图景可能都不太一样。对于置身于城市生活中的人们而言,摩天大楼遍地开花、交通网络联结四方、便捷支付渐成常态、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高铁技术享誉全球……这一切都让人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幸福感。但不可避免的是,这种幸福感也在慢慢“遮蔽”我的双眼,“诱使”我以同质化的视角去看待小康社会。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的论述,既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又阐明了怎样做、如何做的问题。全党必须把学习这一重要著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常学常新中把握其核心要义,在笃信笃行中践行其精神实质,学出对党忠诚,学出人民情怀,学出责任担当,学出能力本领。 一、学出对党忠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忠诚是共产党人必备的道德素养。
思政规律展开研究,努力探索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一)项目主题 南林“水杉”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是以高校网络育人为重要目标而组建起来的,工作室通过关注社会变化以及青年注意力的聚焦点,对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解读,对高校舆情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网言网语”以贴近青年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宣传阐释。
把红色资源“活水”引入网络思政课堂 ——扬州职业大学“晓轩”先锋队工作案例 一、缘起:一堂网络大信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扬州市职业大学“晓轩”先锋队就是以《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扬州江都籍革命烈士许晓轩为学习对象,由机械工程学院党员师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一支传播、践行红色精神的先锋服务队。
创新辅导员网络育人新路径,让有价值的声音传得更远 ——西安理工大学“辅导员微课堂”网络思政教育探索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新媒体时代,便捷、开放、多元、动态的传播媒介重塑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深度挖掘“实践育人”主体、对象、载体、内容、环境等育人要素,创新协同培养体系,构建“1+3+4”实践育人模式,即“紧扣一条主线——红色文化引领,深化三区联动——校区、社区、景区实践平台,创新四类课堂——党团理论课堂、专业教学课堂、科创实践课堂、生涯发展课堂”为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疫情下“五位一体”式思政课立体化在线教学体系的 建设与实践 项目背景 本在线教学体系授课对象为由于疫情影响,尚未返校、需在线完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堂中的学习任务的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本案例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彭真明教授建设“老马迷图”网络名师工作室为分析对象,着力探讨专业课教师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参与网络育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进以易班为核心的“融媒体”建设工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时代感,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精耕网络创作、发展网络文化,努力构建同向同行又融汇贯通的网络思政育人“同心圆”,积极营造多圈层、立体式铸魂育人网络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