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作者:王照东 张维 杨爱霞 刘迪 2023-03-20

摘要: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安全事故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给学生工作敲响了警钟,高校辅导员越来越意识到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必须十分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满足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显著的暴露出来,高校辅导员作为班级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决不能“静待花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认为大学的学习很轻松,学习压力小,正式开始大学生活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不同,大学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教师对于学生的管控也相对松散,主要依靠学生本人的自律能力。但大多数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尤其是大一新生对自身所学专业了解不足,对学习专业的重要性及行业发展前景缺乏系统认识,更谈不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合理规划了,致使学习缺乏动力和目标,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高、难度大的加持下,学习内容易枯燥乏味,学习压力加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交际问题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挤压了学生的社交时间,整体来说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弱,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比较陌生,熟悉的朋友又少,渴望认识新朋友,如何更好地与同学们交往成了大一新生的问题之一。有些学生在和朋友交流时产生分歧,不知道如何处理,有可能导致友谊破碎,加之环境和人的不熟悉、害羞导致人际交往不顺利,在同学中不被理解,从而感到烦恼、焦虑,害怕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孤僻、自卑,甚至有可能产生抑郁倾向。

(三)情感问题

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一层。一是要有归属感,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愿望,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个层次处理不好主要表现为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在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交往时,其他人不接受自己,可能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后期极易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严重者出现极端行为。二是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个人恋爱问题,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易坠入“爱河”,但缺乏青春期教育和引导,“三观不合”双方就会产生矛盾,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一旦失恋,易走极端。这时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就会痛苦、迷茫,甚至有可能因爱生恨,报复对方,对双方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四)就业问题

现今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对自身所学专业认知和研究不够深入,一方面对就业择业规划不明确,容易出现困惑迷茫。学生刚步入社会,面对就业单位或多或少会有畏惧感,加之“僧多肉少”,雇主提高门槛要求,学生的无所适从感油然而生。学生们挑挑拣拣不知道哪个用人单位适合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从开始的有业不就到最终的无业可就,困惑、迷茫伴随左右,时间一长容易产生焦虑和逃避心理。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步入大学之后,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程度减少了,家长、教师对于心理健康这一方面也不是很重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业方面的问题。每个大学都开设有《心里健康教育》这一课程,并且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是边缘科目,课上内容发挥作用效果差,心理咨询室发挥的作用有限。辅导员的工作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琐碎细小的学生管理事务中,这就难免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利用课下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样不仅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不够,学生也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够

在学生的认知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再加上平时专业课学习以及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时间有限,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就不应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是精神病,歧视心理有问题的人,这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和别人沟通交流,怕受到他人的嘲笑,更不敢去和辅导员沟通,讳疾忌医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顺利排解出来,从而引发更大的问题。学生小A患有心理疾病,但是他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他担心老师和同学们知道后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因此一直隐瞒不告诉老师和同学,后来越来越严重,通过咨询心理老师,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了有问题要及时排解,在老师的帮助下治愈了心理疾病。

(三)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单纯的进行心理教育课程收效甚微。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述时,学生们学习兴趣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微乎其微。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通过切身参与其中能够很好地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但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需要道具设施;由于经费问题,这方面投入普遍不足,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了限制,不能很好地将心理健康理念传达给学生们,使得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不足

一是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现状不乐观,按照国家要求配备心理教师工作开展都很困难,现在各高校的心理老师有一部分是兼职老师,工作开展效果可想而知。二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的高校辅导员而言,一般都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和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的少,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办法进行专业性的知识传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面对“有问题的学生”时也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接受到的心理知识比较模糊,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有时甚至有可能给学生带来错误解答,进而造成不良后果。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要按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根据心理检查结果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组建每个学生的专属心理档案。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有倾向性的问题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工作,做好心理交流辅导记录,并装入心理档案,并对其进行长期关注,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处理。对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之后没有好转的学生,要及时将其送去心理咨询室等部门,让专业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教育辅导,后续积极对其进行跟踪关注。

(二)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

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有计划有目的学习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省、市、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知识讲座,更多的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心理问题重在提前干预,在遇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做好陪伴、多倾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陪伴”这种长情告白的作用;要善于体会和接受“问题学生”传递的信号;与学生协商规划一个温馨的师生交流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吐为快的时间与机会;共情力是一种能将白纸化为白鸽的神奇魔法,交流时适度共情,与学生分担悲伤,悲伤可以减半,与学生共享快乐,快乐则会翻倍,巧妙的应对学生的喜怒哀乐。

(三)举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多元化活动

一是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不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班会上通过案例让同学们来进行讨论,发现案例当中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让学生们通过真实案例切身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轻松简单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强化部门协同,积极争取团委、医疗机构、媒体以及其他关注青少年成长工作的社会组织支持,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关注和重视程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载体,组织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等入校开展心理学知识宣讲,争取利用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组织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扎实做好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工作

“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家校之间密切交流合作,凝聚教育合力,将更有利高校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大家访”“调研河北”等活动向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家庭成员在化解心理危机中的角色,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危机能力。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构建家校联盟,邀请心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家长课堂,听取家长心声;开展多层次的“云”家访活动,辅导员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在校情况,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工作,促使家校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五)发挥朋辈辅导员的心理育人作用

朋辈是在学校里由于相似的年龄、专业、兴趣等自发结成的群体,在大学阶段常见的朋辈群体有班级、社团、室友、老乡等。高校辅导员应构建班级、宿舍心理关怀网,明暗结合、党群结合,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加强朋辈辅导员的培养教育工作,重点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的积极作用,在做好交流、安慰工作的同时做好情况反馈工作。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发挥网络信息员的作用,安排学生干部及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抖音账号、新浪微博等网媒动态,做好网络评论引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西塞罗说:“劳动使人忘忧”,这就是劳动的力量,它占用你的双手,攻陷你的大脑,使你走出消极懈怠的情绪。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具体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矫正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端正人生态度、强化责任担当、融洽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培养他们的交流与交际能力等,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千头万绪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求辅导员提高心理学知识占有量,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收藏 投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心理学知识占有量,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